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9,(1):24-27
普鲁塔克与苏维托尼乌斯是古罗马几近同时代的传记史家,他们的作品《希腊罗马名人传》和《罗马十二帝王传》代表了古罗马传记史学的两种风格。在写作方式上,普鲁塔克按时间顺序夹叙夹议,采用平行对比法和心理分析法;苏维托尼乌斯则按照专题模式平铺直叙,不做评论。在写作目的上,普鲁塔克旨在道德垂训,而苏维托尼乌斯侧重搜闻猎奇。在史料处理上,普鲁塔克多依赖前人传说和记载;苏维托尼乌斯更多地运用了档案资料。两部传记反映出史家的主观性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爱洛伊丝》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小说家卢梭的代表作。在18世纪启蒙主义作家中,卢梭是最富传奇和浪漫经历的一位。他1712年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自幼丧母,父亲对他管束甚少,任他个性自由发展。在父亲的指导下,卢梭从小读了很多书,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那些古代的历史人物,使他“形成了自由思  相似文献   

3.
《圣经·新约》中有的希伯来人的名字来源于《圣经·旧约》中的族长、先知或名人;同时由于希腊化的影响和处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有的希伯来人同时具有希伯来名字和希腊或罗马(拉丁)名字。此外,《圣经·新约》中也有希腊和罗马人。因此,《圣经·新约》中就出现了希伯来语源、希腊语源和拉丁语源的人名。了解《圣经》中人名的文化含义及其对西方的影响,对于中国人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有明显的与《圣经》对照的意图,而且在批评家看来,班吉这一白痴形象,竟然代行基督耶稣的拯救世人堕落的超自然力,为什么作者选用这样一个人物来行使这一职能,是写作该文的一个目的。  相似文献   

5.
罗马的贡献不像希腊人,罗马人对抽象的思想不是特别有兴趣。他们没有建立原创的哲学体系,没有发明新的主要文学形式,没有做出突出的科学发现。他们在统治艺术方面却出类拔萃。罗马人创建了一个可以运行的世界国家,并发展出管理、法律和实际事务中的技能。罗马人总体上讲是一个有对他人负责意识的民族.是他们铸就并保持了罗马和平。  相似文献   

6.
当代美国汉学家蒲安迪把《史记》称作中国古代的“史诗” ,说它对中国后代文学的影响就如古代希腊《伊利亚特》、《奥得赛》之影响后代欧洲文化一样。司马迁的《史记》要比被称为“世界传记之王”的古希腊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  相似文献   

7.
普鲁塔克在《论学诗》中两次提到伊壁鸠鲁。这两次对伊壁鸠鲁的提及分别位于文章首尾集中讨论诗与哲学关系的段落里。伊壁鸠鲁被第一次提到时,他是以普鲁塔克的对手形象出现的;而第二次时,他则成了普鲁塔克的盟友。考察普鲁塔克在《论学诗》中为我们展现的伊壁鸠鲁形象,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普鲁塔克诗教思想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诗与哲学之争"的古老话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理解。但笔者认为在这些解读中,少了从"人"的角度去解读,没有关注文本中的"另一个"。  相似文献   

9.
在生活海洋的波涛和风暴中,总有一本书陪伴着你。心情沮丧的时候,面对挫折的时候,怀疑自己失去了生活方向的时候,找出来翻读一下,它会安慰你,鼓舞你,让你洗掉疲惫,抹去忧伤,重新上路。这本书便是《名人传》。《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扛鼎之作,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它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名人传》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20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三部传…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有没有兴趣爱好,是大不相同的。怀有浓烈的兴趣爱好,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可爱,可以化为精神的欢悦。早在古代,人们就有兴趣爱好,如古埃及人以玩木球游戏为爱好,而一些希腊人和罗马人则以收集袖珍型士兵塑像为爱好。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兴趣爱好也呈现出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11.
保罗·乔维奥对文化名人肖像画的丰富收藏以及对收藏物的分类、陈列、展示,在推动近代博物学和博物馆学的兴起、发展过程中曾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对瓦萨里《意大利艺苑名人传》的写作做了必要的铺垫。他《历史》著作的资料,主要来自于本人的亲身经历和对当事人的采访,史著较多的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性,为近代史学大师兰克所称道。  相似文献   

12.
二十多年前,还是初中生的时候,我曾在图书馆里翻阅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记得身边有一个放暑假回来的清华大学学生对我说:“如果你能从书中读出‘英雄’两个字,就可以算是读懂了。”当时的我懵懵懂懂。现在重读《名人传》,我清晰地感受到苦难中生命的激情,痛苦中生命的欢乐,这是一部以伟大而高贵的心灵战胜苦难的英雄史诗。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你仿佛能触到生命的脉搏。在《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的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对名人们的生平做任何夸耀的叙述,也没有像大多数传记家们一样追溯名人们的创作轨…  相似文献   

13.
正一百多年前,《名人传》在一个似乎不恰当又似乎恰当的时代诞生了,它饱含作者满腔的激情与才华,为人们展现出一个时代的英雄与伟大。伟人虽然已经远去,但是,我们仍能听到贝多芬在黑暗中用生命在五线谱华美的乐章中激昂高歌,我们仍能感受到米开朗琪罗用刻  相似文献   

14.
乐乐 《小读者》2012,(9):22-22
在大西洋上有一个小岛,气候炎热,生态环境恶劣,大约在公元前40年,岛上开始有人定居,一部分是希腊人,一部分是罗马人。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深受皇权主义思想的影响,皇权主义思想影响了佛教徒的价值观,让其依附于政权,并以政权改造宗教。在《西游记》里,处处可见皇权思想中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影射,妖怪依附裙带关系而被拯救,与上层没有关系的妖怪则无一不丧命。本文透过《西游记》,分析明代中后期皇权思想下世人的心态。在明中后思想解放之后,世人在社会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内心极度苦闷,他们深知社会大环境的沉闷禁锢,却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些表现在小说中,就让《西游记》染上了一种无奈,一种言不尽的悲剧色彩。作者写作《西游记》的意图,是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幻中带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无可奈何,寻求出路却无路可走的惘然。幻中有趣,其实为哭中带笑,嘲讽而已。本文就皇权主义思想对《西游记》思想内容的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灌园叟晚逢仙女》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这篇课文中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探讨研究。 (一)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及作者写作意图应该怎样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者有个概括的了解,但不宜过多,如介绍作者时,指出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明代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他博学多能,编过不少书,但最大的成就还是在编辑短篇小说集《三言》方面。《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本文选自《恒言》。作者在《恒言》自序中说,写书的目的是想通过小说来劝喻世人、警戒世人、唤醒世人。当然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及世界观的局限,他想用以教育人的作品,并不全是进步的,所以读时应该批判接受,教师可不必引导学生去阅读《三言》。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封建时代,劳动人民普遍受着封建官吏和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压迫。他们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因此,作者在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而又无可奈  相似文献   

17.
1945年太宰治发表的《惜别》刻画了一个独特的鲁迅形象。虽然是受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委托而创作的国策小说,但作者却丝毫没有蔑视和贬低中国人,而是结合《旧约·出埃及记》为世人描述了他所理解的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及其原因。深入考察《惜别》与《藤野先生》的异同处,探讨作者虚构之意图。  相似文献   

18.
《雅典的泰门》是莎上比亚的第二时期创作中最末的一个悲剧。剧本是根据鲁普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写成的,无论就其思想倾向或艺术特色来说,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它蕴蓄着英国资产阶级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闪烁着现实主义的瑰丽光辉。正确评价它,对于深刻理解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发展道路,无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浅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从而达到理解与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希腊古瓮颂》是济慈脍灸人口的颂诗之一,诗中的“美即真,真即美”观念尤为世人关注和争论不休,本文拟就诗人所主张的美,真以及美与真的关系,结合他的《希腊古瓮颂》,《忧郁颂》及其书信来揭示这个命题的深刻含义,并认为诗人美学思想的核心乃“美即真,真即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