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1,(10)
在三维动画制作中,角色动作设计也是一部优秀动画作品的灵魂所在。观众喜爱一部动画影片,除了角色造型设计深入人心之外,角色的肢体语言表达也是观众达到共鸣的一个关键。所以,想要将角色动作完美呈现,对动画运动规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关键,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故而在进行课程建设的时候,应注意将已学的动画运动规律知识点贯穿于整个Maya三维动画制作的课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
夏博 《科教文汇》2011,(12):62-63
随着科技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渐成熟,三维动画领域逐步扩大,三维动画制作软件也随之增多。本文以三维软件与动画运动规律来讲解三维动画片中角色动画的制作方法。在三维角色动画片中,角色的动作表现是动画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农娟  陈红霞  黄永康 《科技通报》2012,28(6):168-170
以人物角色的行走动画为例,就三维动画制作软件Maya中如何实现角色循环运动动画效果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循环运动动画对提高动画制作效率、节省制作时间、便于动画效果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画角色绑定是数字动画电影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MEL(Maya Embedded Language)开发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画角色绑定软件,包括身体骨骼绑定模块、面部骨骼绑定模块和优化模块,大大提升了动画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冰筠 《知识窗》2015,(2):70-72
我抱着慢慢摸索的态度制作出逐格动画《落》,在制作过程中,我注重逐格动画角色设定对动作和材质的关系乃至对整部短片的影响。逐格动画的角色造型设计是将动画的角色转化为三维立体的形象,结合各种材质、服装、动作和面部表情,赋予其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同时,它的样式与风格从非现实到现实有着巨大的跨度与多样的变化,但是动画造型外在的风格、形态和实现手法在千差万别中又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取材于自然界的形象,还是匪夷所思的幻想形象,都离不开它们作为表达人类精神和情感载体这一特征。每一个动画角色的性格,都是人的某些特征的折射,这是动画形象生命力的所在,也是动画的魅力所在。在前期设计中,剧本没有与逐格动画的制作要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导致在如何使角色"动起来""怎么动"上做了许多尝试。最终采用拍摄、抠图和后期软件拼合的制作方法,才使片子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三维图形技术的发展,新的数字动画制作技术正不断涌现。比如可以对非规则粒子运动进行建模和模拟的非规则粒子系统、由子级骨骼运动带动父级骨骼运动生成动作的逆向动力学技术、通过采集视频信号进行动作捕捉来设置虚拟人物运动的动作捕捉系统、通过对模型赋予真实物理参数数据并利用力学和运动学算法模拟运动的基于物理属性仿真系统。本文对这些近年出现的新技术的原理和流程进行了归纳和阐述。数字动画制作者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数字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前沿,才能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制作出更优秀的数字动画产品。  相似文献   

7.
Flash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在学生掌握动画制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融汇自己的思维及创意,设计出一部好的Flash作品。本文从教学角度探讨了该门课程的一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曹猛  陶卫丽 《科技风》2014,(18):116-116
随着科技的进步,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越来越多的进入到角色动作的创作中。给动画中角色动作的创作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动画制作的成本。想要利用好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需要认识各系统的优缺点,有的放矢的利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9.
动画原理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动画专业学科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动画原理课程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建设,涉及素描速写、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等课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紧紧围绕动画专业学科特点和动画人才培养方向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李婷 《科教文汇》2011,(16):64-64,95
动画原理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动画专业学科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动画原理课程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建设,涉及素描速写、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等课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紧紧围绕动画专业学科特点和动画人才培养方向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相似文献   

11.
《Flash动画制作》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蓉 《今日科苑》2010,(2):182-182
《Flash动画制作》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理论及制作技巧。针对《Flash动画制作》不同于传统课程的较强的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把Flash动画制作与拍摄电影的工序相比较来进行学习,并且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魏亮 《科教文汇》2011,(7):121-122
动画中角色的体态和面部表情动作是动画片能否成功的关键。体态和面部表情动作是表演的艺术,动画制作者必须进行相应的训练.才有可能在创作过程中用恰当的体态和面部表情动作来诠释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仔细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MAX逐渐在建筑、航空以及影视等诸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推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人物动画角色制作中,通过有效应用3DMAX技术,能够让人物角色更加逼真、形象,有着较好的渲染效果。通过对3DMAX技术及其在人物动画角色制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和分析,以期能为提升人物动画制作水平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蔡毅铭 《科教文汇》2012,(36):81-82,84
本文是关于在中职动画原理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中职动画原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要求,随着电脑的不断发展,动画原理传统基础教学被忽视,甚至有人认为电脑完全可以代替人工,生成动画.其实动画原理是做动画片的一个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画面再漂亮,角色设计再完美,动画片也不可能是上乘之作,效果也会不理想,动作不流畅、生硬,看起来不自然,让人看了不舒服,并且失去了制作动画片的意义.但动画原理课相对比较枯燥和需要耐心,就要求我们想方设法,让学生重视动画原理的学习.动画片的画面效果要好,决定于角色设计和背景设计以及原画,这些都需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同时,动画片能否完成出色,还要靠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这需要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5.
李淑飞 《科技风》2012,(13):215-216
《Flash 动画制作》课程实践性强,知识点多,传统的教学使学生缺乏制作完整动画的能力,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培养的学生很难承担实际项目的开发.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选取企业的真实项目,以“个人—团队”的形式去实施项目,使得学生真正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应用在 Flash 动画制作课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爽 《内江科技》2011,32(8):193-193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观察运动、表现运动的能力。本文通过对"遵循‘规律’还是打破‘规律’"、"观察的重要性"、"重写生还是重临摹"三个问题的思考,阐述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遵循事物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打破对事物程式化的认识;观察瞬息万变的世界,给动作作品带来真实的生活气息;处理好临摹与写生的关系,全面提高表现运动的技能。  相似文献   

17.
门飞 《中国科技纵横》2013,(18):210-211
Flash动画制作课程是为现代社会动漫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而设定的,以满足企业生产、劳动就业为需要,因此本课程不再是教会学生设计几个简单的动画,而是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服务于其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Flash是一种二维矢量动画制作软件,是一门集文、理、技、科的学科,创作人员可以使用Flash来创建二维动画,进行Flash游戏和与其它用户进行时时交互性的信息内容。信息技术的进步使Flash动画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学习、教学等许多方面,Flash动画制作出来的动画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不仅交互性比较好,而且操作起来也特别方便,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角色动画中的动作表演和真人电影一样,都是由演员的动作来传达角色的情绪、行为与个性。进而对故事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动画师就要像真实的演员一样,为我们创作的角色赋予生命,来创作可信的真实。而让角色活起来,这一点就取决于对物体运动时间和间距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利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三维角色动画制作技术》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并结合学院精品课程——《三维角色动画制作技术》建设实践,通过学习领域课程定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情境规划与设吨教学模式确定等四个环节来对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