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前言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现在的小学英语课文都是英文对话形式为主.如果用Flash软件将每节课制成"英语会话"课件进行教学,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一段对话为例,介绍此类课件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第九册第63-64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十第1题.  相似文献   

4.
单广红 《江西教育》2022,(14):36-40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11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4页例3. 教学目的: 1.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弄清解题思路,学会正确解答一般的三步应用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展开,新教材研究性课题“杨辉三角”问题被重视的程度逐渐得以加强.由于其内容极为丰富,已成为联系众多知识内容的媒介,并且它在研究其它许多问题时,获得广泛的应用,因此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已逐步渗透到高考和各级各类模拟试题之中.而且常处于“压轴题”的地位,充当“把关题”的重要角色.以它为载体设计情境新颖的试题,通过研究其自身蕴含的性质,来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新情境中提高学生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创新探究的学习能力.本文就与“杨辉三角”相关的问题分类例析如下.1挖掘“杨辉三角”知识内涵,展现自身的探究魅力一些以“杨辉三角”为素材的数表问题,巧妙地将排列组合知识、概率知识移植于其中,集趣味性、创新性、探究性于一体,成为有效甄别学生思维品质的“分水岭”或“试金石”.图1例1(2004年上海春季高考题)如图1,在由二项式系数所构成的杨辉三角形中,第行中从左到右第14与第15个数的比为2∶3.分析剖析观察图1,我们发现:第1行中数是C10,C11;第2行中数是C20,C21,C22;第3行中数是C30,C31,C23,C33;…则第n行中数是Cn0,Cn1,C2n,…,Cnn.设第n行中从左至右第14与第15个...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页例3、例4.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一、导入   2.说说看到"旋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页例3、例4.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一、导入   2.说说看到"旋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1页例7,做一做和练习十三1、2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两积求和、求差等三步解决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两积求和、求差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11.
题目如图1,已知⊙O1和⊙O2外切于点P,AB是⊙O1和⊙O2公切线,A、B是切点,求证:PA上PB(人教版<几何>第三册p.129例4).  相似文献   

12.
概率与统计是教材新增的内容 ,概率分布是概率与统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它直接影响着期望和方差的学习 ,求概率分布要过好下面“四关” .1 要过好“题目的理解关”认真审题、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是良好的解题习惯 .因错误理解题意造成失误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 1 在独立重复试验中 ,每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0 .8,求第 3次事件发生所需要的试验次数 ξ的分布列 .分析 第 3次事件发生并不是指第 3次试验某事件一定发生 ,而是指某事件前面已经发生过 2次 ,并且该事件要发生第 3次 .简解 第 3次事件发生所需要的试验次数…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P25例4,及相关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第九册P15-16例1,做一做,练习四第1、2、3题。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2初步学会较简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第62页练习十第1题.  相似文献   

16.
例 1 在水平地面上有 3块边长为 2 0cm、密度均匀且为0 75× 1 0 3kg/m3的正方体木块 ,如图 1 (甲 ) .某小孩把这 3块木块逐一竖直堆叠起来 ,如图 1 (乙 )所示 .求 :( 1 ) 1块木块的质量是多少 ?( 2 ) 3块木块堆叠起来后 ,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 3)小孩堆叠这些木块至少做了多少功 ?( 2 0 0 2 ,广东省中考题 )解析 :( 1 )m =ρ木 V木 =ρ木 a3=6 (kg) .( 2 )p =FS=3mga2 =4 41 0 (Pa) .( 3)小孩堆叠这堆木块 ,其实只须对第 2和第 3块木块做功 ,因此 ,可分别求出小孩对第 2和第 3块木块所做的功 .从图 1中不难看出 ,此时第 2块和第 3块木块…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2秒末物体返回出发点B.2秒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第1秒和第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D.第1秒和第3秒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C.前3s内的位移是6mD.3s末的速度3.6m/s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速度达到v,立即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时间2t停止,则汽车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A.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B.加速度的大小相等C.位移…  相似文献   

18.
课题 正比例的意义.(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1~3题)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比和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正比例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足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洪,使学生从变量的角度来认以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47~4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陆续出现了一些形式新颖的题目 .只要我们稍加注意 ,便不难发现 ,这些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课本上的“读一读”或“想一想” .例 1 现有四块直角边为a、b ,斜边为c的直角三角形纸板 .请从中取出若干块拼图 ,证明勾股定理 .( 1 999,安徽省中考题 )此题出自原《平面几何》第二册第 1 0 9页 .现提供几种拼法 .图 1例 2 我们常见到如图 2那样图案的地面 ,它们分别是全用正方形或全用正六边形形状的材料铺成的 .这种形状的材料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 .图 2问 :( 1 )像上面那样铺地面 ,能否全用正五边形的材料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