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性化:泰戈尔教育思想主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的教育应是符合人性的教育,它应使受教育生命更健康、人格更完美、个性更突出、心灵更自由、与世界更和谐、生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宁的、充满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天性,通过生命体验和潜意识的发掘,使学生不仅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智慧,而且获得“人格之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单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而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真善美的人格、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具有生命的体验性、教学的交往互动性和生成性。在生命化教学中,以生活世界为根基,师生共同促使书本知识成为生成性的知识,师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师生、生生之间多向和谐交往,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称得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富个性和最具人格魅力的作家,这与他独具的一种人格气质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以"生命审美化"立论,来指称沈从文独具的一种气质,从而揭开作家人格之谜.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大学生善良人格对择偶个性偏好的影响,采用善良人格量表、择偶个性偏好量表、社会支配倾向量表、矛盾性别偏见量表,对153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偶个性偏好与其善良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配倾向和矛盾性别偏见呈显著负相关.(2)善良人格可以显著预测择偶个性偏好,也可以通过社会支配倾向和矛盾性别偏见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择偶个性偏好.(3)社会支配倾向和矛盾性别偏见在善良人格与择偶个性偏好间的单独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了大学生善良人格对择偶个性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称得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富个性和最具人格魅力的作家,这与他独具的一种人格气质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以“生命审美化”立论,来指称沈从文独具的一种气质,从而揭开作家人格之谜.  相似文献   

7.
龚亚文 《红领巾》2005,(4):15-18
沈从文称得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富个性和最具人格魅力的作家,这与他独具的一种人格气质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以“生命审美化“立论,来指称沈从文独具的一种气质,从而揭开作家人格之谜.  相似文献   

8.
生命化教育的意义所追寻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情感和兴趣的满足,同时生命化教育也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关怀,感悟生命意义,赋予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数学教育生命化是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得到焕发,师生生命在数学课堂中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作家现代意识的觉醒和加强,创作个性愈来愈被艺术家所重视,并成为艺术生命的独特标志。与此相适应,批评界也对作家的创作个性给予特别的关注,除刊出了不少对它的专题研究文章外,即使是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也往往有专节谈创作个性。这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实属可喜,然欣喜之余却又感到不满和焦虑,因为在这些文章中,有时往往把创作个性和作家人格、作家个性混为一谈,而较少探究创作个性本身的内在结  相似文献   

11.
认为郭文斌乡土小说之所以写得如诗如画,在于作家的早期生存经验、作家的个性、作家在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童年视角和其回忆中乡村的封闭性等因素,这些因素综合促成了郭文斌小说中祥和宁静的童性气质。  相似文献   

12.
<呐喊>、<彷徨>时期的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启蒙者,通过文学形式表现了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对个体生命状态的深切体验.其作品不仅体现了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题,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度,而且记述了作者深刻、复杂、痛苦的心灵历程,作品内容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因素,后者是鲁迅作品价值构成的重要方面.鲁迅在"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生存困境中重塑的人格,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因素,又体现了极具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与人的关系,在是亦不是之间,是一个悖论.悖论的一面是文如其人,文章是人写的,作者的认识评价思想感情总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悖论的另一面是文不如其人,中国古代的文化人都以代圣贤立言为己任,但社会的黑暗不公又迫使他们随波逐流;文与人又存在着固定与变化、单一与杂多的关系.文章最能体现作者人格的是其格调境界与语言.  相似文献   

14.
对阿Q"精神胜利法"之深层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特性、成因的心理分析,揭示了阿Q"精神胜利法"与历史循环论、普遍的国民劣根性的内在联系,旨在进一步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作者对健全与独立的个体人格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5.
在以张大哥和老李结构成为一个参照系之后,《离婚》引申出了一种二元观念,一系列的二元关系由此生发开发:常识与诗意,群体与个体,秩序与个体,秩序与混乱,现实自我与理想人格,得救与陷入等,在联系与对立中表现了人生无可奈何的矛盾与纠结,离,是分离,是背离,是距离。老舍在对离的辩证理解中从一种深度上表达了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现存秩序欲离而未离的粘滞状态,现实自我向着理想自我靠扰却最终越来越远的相互背离;以及在生命琐碎的快乐与育苦中耗干了自己的人们,渴望得救的隐秘愿望与横亘在面前的现实之间的距离,偏偏离不掉和恰恰离去了的人生事实又构成了一种潜在二元。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的诗歌中有许多咏竹诗,这些诗表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追求及处世态度,还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这些意蕴丰美的诗歌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生活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一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往往具有多种因素.作为中国词史上豪放词派的开拓者,苏轼词风的形成既有时代特征和词人的个性以及这种个性与当时社会矛盾冲突的主客观因素,也包含着词自身的艺术因素.从词史发展线索加以考察,苏词风格的形成,正是在于它顺应了词的自身演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气”作为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范畴,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有着原创性意义。“气”是体验的世界,生命的本真,它不仅是人生命的元素,也是人精神的原生性形态,是思想感情获取本原性力量的源泉,这些特性,使“气”具有成为创生文学艺术母体的意义。再者“气”也决定着人的个性、气质,而一个作家独特的个性和气质,则决定着他作品的独特风格,并使其获得独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的《城堡》负载着作家的个体人格内涵和社会化内涵,在这一本中作通过对环境、人物和语言等的艺术处理,真实细节与荒诞框架的巧妙结合,运用幽默、讥讽的语言,以及重复性的叙事结构构成了《城堡》独有的艺术特征。而在这些艺术特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化隐言。笔认为,《城堡》是卡夫卡的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化,折射出其所生存时代的社会化心理,是人们于“上帝死了”之后的一种困惑和焦虑的字表征。  相似文献   

20.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巅峰之作《海浪》中,通过对情境、结构、时间诸叙事因素的巧妙运用,彻底摆脱了物质性现实对于作家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羁绊,为小说艺术找到了一种崭新的、综合性的“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所成就的既是伍尔夫要将小说建树成一种伟大的艺术形式的理想,也是她要“使个别的生命沉没在一种更普遍的视野之中”的思想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