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钟书在《围城》中有这么一段妙语:汪处厚虽然做官,骨子里只是个文人,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汪处厚在新丧里做"亡妻事略"和"悼亡"诗的时候,早想到古人的好句:"眼前新妇新儿女,已是人生第二回",只恨一时用不上……曾国藩就有汪处厚这样的癖好,他也写了不,步"只恨一时用不上"的挽联,并为此而开罪了好友汤鹏。  相似文献   

2.
当曾国藩指挥湘军以死打蛮扎的方式把湘军的旗帜扛入金陵,熊熊大火结束了"上帝之子"不败的神话.洪秀全魂归天国,带走的不单是天王的子民,也有无数湖湘子弟的英灵.作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不可能也不会把他的家乡子侄搁在异土他乡,让其魂魄夜夜思归,因此,当时有"江忠烈包送灵柩,曾国藩包做挽联"之说.曾氏挽联写得极富特色,下面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曾国藩指挥湘军以死打蛮扎的方式把湘军的旗帜扛入金陵,熊熊大火结束了“上帝之子”不败的神话。洪秀全魂归天国,带走的不单是天王的子民,也有无数湖湘子弟的英灵。作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不可能也不会把他的家乡子侄搁在异土他乡,让其魂魄夜夜思归,因此,当时有“江忠烈包送灵柩,曾国藩包做挽联”之说。曾氏挽联写得极富特色,下面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清末"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不仅是当时的名臣和政治家,还是个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曾国藩家书》一直作为家教范本在流传,曾国藩的家教使得他的后人都成为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5.
巩淑芳 《兰台世界》2012,(22):41-42
曾国藩(1811—1872),"清代三杰"之一,头戴"中兴名臣"的桂冠。他23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留京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为"文正"。曾国藩的思想和智慧,对几代中国人都产生了影响。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中写道:"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1]序2曾国藩一生从政、治军,收藏是他的最  相似文献   

6.
近读周百义写的《唐浩明:归来依旧是编辑》(刊于《出版史料》2020年卷)有点感想.唐浩明1982年进入岳麓书社做古籍图书编辑,曾任副总编辑,2016年退休,有34年编龄.他编辑了《曾国藩全集》《胡林翼集》《彭玉麟集》《曾国荃全集》等近代名人的文集.他还点评了曾国藩的家书、奏折、嘉言,写了数十篇研究曾国藩的论文.他不仅是著名的古籍图书编辑,还是研究曾国藩的学者.在业余他还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作品多次获奖,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被奉为晚清"政坛楷模",因其升官最快又官品最好。官品即为官者的人品,曾国藩一生不懈追求道德完善和人格修炼,这不仅体现在他以民为本的政治实践中,还渗透在其"八本三致祥"的家庭教育和注重德行的人才培养方面。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之于史档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笔者认真拜读了唐浩明先生的新作《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以下简称《评点》)。唐浩明先生堪称曾国藩的异代知己 ,其费十年之功主持编辑出版《曾国藩全集》 ,穷八年之思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致使十余年人们对曾国藩关注的热情一直不衰。此次唐浩明先生从现存的千余封曾国藩家书中精选出约 3 64封书信加以评述议论 ,向人们展示了这位近代史上曾经叱咤风云 ,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人物的心灵世界 :有他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 ,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 ,对功名事业的奋斗经历。人们对曾国藩的关注与兴趣不仅是因为其个人经历的传奇 ,…  相似文献   

9.
正被称为晚清一代名臣的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对两淮盐务进行了整顿。在淮北,他停止饷盐,裁减厘卡,大力推行票盐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对淮南盐务的整顿,则体现了其"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希冀规复淮南引地,从而增加盐税收入。曾国藩晚年曾数次来扬州。据《清宫扬州御档》相关记载和分析推断,位于今康山街20号的曾公祠,就是当年两淮盐商集资建造——为了祭祀曾国藩,由刚建好一年的盐宗庙改建而成的。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地主  相似文献   

10.
写活了曾国藩的唐浩明──摘自《深圳青年》1995年第9期邓廉延,周国和1995年春节,湖南省委省政府正为团拜会上赠送什么新年礼物而争议,忽然有人说,咱湖南不是有一本风行海内外的《曾国藩》吗?既体面又高邪,大家连连称是,于是湖南省党政军各界名流要人人手...  相似文献   

11.
张骞  沈丽 《兰台世界》2012,(16):45-46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在长期的宦途生涯中,曾国藩形成了一套与众不同的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和利用人才的用人之道,谋略超脱,影响深远。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充分尊重人才曾国藩对人才非常重视,强调"成大事者,以多找助手为第一要义。"按照他对人才概念的理解,如果一个人要干成能够影响时  相似文献   

12.
湘军的创始人不是曾国藩吗?怎么又冒出一个"湘军之母"罗泽南?其实,如果追本溯源的话,湘军最初的创始人应该是罗泽南.因为曾国藩的湘军就是在罗泽南湘勇的基础之上扩编而成.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曾围藩奉朝廷之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对抗金田起义的太平军.但开始时曾国藩可谓白手起家,手中既无钱也无兵,他所拥有的无非就是二品侍郎的空衔、朝廷的命令以及他当年在京城做官时开创的名望.  相似文献   

13.
公益广告是一种非营利性的广告,正由于它的非营利性,在创作过程中重视对"人性""情感""艺术"中"美"的发掘与探索。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公益广告也贴合团圆的基调,多以家庭、国家、传统文化等为主题。从传播效果方面看这一时间段的公益广告在社会道德认知,舆论引领方面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将曾国藩一生做人做事做官的经历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描写,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刻画了晚清一代名臣形象。其中对曾国藩的用人之术刻画得尤为深入,对读者启示颇多,也为今天的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一、人才第一的人力资源之观曾国藩特别讲究人才的重要性,他认  相似文献   

15.
十八、中考道光十八年(1832),又值三年大比。家里已无余款可供曾国藩作为再度进京的盘费。曾国藩长吁短叹,愁眉不展,他心里想:"自己作文、赋诗已胸有成竹,如不去赶考,如何甘心?没有盘缠,这可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唐浩明曾经花了整整10年时间,主持编辑《曾国藩全集》,凡30册1500万字,至今已售出13000套,创造了出版界的—个奇迹。编辑之余,他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曾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父亲潘启生1914年出身于一个船工家庭,是江南造船厂电焊工。他青年时期的梦想就是要亲手造出中国自己的军舰。从此,他与江南造船厂结下不解之缘。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晚清国门,中国被迫面向世界。在曾国藩、李鸿章等近代有识之士"治国之道在乎自强"倡导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1865年6月3日在上海创立。目标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善于用人,能够最大地发挥部下的能力,让部下劳心劳力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 他的幕府中走出了李鸿章、左宗棠等朝中大员,封疆大吏,走出了沈葆桢、丁日昌等地方干才,走出了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员薛福成、郭嵩焘、黎庶昌等,走出了中国著名的科学技术人员李善兰、华蘅芳、徐寿、徐建宾等人.有了这些足智多谋的人替他运筹帷幄,曾国藩还能不"料事如神","用兵如神"吗?  相似文献   

19.
正1985年6月19日,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消息传来,一位时年86岁的老者挥泪撰写挽联《哭夏鼐学弟》:"讲授茅茨,早识茂才,天祝奈何先我去。通邮邃古,谁继绝学,才难岂为一人哀。"这位老者便是历史学家、哲学史家以及书法家王蘧常,而逝者夏鼐是他早年在光华大学附属中学任教时的得意门生。  相似文献   

20.
<正>1938年9月9日,天地悲切,万物肃穆,沾益人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县政府会场,参加沾益县举行的追悼六十军抗战阵亡将士追悼大会。上午九时,时任县长王庆辰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会场,会场两边摆满了白色的花圈,花圈上挂满了追悼滇军六十军阵亡将士的挽联,挽联写得悲壮深沉,撼天动地。如"热血洗河山,马革裹尸还"、"暮雨四方思猛士,九霄孤月照人寒"、"万丈白虹从地起,海国波涛江天暗"、"自古奇男子,浩气满河山","血战捐躯博得青史千秋书勇士,哀声遍野全凭赤心一颗慰忠魂"。挽联使整个会场显得庄严、激昂,似乎人人心中都有一种将要爆发的仇恨,历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表明保家爱国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