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中社”的全称为“红色中华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组织机构.红中社在出版报纸的同时,还将一部分新闻编成电讯稿对外播发.中央苏区没有建立一个通讯社来专门从事新闻发布工作,所以由《红色中华》报社兼差代办.“红中社”不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简称,所谓“一苏大会”开幕之日成立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的说法,并没有确切的文献依据.《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后,继续兼做编发新闻电稿的工作.这项业务在1939年从新中华报社分离出来,单独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新华通讯社遂告诞生.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新闻的对外传播,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其前身在江西瑞金诞生的红色中华通讯社。多年来,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新华社都在党和国家的外宣工作  相似文献   

3.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当晚,新华通讯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并首次播发新闻,报道了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及有关文件。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用无线电台播发新闻的通讯社,它与同年12月11日创办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套人马,对外一般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也曾用过红中通讯社等名称。  相似文献   

4.
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的第一个冬天,当漫漫的长夜笼罩着整个神州大地的时刻,从江西瑞金的崇山峻岭间发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特大新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国民党反动武装的重重包围中成立了。这宛如漆黑的夜空中突然升起了一道耀眼的朝霞,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星火”正在变成“燎原”的烈焰,中国革命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发布这条历史性新闻的是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同时诞生的红色中华通讯社,  相似文献   

5.
基本任务与基本经验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走过了20年不平常的历程。 1980年1月,新华社党组决定正式成立新闻研究部。1982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撤销新闻研究部,设立新闻研究所。 重视和强调新闻研究工作是新华社的优良传统。早在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成立不久,就在瑞金创办了新闻业务研究性刊物——  相似文献   

6.
<正>新华社对外新闻传播的历史,始于革命战争年代。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诞生后,其播发的新闻就曾辗转传播到海外,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和苏区政权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后,新华社先后通过开办不同语种的对外新闻广播、外文专线及发行外文新闻稿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对外宣传,在党和国家的外宣工作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回顾新华社对外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在、开拓未来,为我国外宣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她与1931年12月11日创办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套人马.1937年1月在延安改称新华社.1979年新华社经过调查和考证,向中央递交了报告,提出原来流行的新华社诞生于1937年4月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实际,新华社的诞生时间应改为1931年11月7日其前身红中社成立之日.这个报告经中央批准后,新华社的诞生时间也由此正式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8.
8月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65周年(2923) 《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采访法》,邵飘萍著,《京报》馆出版。一飞 S月IB((党报工作方针》发表40周年(1048) 9月1日《休育报》(现改名为《中国体育报)))创刊30周年(1055) 8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播音30周年(1958) ,月25日廖承志同志诞生80周年(i,08) 廖承志同志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任党报委员会秘书,为党报、党刊和通讯社做了大量的工作。1936年12月到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前身)负责外电翻译工作。后任《解放》周刊秘书并负责编辑《斗争》杂志。1041年在香港出版的《华…  相似文献   

9.
(一)新华社(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走过了整整60年的历程。它从1931年11月7日诞生在中华大地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江西瑞金的一座茅屋里,经过长征,到革命圣地延安的“窑洞通讯社”,到今天发展成为具备相当规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性通讯社,阔步走向世界;它从第一次、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以缴获国民党军队的发报机、收报机装备自己,向沉沉的中华大地发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声音,到  相似文献   

10.
新华通讯社     
《新闻采编》2007,(4):33-34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召开。同一天,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即后来的新华通讯社)以“CSR”(“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台”的英文Chinese Soviet Radio缩写)为呼号,开始播发新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第一个以无线电通讯手段收发新闻的通讯社。这一时期,红中社与1931年12月创办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是一个组织机构、两块牌子。红中社发布新闻的内容,主要是党中央和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的重要宣言、声明、通告、法令等,以及革命根据地建设情况和红军战报、…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在延安更名为新华社。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党中央对新华社的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留下了大量关于新华社工作的指示、撰写的新闻作品和修改、审批的稿件。  相似文献   

12.
9月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65周年(1923) 《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采访法》,邵飘萍著,《京报》馆出版。 9月1日《党报工作方针》发表40周年(1948) 9月1日《体育报》(现改名为《中国体育报》)创刊30周年(1958) 9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播音30周年(1958) 9月25日廖承志同志诞生80周年(1908) 廖承志同志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任党报委员会秘书,为党报、党刊和通讯社做了大量的工作。1936年12月到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前身)负责外电翻译工作。后任《解放》周刊秘书并负责编辑《斗争》杂志。1941年在香港出版的《华商报》,也由他直接领导。1946年7月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主持该社工作到1949年3月。在此期间还担任过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13.
从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诞生至今,新华计已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70年的风雨岁月,新华社的社址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辗转迁移,从江西瑞金,历经瓦窑堡、保安城、延安、西戍、西柏坡,最后进驻北京。回顾新华社社址的变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华社70年事业发展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历史上第一次文字广播,可以追溯到1931年11月7日.这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成立,并首次对外播发新闻.红中社播发的第一批新闻,就是关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及文件.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首席记者 从瑞金红色中华社(新华社前身)诞生起,毛泽东就不断为通讯社写稿,许多稿件署名就是新华社记者报道、新华社记者述评。特别是1947年我军撤离延安,党中央转战陕北以后,新华社集报纸、电台、通讯社于一身.他撰写的稿件全部由新华社播发。  相似文献   

16.
<正>1858年,伦敦《广告晨报》成为路透社的第一个报纸订户,当时的人们也许尚未意识到,"新闻供稿"将在未来成为全球媒体机构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手段。1931年11月,年轻的红色中华通讯社通过无线电波将党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声音发往全国革命区,这是刚刚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宣传机构开始"新闻供稿"的最早雏形。1985年12月,投入使用的新华社中文计算机发稿系统使我国新闻稿件的发布从50年代的模板传送进入计算机网  相似文献   

17.
《新中华报》社的前身是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的《红色中华》报。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社和红色中华通讯社为一套组织机构,两块牌子,周以栗为《红色中华》主笔。不久,周以栗离任养病,由王关澜负责,编辑有李伯钊等。之后,梁柏台、杨尚昆、李一氓、瞿秋白等曾任《红色中华》主编。从一九三三年二月四日出版的《红色中华》四十九期起,改周刊为三日刊。而从第一百四十九期起,改为双日刊。直到一九三四年十月。  相似文献   

18.
简史苏联通讯社——塔斯社,是一个后起的世界性通讯社。与法新社、路透社等通讯社比较,塔斯社是比较年轻的,至今只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有一个彼得格勒通讯社(普塔社)。这一通讯社是国内通讯社,它的新闻受着当时国际新闻垄断组织的控制。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了自己的通讯社,摆脱了国际新闻垄断组织的影响,开始开辟获得国际新闻的道路。俄国最早的一个通讯社,是1894年在彼得堡建立的俄国通讯社。1902年,俄国政府另  相似文献   

19.
通讯社(NEWS AGENCY)的含意就是服务(SERV ICE),服务性是通讯社本身的固有属性。从1835年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哈瓦斯诞生起,一百多年来,通讯社的服务项目已从为外交、商业、银行界人士提供信息,扩展到为各行各业的用户和读者服务。特别是从七十年代以来,通讯社新增设的服务项目真可谓层出不穷。1982年出版的美国大百科全书在给通讯社下的定义中有这样一句话,“通讯社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直接向公众提供新闻。”事实上,这一点早已被突破了。尤其是西方四大通讯社服务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学理论研究整合期(1949—196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新闻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新闻事业(1952年新闻总署撤消,归中宣部领导)。通过对反动报刊、通讯社的接管和改造,对私营新闻机构进行公私合营,逐步形成了中央、地方相结合,报刊、广播和通讯社多种媒体分工合作的全国规模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网。延安时期成熟的以党报理论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新闻学理论研究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