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方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伟大的文化遗产,和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中国古代三大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对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通道和桥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日益得到重视。随着考古发掘新成果的不断出现,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也正在迅猛发展。同时,随着世界文化线路遗产项目的设立和中国政府文化线路遗产申报工作的启动,南方丝绸之路的"申遗"既有成功的机会,更有时间的紧迫。因此,一方面加紧进行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文物普查,做好研究和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以文化线路项目加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单的"丝绸之路(中国段)"项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应拓宽研究视野,把学术研究与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四川云南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扩大其历史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如何把古代滇蜀文化与当代滇蜀文化相联结,把南方丝绸之路与当代东南亚及印度文化相联结,探寻出一条新南方丝绸之路的旅游文化发展途径,是南丝路旅游未来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四川与云南旅游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方向之一。新南方丝绸之路未来的发展,可以通过中国-东南亚-印度公路与铁路网建设,实现古老南丝路沿线现代旅游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3.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纳入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视野之中,不仅具有学术整合的价值,还有促进各民族文化自觉和构建西南地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印度、伊朗以及亚洲腹地和地中海周围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化发展,其影响无法估量。丝绸之路沿线古国曾焕发耀眼的光彩,令世界瞩目。可以说,没有对古代丝碉之路的深入研究、阐发,对古代亚欧世界历史的了解就不完整、不全面。而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钱币,对人们认识丝路的历史化、经济、宗教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编按]  相似文献   

5.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由四川凉山州博物馆、陕西汉中博物馆、云南昆明博物馆等川陕滇三省17家文博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丝绸之路名碑拓片展》6月22—26日在四川西昌与观众见面。 南方丝绸之路与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两大通道,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联系的纽带。《中国丝绸之路名碑拓片展》首次将展示与研究南北丝路的工作联系起来,这对于将来更加深入地开展南北丝路的研究,开发南北丝路的旅游资源,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也是西部文博单位配合西部大开发、发挥自身作用的一项盛举。 …  相似文献   

6.
“南方丝路”概念的提出,在巴蜀文化研究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相提并论,将巴蜀文化从一个区域文化的地位提升到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区域文化之一的高度。感谢童恩正、李绍明以及一大批研究巴蜀文化的学者,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南方丝路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北方古族南迁和秦灭巴蜀南下的路线,论述了四川同汉中以及中原地区联系沟通的北方通道;由蜀人南迁和汉代开发西南夷,论述了成都(蜀)至云南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第二部分借用成都至云南腾冲古"蜀——身毒道"沿线各地秦汉文物考古资料,以证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存在。第三部分简要介绍南方丝绸之路水陆主要路线。第四部分论述了南北朝隋唐,"邛窑"青瓷烧造的兴起,以及沿南丝路的传播。其中着重论述了邛窑与越窑、耀州窑、长沙窑以及会理绿厂窑等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文章最后对唐宋时期邛窑外销瓷产品以及外销路线等问题提出了大胆推论,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4.
汉代扬雄《蜀都赋》记:"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南则有犍?潜夷,昆明峨眉"。据此记载及其它相关资料考证后,笔者认为:青藏高原东缘至峨眉山自古就是一条自然生物、民族迁徙走廊,峨眉山生态、文态资源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世界瑰宝峨眉山不仅是古代巴蜀民族崇拜的圣山,也是古代巴蜀民族孕育之地和巴蜀民族"浪漫主义、球型思维、想象力的膨化之地",更是巴蜀民族走出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经之地,对南方丝绸之路上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影响很大。峨眉山仙禅合一的普贤文化是串连南丝路、东南亚及欧洲佛教文化颗颗明珠的"金线"这个大旅游文化圈为促进国内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相信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支持下,通过资源整合,南丝绸将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15.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的起点葛承雍丝绸之路研究成为最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文化界的热点,由此产生的丝路起点也众说纷坛.我认为,长安作为丝路起点和古代东亚文化中心,有着闻名世界和不可动摇的地位。虽然洛阳、邺城(今河北临漳)、大都(今北京)以及韩国庆州、日本京都和奈良等城市...  相似文献   

19.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  相似文献   

20.
正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