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信息化的过程。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数量与质量。信息服务的快捷、方便、高效、信息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及信息资源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共享成为可能。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贮存与传播中心,网络则是图书馆传播信息的通道。因此,建立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制是非常必要的。1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丰富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都是经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精心挑选出来的人类知识文化的精萃。图书馆保存了人类最完整、最广泛的知识财富,是…  相似文献   

2.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之后,世界遗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资源保护、文明间对话、国际治理和文化表达的重要平台。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目标也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扩展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遗产的平台上表达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表达对文明发展的认知,表达自己国家和民族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贡献,也已成为各个《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关注的问题。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在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战略,更为系统地展现中国文明对于世界的影响,展现和保护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文明成就和自然资源,并通过世界遗产这个全球性平台,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世界可持续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从瓦斯卡兰国家公园到范内尔设计工场,看似跨度很大,但是这些极具特色和历史的自然风貌亦或是建筑都被列为世界遗产。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那些鲜为人知的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从瓦斯卡兰国家公园到范内尔设计工场,看似跨度很大,但是这些极具特色和历史的自然风貌亦或是建筑都被列为世界遗产。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那些鲜为人知的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来说明土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就全球范围来看,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减少问  相似文献   

6.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21世纪将是一个高度知识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知识和信息作为对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具挑战性的战略资源,正在迅速成为全球财富竞争的新热点。一些发达国家已先行一步,在变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空间,始终受到人类活动的干预和改造。工业活动的主流,是财富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工业活动本身和它的产物,却带来了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直至对人类生存空间造成威胁。 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在20世纪越演越烈,它和人口的增长、资源的危机,构成了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全球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环境以及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停止继续发展的界碑。  相似文献   

8.
王玉纯 《科技风》2023,(5):124-126
“地理信息系统”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本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对象,从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存在的问题入手,对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同类课程教学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开发乡土教学资源 追寻历史教学的“动”与“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裘萍 《科教文汇》2011,(14):116-116,121
以挖掘乡土教学资源为抓手,在生活中寻找历史教学的灵感。本文认为乡土史教学能有效贯彻执行两个"有利于"课程标准,乡土资源是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学资源,乡土史教学符合历史与社会课程特色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计算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产生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计算机文化作为当今颇具活力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加快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它所产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计算机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很好的传承计算机文化理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就必须贯穿计算机文化理念的普及。本文尝试从计算机文化理念的视角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1.
如今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倡导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能源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最直接也是最紧缺的资源。对于微电子这个高能源要求行业,研究和开发节能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责无旁贷。本文通过对集成电路封装行业动力保障系统传统技术的理念创新,对洁净空调机组控制方式的改进、冬季采用室外冷却塔天然制冷、变频器在动力运行中的合理使用等方面的实践与验证,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动力运行成本,希望能为当今社会节能降耗、节约资源进行经验交流,创造新的节能理念。  相似文献   

12.
祝元梅 《科教文汇》2014,(28):34-35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适当地融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益探索,是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保护传承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握度处理好几对关系方面探讨如何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地运用到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高校信息化管理中数字信息资源长期在保存和传播文化遗产、传承人类社会文明、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高校管理效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内数字信息的类型和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原则,着重探讨了高校内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管理策略和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洪泉  张羽健 《科教文汇》2012,(19):156-156,189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人们的喜爱,当前全国很多高校都将武术设为选项课,在公共体育中进行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弘扬了武术精神,本文主要以沈阳师范大学公共体育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武术教学的开展,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为武术课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胡楠 《科教文汇》2021,(13):50-51
武汉拥有丰富、集中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品质高且独具特色。该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武汉革命历史和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入手,结合高校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的部分内容,旨在实现课程形式多样化和实践教学创新,并从中总结、丰富、深化、升华武汉精神的内涵,为高校三全育人、企事业单位党建活动乃至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赵金石 《科教文汇》2014,(14):181-181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我国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有了更进一步的重视。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当中,对课程资源开发程度的高低也会对整堂课程的教学质量带来重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将就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秀丽 《科教文汇》2014,(13):38-39
政治经济学是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但是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本文针对政治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治经济学教学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尹国蔚 《科教文汇》2012,(22):97-98,108
与历史学研究范畴相似的世界遗产绝大部分属于历史遗产,世界遗产的形象性和极端性使其成为激发历史教学兴趣的最佳例证,在专门史、综合研究、比较史学及人地关系教学中均应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刚刚引起关注的遗产类型。学术界对该类遗产的研究才刚起步,其中关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方面的研究更少。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合理开发能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区域社会经济各要素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讨论了“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目前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地区GDP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就业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青田县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华侨之乡带来的适龄劳动力缺乏对于旅游资源有保护作用,瓯越文化、石雕文化、名人文化、华侨文化与田鱼文化综合形成的特定地域背景和文化形态,对于青田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