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萌  王奎 《广西教育》2014,(1):20-21
绘画作品的内在气势与力量、外在节奏与韵律之美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情感上。这里所指的艺术情感是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绘画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画家视为绘画创作及绘画作品的灵魂。西方美学说,艺术是情感的符号。也有人说,艺术就是情感。因此,艺术情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具有统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情感表达的需求构成了绘画创作的动力;第二,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绘画创作的核心;第三,艺术情感是绘画作品中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第四,艺术情感引领着画家走向艺术的巅峰。由此,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其艺术情感又具体表现出以下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西绘画艺术各自拥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足以自豪的辉煌成就。随着这两大艺术体系间对话的活发展开,中西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显得更日益重要,它的美学反思在艺术理性层次上丰富和深化了这一对话。一、中西绘画艺术在艺术精神、审美理想方面的差异对中西绘画艺术的历史传统有所了解的人大概都会认同这样一点:中西绘画虽然同属于造型艺术,但是二者的区别是如此巨大,可以说是迥异其趣。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不仅仅是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上的,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艺术精神和审美理想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理想植根于不同民族…  相似文献   

3.
关蓓蓓 《时代教育》2007,(8Z):135-135
文学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畴,它们之间有许多的关联和结合。从发展上来看,文学与绘画的起源相同,并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结合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文人画。在题材上文学也为绘画提供服务,许多的绘画主题都与文学作品有着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在绘画题材、绘画技法,特别是在色彩的运用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章从历史上绘画的发展,工具的演变,通过中西方绘画的结合,阐述了中西方各个绘画种类,使人们了解绘画艺术拥有的无与伦比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架上绘画文饰功能形成的必然性以及观念艺术对其文饰功能的消解,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分析所谓当代观念绘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而指出观念艺术对于架上绘画文饰功能的这种消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架上绘画在文化意义上的主体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吴永强 《阿坝师专学报》1998,(1):127-131,160
本文站在艺术史的角度上,具体描述绘画空间与现实时空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的解决办法,揭示了绘画语言与一定文化背景中视觉方式的关系,从而说明绘画艺术是如何通过精神的空间视幻在限制中获得自由的,并为今日画家选择和运用艺术遗产提供了思索。  相似文献   

8.
出现于19世纪的印象主义绘画,无论在绘画题材、表现手法及光与色的理解与表现等方面均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形成了与古典主义绘画大相径庭的表现思想和审美趣味。印象主义绘画在19世纪传统绘画的土壤上酿成了一场视觉革命,使绘画走出封闭的画室,进入宽广的外光世界,完成了绘画色彩造型的变革。通过对印象主义绘画在表现题材、绘画技法等方面与古典主义绘画的比较,就印象派绘画对光与色的理解及运用方面看,印象主义绘画是西方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丰碑,为现代绘画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赵孟頫是元代最显赫的书法家和画家,在艺术上他主张书画同源和追求古意,他在艺术上的大胆尝试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并对我国绘画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空间建构是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在绘画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绘画空间的关注和探索,而不同代,不同艺术家对绘画空间的不同理解导致了风格的不断变化,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本试以空间建构为着眼点,探索西方绘画从原始时期到20世纪现代主义在空间表现上的特点,并对其演变过程加以评述,通过研究比较,使人们清楚了解已有的空间建构方式及其变迁的轨迹,以利我们去开拓新的绘画空间。  相似文献   

11.
印象画派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过渡,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标志着新艺术的开始。印象派在色彩表现上打破了“固有色”概念,科学客观分析色彩关系,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印象派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漫谈题画诗     
题画诗,是中国诗歌与中国绘画相互融合的艺术结晶。画上题诗,使诗情与画意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仅有助于丰富绘画的意境,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是画家借以抒发情感,阐述美学观点,增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兴起,对东方绘画艺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重视观念、轻视技艺成为趋势。从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和自身特点出发,技艺的重要性不应忽视。在技艺和观念的关系上,应当坚持两点:一是技艺是绘画艺术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观念表达的手段和方式;二是观念对技艺具有支配和能动作用,技艺的培养应以表达思想观念为最终目的。内容和技艺只有相互交融,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萧梁时期的大画家张僧繇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尤其是他所创造的独具风格的疏体画法,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而张僧繇本人对艺术勇于创新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大诗人艾青的诗歌创作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主要通过绘画艺术在诗歌中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色彩、造型与构图等“绘画美”,以及艾青所提倡的“诗的散美”理论所带来的创作发展上多向创造的辩析,表现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审美直觉与理论思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解构线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霞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79-80,91
文章论述了线条在中西绘画的经典作品中所显现的审美作用和意义。并通过线条美在中西绘画中表现的分析。认为中西绘画中所运用线条造型的方法、手段不同,但在艺术效果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指出绘画艺术并不是用了线条。就会有线条的美感;只要运用的恰当、生动、富有变化,能表现出对象外部特征或内在气质即可谓美的线条。  相似文献   

17.
从对毕加索和康定斯基产生过影响的艺术形式和美学理论入手,将毕加索和康定斯基艺术生涯作为一个时代标尺来衡量抽象艺术产生初期这一阶段性面貌。同时通过对美学思想即观念上的变化而产生的代表作品的深入挖掘与解读,从艺术本体出发挖掘其个人艺术风格的转变对于抽象艺术形式整体意义及对西方绘画的影响作用。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后,将毕加索和康定斯基对于绘画转型的意义以及抽象绘画形式在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大的历史时空中的地位给予了相对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学院绘画在艺术体系的建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它使艺术走向和谐文明发展的道路,使公众在欣赏层面上得到精神的滋养,使公众获得良好的审美愉悦,从而在艺术功能上得到良好的发挥.本文主要从创立艺术体系的必要性;学院绘画与艺术创作体系;学院绘画与艺术评价体系;学院绘画与艺术教育体系;艺术体系的建立给当代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宋朝的绘画艺术全面发展,绘画作品极其丰富,绘画技法完善,画家风格面貌繁多,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听觉艺术,但音乐中包含了丰富的绘画语言,音乐与绘画具有“同理相生性”。本文探讨了音乐中的绘画性语言,介绍了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总结了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对于增进欣赏中对于艺术语言的理解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