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分别于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各取样一次,选取3个样地多点取样,采集土壤动物并分类鉴定.同时测定土壤温度、湿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共捕获土壤无脊椎动物718只,隶属于3门,11纲,15类.其中,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膜翅目、线虫纲、多足纲、蜘蛛目、双翅目、寡毛纲、异翅目、直翅目和鞘翅目为常见种群;构成了常熟昆承湖菜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主体.土壤动物的密度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土壤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化与湿度呈负相关,在本研究样地中相关系数不大;土壤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是影响土壤动物数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表现为负相关,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选择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作为研究区,于2012年10月对不同土壤类型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采样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5465只,隶属于1纲18目,即共采集了19种土壤动物类群。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以弹尾目、蜱螨目为主体,常见类群有膜翅目、蜘蛛目、鞘翅目,稀少类群为寡毛纲、伪蝎目、等翅目、地蜈蚣目、蛰蠊目、裂盾目、等足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数量随着土地类型的改变而变化,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呈现为林地灌木草地农田大棚;类群数呈现为灌木草地农田林地=大棚。  相似文献   

3.
2007-2008年,在铜陵狮子山尾矿库中心和边缘进行土壤动物调查,共捕得土壤动物564只,隶属4门5纲11目,其中优势类群为线虫类和蜱螨类。两大类样地土壤动物种类组成较为相似,在垂直分布上具有表聚性。对土壤动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得出结果,离尾矿库中心较远的样地各项指数均优于尾矿库的中心点样地;从季节动态来看,Margalef指数春季最高,夏秋缓慢降低,冬季最低。Shannon指数从春季开始缓慢增高,到秋季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总趋势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4.
对常熟市昆承湖周边区域竹林、人工草坪、农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样本634个,隶属于3门3纲14类.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2类,占个体总数的65.10%;常见类群为膜翅目、线虫、多足纲、蜘蛛目、鳞翅目、直翅目、寡毛纲、鞘翅目、双翅目等9类,占个体总数的33.92%;其他为稀有类群.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个体密度依次为人工草坪>竹林>农田;类群数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人工草坪>农田>竹林;均匀度指数(J)依次为农田>人工草坪>竹林,优势度指数(C)依次为竹林>人工草坪>农田.不同群落的相似性(q)分析表明:竹林与农田q值和人工草坪与农田q值均大于0.75,达到了极度相似水平;而竹林与人工草坪的q值大于0.5,为中等相似.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低浓度杀虫剂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野外定点方法进行三种典型杀虫剂的喷施实验,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杀虫剂使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大,低浓度杀虫剂对不同动物类群影响不同,使蜱螨目和弹尾目数量减少,鞘翅目和膜翅目蚂蚁数量增多;低浓度杀虫剂处理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影响不大,对群落垂直方向的表聚性影响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农田土壤酶活性生态背景的灰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高寒地区麦田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纤维素酶和转化酶的最大值在7月份,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最大值是在8月份,而脱氢酶的最小低谷值在7月份,用灰色关联分析找出了影响土壤酶活性总体的主要因素为弹尾类动物、活性有机质、土壤pH值和含水量。各种土壤酶分别和4种主要因素之间建立5个灰色数学模型[GM(1,5)],除脲酶外其它四个数学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很小,模型拟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绵阳市果园、针叶林及其交错带三种生境的秋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时间动态进行了研究.采用手拣法分离大型土壤动物,根据《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鉴定土壤动物标本.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标本762只,隶属23个类群,其中小杆目Rhabditida、正蚓目Lumbricida、等翅目Isoptetra及蜘蛛目Araneae为本研究优势类群.各生境中,果园的大型土壤动物最丰富,捕获460只,隶属17个类群,其中小杆目和正蚓目为果园优势类群;在交错带捕获207只大型土壤动物,隶属15个类群,其中小杆目、正蚓目、等翅目、蜘蛛目及膜翅目为交错带优势类群;针叶林大型土壤动物最少,仅捕获95只,隶属12个类群,其中等翅目和蜘蛛目为针叶林优势类群.三种生境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如下:果园>交错带>针叶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具有一定的表聚现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量呈递减趋势.从8月到11月,各生境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总体上呈降低趋势.果园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与交错带的相似程度较高,而果园和交错带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均与针叶林的相似度较低.因此,果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群落的多样性最高,针叶林的最低,说明果园较针叶林更有利于土壤动物生存.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7种生境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组成,共获得土壤动物538只,隶属于3门7纲11目.分析表明:优势类群为蚁科和线虫,常见及较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蚯蚓、鞘翅目、马陆、鳞翅目(蛹)、蛴螬、蜘蛛目、鼠妇,其余5类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及类群数以城市道路绿地最多,废弃荒地最少,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多样性以河边人工灌丛沙地最高,菜地最低,这与河边人工灌丛沙地营养丰富,菜地施用化肥、农药有关.菜地与废弃荒地的相似性极高,说明其群落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9.
选取伏虎寺(海拔550m)、清音阁(750m)、万年寺(950m)三个样点,首次研究了峨眉山柳杉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共获土壤动物336只,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4纲9目,无优势类群,常见类群有3个目,稀有类群有6个目。3个样地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关系为:万年寺(128只)>伏虎寺(120只)>清音阁(88只),类群数量关系为:万年寺(7目/亚目)>伏虎寺(4目)=清音阁(4目)。清音阁、万年寺的土壤动物的数量大体上随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减少,伏虎寺则大体相反,尤其在5-10cm处的土层达到最大值。Margalef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总体呈现上升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相反。3个样地的定性相似系数为中等不相似,而定量相似系数则极不相似。说明了生态系统、种植柳杉和旅游活动对峨眉山的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疏密程度草本地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61只,分别隶属3门7纲14类.经研究得出结论:优势类群为蜘蛛目和膜翅目;草本(密)H'指数最高、草本(疏)e指数最高,草本(无)c指数最高;空间分布上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均为草本(密)草本(疏)草本(无),表聚现象明显;在群落相似性系数上草本(疏)和草本(密)表现出中等相似,草本(无)和草本(密)表现出明显中等不相似.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城镇化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性差异,于2019年春季的4月和秋季的9月,对济南南部山区城镇溪流6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质进行季节性调查,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季节溪流的水质特征、底栖动物群落和功能摄食类群的组成,探索水质与底栖动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南部山区城镇溪流水体的总氮含量偏高,春秋季盐度和电导率差异显著(P<0.05);春季底栖动物的最优势种为长跗摇蚊(Tanypus sp.),秋季底栖动物的最优势种为纹石蛾(Ceratopsyche sp.);春秋两季的功能摄食类群均以收集者和滤食者为主.春季底栖动物群落的组成与化学需氧量具有强相关性,秋季与总氮关系最密切.春季功能摄食类群与化学需氧量具有强相关性,秋季与pH关系最为密切.研究揭示:济南南部山区城镇溪流底栖动物的生长与水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土壤酶,对土壤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可作为土壤肥力变化和生态恢复的监测指标。为了深入了解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现状,作者对广西宜州、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取样,并从不同植被恢复的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吊丝竹(D.minor(McClure) Chia et H.L.Fung)、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的土壤多酚氧化酶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N、有效P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豆科植物为优势种或与豆科植物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其他相关的土壤肥力测试指标也较高,因此,可以将之作为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钾肥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番茄土壤对照试验,研究不同类型钾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新型含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碳酶钾"能够提高番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含量,降低土壤酸度、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含量;同时还能够显著地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高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化肥和有机物料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处理包括:单施化肥(CK)、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CS)、低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7)、高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20)和炭基肥(BCF).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同时,不同配施处理间土壤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CS、B7和B20处理对蔗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而BCF中非根际和根际土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61.76%和31.91%;B7和B20对根际土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32.98%和31.38%.因此,生物炭及炭基肥施用可以促进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而影响土壤质量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老龄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福建南平西芹教学林场对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壤MBC和土壤DOC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物生长旺季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植物休眠季节维持在较高水平;在0—20cm的土层内,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幅分别在210.44—1418.90mg.kg-1和8.24—38.54mg.kg-1,两种易变有机碳的含量基本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MBC与DOC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土壤MBC和DOC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凋落物生物量和降雨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化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林木的生长以及根系分泌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Hypericum perforatum linn extract,HPLE)和美沙酮对海洛因依赖大鼠端粒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HPLE+美沙酮处理组、美沙酮处理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动物均按递增法采用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造模后药物处理30 d,然后分别用药物进行治疗.采用PCR-ELISA检测大鼠端粒酶活性,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肝和脑端粒酶活性及SOD、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HPLE+美沙酮组和美沙酮组大鼠心、肝和脑端粒酶活性及SOD、CAT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其中HPLE和美沙酮的联合用药效果显著优于美沙酮治疗组.结论HPLE和美沙酮联合治疗海洛因造成的自由基损害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磷添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设置了4个磷添加梯度,0、2、6、10 g/(m~2a),采用PLFA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磷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磷添加对土壤pH、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碳和土壤全氮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土壤全磷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磷添加在6 g/(m~2a)时,土壤PLFAs、细菌PLFAs、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达到最高值,随后,随着磷添加的增多,这些微生物功能群的含量下降;土壤PLFAs和革兰氏阴性菌与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但细菌PLFAs和革兰氏阳性菌与土壤全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土壤pH、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