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行书     
正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偏于楷书者,称为行楷;偏于草书者,称为行草。与楷书相比,行书写得快捷,书写效率高;与草书相比,行书容易辨认,具有很强的普及性。所以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王在《书议》中说:"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由于行书很实用,又便于书写,故它的起源很早,在秦代就已经萌发了基本结体形态,汉代初步形成行书字体,后经魏晋时期刘德升、钟繇、胡  相似文献   

2.
一、字母的书写 学习英语起点阶段首先要掌握字母的书写要领,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规范书写。 一般情况下书写的形式有:(1)手写印刷体;(2)斜体行书;(3)圆体行书。我们往往采用斜体行书,  相似文献   

3.
对比、和谐,是对行书结体变化原则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在行书结体变化中的艺术体现。纵观我国古今行书名作的行书结体,无一例外的展现了大小变化、长短变化、欹正变化等对立统一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行书的学习建议从王羲之入手。在学习了《圣教序》的基础上,可以临习二王的尺牍。学习行书,可以学习王羲之的小草作品《十七帖》,以增加行书的变化和流动感。颜真卿楷书法度谨严,行书"有篆籀气",著名的有《祭侄稿》《湖州帖》等。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用笔圆润、含蓄、精到,多用侧锋,变化多端,结字自然生动,笔墨浑厚而爽朗有神,以气韵见胜。临帖的方法:对临;背临;意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剖析了行书的起源、二王行书到碑行书的嬗变过程及书法自身的艺术规律,给当代行书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从多年的习书经验中,总结出了一条行书学习的路径和方法,在此与广大读者分享,期冀对初学者有一定的裨益。一、行书学习之路行书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多种多样。首先,学行书宜自晋人入手。因为行书在东晋时期达到了书法史上的高峰,而且至今未能被超越。古人有句话叫作"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相似文献   

7.
<正>行书,又称"行押书",是最生活化的书写字体,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按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讹("讹"一作"伪",有所变异之意)。勿从简易,相间  相似文献   

8.
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一、怎样理解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就是指行书字结体时,相邻的笔画之间或合体字的各部位之间应互相迎合、互相揖让,以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这里的迎合,就是一个笔画或一个部位的长短、欹正、粗细,要迎合相邻笔画或部位的需要;揖让,就  相似文献   

9.
行书人生     
楷书严整,草书狂放;行书既有楷书的工整亦有草书的恣肆。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行书巅峰之作。唐太宗对他的行书情有独钟,亲自作《王羲之传论》,说“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据说太宗后来是用了一点小计谋,演绎了“萧翼赚兰亭”的故事才把那真迹弄到手;驾崩后,还把它作为殉葬品带进了昭陵。  相似文献   

10.
行书《圣教序》是怀仁集王羲之字所成,而非王羲之亲自所书。怀仁集王字确实是形神兼得,《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极好范本。临习《圣教序》要掌握行书的几个基本特征:藏露结合,中侧并用;省减点画,书写快速;牵丝映带,连贯流畅;方圆兼得,静动自然;改组结体,笔顺自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剖析了行书的起源、二王行书到碑行书的嬗变过程及书法自身的艺术规律.给当代行书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10) 十九、双人旁的变化及笔法 双人旁,虽然只有三画,但在行书中的写法也是千变万化.如图一即为古人的行书"從(从)"字,其中的双人旁几乎是一个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行书双人旁变化的共性特点有两点:一是两撇上短下长.即第一撇稍短一些,甚至可以变成一点;第二撇则适当放长.二是重心稍倾斜.一般情况下,行书双人旁的重心应适当右倾,首撇稍偏右,竖画稍偏左;草写时也可左倾,如图一中右行第二、第四两字.  相似文献   

13.
走近书法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书法艺术堪称世界珍宝,书法的表现手法各不相同,楷书用笔比较规范;行书既有楷书的规矩,又有草书的流动;草书比行书更加流畅,在艺术上更夸张,更有个人气息;另外还有隶书和篆书。大书法家们更是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4.
正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非真非草的书体。它不仅活泼天真、形式美观,而且结构灵活、多法并存。与楷书相比,行书灵活跳跃;与草书相比,它好写好认、受众面广。因而,行书既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有着广泛的实用意义。正因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特别是老年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多从行书学起。然而行书学会虽不难,但写好则不易,而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更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特别是在用笔方面,行书要做到"三  相似文献   

15.
行书书体论     
本文对“行书”之名及其含义,行书的起源,行书与草书,楷书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陈立寿 《考试周刊》2012,(70):30-31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也是一种自由发挥度大、艺术表现力强,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深得历代书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的书体。同时,行书贴近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书体,因此学好行书和加强行书笔画训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米芾、王铎三者的最高成就均体现在行书上,并且都能尊古出新而有自家面貌。王羲之的功劳在于他把自然的书风引向一个较为精炼但又注重技巧华美特征的格局,并确立了书法艺术强调对审美的主动把握这一时代的基调,“巧媚”是其行书的主要特点。“沉着痛快”最能概括米书的特点,“沉着”是成竹在胸,落笔凝练;“痛快”是信手挥洒,笔势翻澜。王铎通过对前有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敏而好古”的主张,并走了一条以帖为主、碑帖结合的书学道路,其行书最大特点是率意、气足和对"度"的严格把握。对王羲之、米芾、王铎的行书进行比较,至少给了我们六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行书之道     
行书,又称“行押书”,是最生活化的书写字体,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唐张怀璀在《书断》中说:“按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讹(“讹”一作“伪”,有所变异之意)。勿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王情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钟元常善行押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  相似文献   

19.
行书是我国当今时代运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尤其在学校,老师上课、备课,学生做笔记、作业,时时都用得上它。可见行书的适用性与实用性很大,而运用行书书写人数之多是其他字体所不能相比的。  相似文献   

20.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一) 灵活多变、多姿多彩是行书结体的重要特征。作为行书重要部件的偏旁部首,也必然为体现这一特征而灵活多变、多姿多彩,任何一个偏旁部首也不能例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幅行书作品中的部首雷同或结体雷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