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网经常被病毒攻击,造成服务器的重负和学校页面被修改及病毒被传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从校园网的安全和病毒防范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0年岁末,德国混沌电脑俱乐部评出了2010年最超级病毒,Stuxnet病毒获此"殊荣"(与之并列的是Mariposa僵尸网络)。自2010年年中被发现以来,Stuxnet病毒因其设计精妙,疑似被用于攻击伊朗核设施而被各界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3.
巨病毒分离毒株来自英国Bradford的一个冷却塔。最初因其大小(是已知最大病毒的三倍大,而且大于很多细菌),该病毒被误认为一种细菌,它是在名为”Acanthamoeba polyphaga”的原生动物中发现的。当它被识别为一种病毒时,它被称之为一种模仿病毒(mimivirus.因其与细菌相似而得名)正式称谓为APMV。现在,一种新的、甚至更大的APMV毒株已从巴黎一个水冷却塔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4.
病毒一词是借用生物学中的病毒。通过传染,病毒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这就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传染和破坏。通过对病毒进行有效控制,并在计算机系统保持的前提下,对操作系统进行优化的目的,是为了让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如昔、流畅自如,使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5.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9日报道,法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新的巨型病毒,据信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病毒。研究人员猜测,该病毒来源于远古时代或者甚至是源自其他星球,比如火星。该病毒被命名为"潘多拉病毒",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印象里,软件遇到病毒,只能等待人类启动杀毒软件来救援。但现在,它们可以自己对付顽固的病毒了。美国犹他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软件,它能够通过感知计算机的操作错误,检测出隐藏的病毒和未知恶意程序,阻断病毒修复,防止感染再次发生,并修复计算机已被病毒改变的代码。但目前,这种软件仅被用于军事领域,暂时没有用于个人计算机的计划。现在的东西真是越来越智能了,连软件都能进行自我修复了。我  相似文献   

7.
系统被恶意软件及病毒入侵,导致上网频繁弹出广告窗口,系统运行缓慢。采用安全软件清除恶意软件,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由于注册表中Winsock项被损坏,网络访问不正常,修复Winsock项后系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病毒.最基本的入侵和破坏方式,你从网上下载的任何软件都可能含有病毒.电子邮件的附件也可能有病毒.新病毒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轻则造成电脑死机,系统瞬间瘫痪,重则硬盘上的重要数据被删除,主板被烧毁.  相似文献   

9.
《百科知识》2011,(19):9-9
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全新抗病毒药物“DRACO”,几乎可以杀死所有病毒。在实验室利用动物和人类细胞进行的试验中,这种新药能有效对抗i5种病毒,包括感冒病毒、H1N1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其他几种出血热病毒等。由于具有广谱性且起效快,未来它或可成为抵抗病毒的“万能药”。这种广谱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原理是引发被病毒侵袭的细胞自杀,从而阻止感染,同时不伤害健康细胞。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病毒抗争的历史。地球上的病毒多得数不清。迄今为止,已经被科学家鉴定的病毒有5000多种,其中有差不多100种会让人类致病。病毒狡猾,但人类也在进步。在付出无数生命代价的同时,人类的医学科技和防疫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长年来和病毒打交道,鞠斌深知:人与病毒的抗争是永恒的课题。人与病毒之间的平衡博弈,更需要依靠科学来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为躲避杀毒软件等安全产品的检测,密码算法通常被用于病毒攻击过程中。从病毒加壳技术、通信加密技术和加密勒索技术3方面对密码算法在计算机病毒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分析病毒常用的加密算法和攻击流程,并从病毒样本脱壳、加密流量识别和数据加密恢复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病毒防御对策。最后,针对病毒攻击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和需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硬盘的主引导扇区经常遭到引导型病毒的攻击,使系统无法启动,不能正常工作。要防止这种病毒的入侵,我们可以利用BIOS的INT 13H来修改主引导扇区程序,使它在装入时检查主引导扇区是否已被修改,若已被修改则将自己写回该扇区。这样就可以在发现病毒的同时删除病毒。  相似文献   

13.
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命体,在调控寄主群落结构、促进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进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病毒被喻为生物"暗物质"。近年来,海洋环境下病毒生态学研究进展迅速;与此相反,在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土壤环境中病毒研究进展缓慢。文章从生态学角度对目前有关土壤病毒丰度、形态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研究方法和生态功能等进行简要的阐述,目的在于呼吁从事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态学研究的工作者重视对土壤病毒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土壤病毒生态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全国人民都被新型冠状病毒折腾得够呛。对于这种病毒的性质,媒体大都引用专家的话说: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一样都是喜寒怕热的。其实,所有的病毒都是喜寒怕热的。但是,病毒为什么喜寒怕热,却很少有人说到。本文就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而这要从病毒的结构说起。病毒的结构是什么?病毒的中间是一个遗传物质,即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外面是一些蛋白质分子。病毒只有找到了宿主,  相似文献   

15.
病毒蔓延造成恐慌“西尼罗河”病毒最早于1937年在非洲乌干达的西尼罗河地区被发现,并因此得名。此后曾传播到中东、西欧和中亚等地区,近几年也在阿尔及利亚、罗马尼亚、捷克、刚果、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地流行过。1999年首次在纽约被发现,2000年逐渐蔓延到邻近几个州;2001年病毒开始从东海岸向西、南蔓延;2002年6月,病毒再次在路易斯安那州开始爆发,威力大大超过了前几年。  相似文献   

16.
《科技广场》2003,(5):11-11
空气中的SARS病毒可以被高效收集检测。记者从东南大学吴健雄实验室获悉,该校SARS病毒课题研究获得重大进展,他们最新研制的“空气中SARS病毒快速收集装置”,每分钟可对3升空气中的病毒进行收集。通过对于蛋白颗粒和灭活的病毒颗粒进行测试,其收集率可达90%以上。该研究成果对于空气中SARS冠状病毒的快速原位检测具有十  相似文献   

17.
诺沃克类病毒感染 诺沃克类病毒(以下简称为“诺病毒”)为一组病原体的总称,包括诺沃克病毒、雪山病毒和夏威夷病毒(均以发现地命名)等,它们均引发肠胃炎。肠胃炎是一种胃和肠道的炎症,有时被称为“胃流感”,其实名不副实,因为它与流行性感冒(比如甲型流感)无关,后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8.
流性性乙型脑炎平常叫“大脑炎”,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男女老幼都会感染,10岁以下的儿童得病的比较多。这个病的死亡率达到30%,或者更多。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蚊子传染的,有好多种蚊子的体内都带有乙型脑炎病毒。这种病毒要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倍才能看见。如果人被带有乙型脑炎病毒的蚊子叮了,病毒便会从人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流。这时候如果被叮的人的身体里对病毒有充分的抵抗力,病毒会很快地被消灭掉,被咬的人也不感觉到有什么病状。如果被叮的人对病毒缺乏抵抗力,病毒便会随着血液循环,最后跑到人的脑和脑脊髓神经细胞里面,开始寄生繁殖和破坏脑脊髓神经细胞。这个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15天,病情多半很急。成年人在发病前几天有不想吃饭、恶心、头疼、四肢痛、发烧或寒颤、困倦等现象。也有的病人在发病前没有这种症状。儿童多半一发病就出现发烧、头疼、呕吐、想睡和烦燥不安等症状,有时候还抽风。发烧  相似文献   

19.
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大猩猩也未能幸免.美国加州圣迭戈野生动物园内的几只西部低地大猩猩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有的已经出现咳嗽等症状.据称,它们可能是被动物园的野生动物护理团队传染上的,因为团队中此前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研究表明,非人灵长类动物也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这是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自然传播至类人猿的案例.猿类和人类有着极高的基因相似度(98%),导致它们容易感染人类的病毒和细菌.人们也担心,那些能被病毒感染的动物可能形成病毒池,病毒在其中变异、进化,最后变得更强,甚至传染给人类.  相似文献   

20.
<正>病毒侵入我们的DNA每年,都有数十亿人感染病毒——从流感病毒等常见的病毒到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博拉病毒等较少见的病毒。通常,一个病毒并不能在我们的身体里停留很长时间,一般会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消灭掉,也有一些可以逃出来并去感染新的宿主,这样它们可以继续繁衍下去;不幸的是,病毒有时会非常猛烈,杀死宿主,在此过程中,多数病毒也与宿主同归于尽,只有极少数病毒能逃出生天。但是在一些十分罕见的情况下,病毒的基因会融进宿主的基因组里,成为宿主遗传信息的一部分,并传播到下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