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编点评:用"恩怨情仇"串起自己的读书故事,新颖的创意,风趣的语言,写出了小作者真实、生动的读书经历,让人印象深刻!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可是一些人说:"读书简直是浪费时间。"有一些人说:"读书是浪费生命。"还有一些人说:"读书是一种逃避。"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在我等看来是何等快乐的事啊!但在一些人看来却是苦差事,说什么"读书苦,苦读书"甚至于发出了"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哀号。阅读的"三有":有心、有形、有行,是爱读书者的必须。让阅读变得快乐,首先得有心。要打心眼里觉得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愿意读书、喜欢读书,因为读书益智、读书养生、读书交友等等好处都为一般人所认同。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爱读书的人一天不读书就会浑身不舒服。书不离手、手不释卷是  相似文献   

3.
犹觉读书好     
正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古今中外,无论王侯百姓,大家的句子都在验证着"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气自华"只该是读书的副产品,是"腹有诗书"后水到渠成、自然而成的结果,而不是读书的出发点,更不该是刻意的追求。面对"教师不读书"这个广为流传的结论,我不止一次叩问自己:我能不能列在"不读书教  相似文献   

4.
王崧舟 《教育文汇》2012,(11):52-53
我爱读书。有人问:"王老师,读书是不是你的业余爱好?"我说:"错了,应该把‘业余’二字去掉。"读书是我全身心投入的爱好。于我而言,读书跟吃饭一样,跟呼吸一样,在我的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关于读书,我有三句话。第一句:为己读书。孔老夫子在《论语》中说有两种学问,一种叫"为己"的学问,一种叫"为人"的学问。他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什么意思?老夫子认为,古时候的君子读书是为了  相似文献   

5.
<正>读书是把人带向远方的过程。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读书当然可以为了眼前和当下,但不能仅为了眼前和当下,而没有"诗和远方"。张越也说:"要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读书与后者有关。"读书为何或者说怎样把人"带向远方"或"放飞灵魂"呢?第一,读书是求"道"铸魂的过程。道是什么?"道"一个"首",加一个"走之",是  相似文献   

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的益友,它带领人们到书的王国获取"能量"——那就是知识!好的读书习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读书要反思。  相似文献   

7.
<正>胡适曾在《读书》中直言:"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在胡适看来,一个人要有大学问必须"精博双修",只精不博会一叶障目,而只博不精则好似"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胡适还有读书三好。一是夜读。夜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此时正合读书:宁静闲逸、无人打扰、自由自在。中国古  相似文献   

8.
阎永锋 《同学少年》2009,(11):20-23
[文题和要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你是怎样"读书"的?是怎样理解"读书"的?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哪些值得回忆的故事?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乐书     
宗璞 《初中生之友》2012,(Z4):34-35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  相似文献   

11.
<正>"读书"也许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了。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气"说的就是"书卷气"。这是一种文化底蕴、智慧力量的自然流露。书卷气是一个教师最好的气质。而现实如何呢?在"世界读书日",一项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性别的1011名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个小时,教师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69本书。而且,他们读书量差异也很大,有48%的教师每年读书在4本以下。读书,"深入"以见他人,"浅出"而观自身。读书,可以唤起教师内心的力量。美国教  相似文献   

12.
<正>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无味,面目可憎。"要想使自己的面目不让人憎恶,那就需要美容。有人说:"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剂,你再化妆、再打扮都是要老的,唯有一样是让人不老的,那就是读书。"曾有学者提到读书的重要性。的确,读书是一种深层的化妆,特别对女性而言,读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从对"读书"的不同理解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读书学习。如蒙学教材《神童诗》第一首《劝学》就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传统文化中的"读书"有多重含义,最常用的是指上学念书。例如《红楼梦》中贾政跟王夫人商议:"我想宝玉闲着总不好,不如仍旧叫他家塾中读书去罢了。"贾政训斥贾宝玉则说:"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贾代儒当着宝玉的面对贾政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他进了书塾后"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读书怎么读呢?且看:(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读书之悟     
黄凤仙 《师道》2011,(Z1):51-52
宋代诗人黄山谷说:"人如一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时人则语言无味。"有人问:"在网络世界缤纷夺目,社会生活多彩诱人的开放年代,你最大的业余爱好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博览群书。"因为爱读书,使我能有机会粤北山区来到省城读书,并在广州落  相似文献   

18.
谁的草长     
编者推荐:卒章"把自己的草折去了一半"有创意,突破"抓阄"的套路。用语还需要推敲:"穷得没有油又没有米"应改为"穷得缺油又缺米";"我就是累死也,要供你们读书"应改为"一定有办法让你们读书"。  相似文献   

19.
开心乐园     
爷爷的家长会爷爷退休后,报名上了老年大学。正读一年级的孙子好奇地问:"爷爷,您还读书啊?"爷爷说:"我读书有什么不好吗?"  相似文献   

20.
名人读书法     
马克思读书"三字秘诀":博(博览 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读 (熟读成诵)。 鲁迅读书有"三性":目的性、灵活 性、广泛性。 茅盾"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 武(求得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 味妙处);第三遍,消化式(吸收其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