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10年代留学日本的贵州学生直接将各种新学思想源源传入贵州,重视政治学理的阐述与政治体制的分析,触及民权、三权分立、共和制度、联邦体制等核心理念,推开了贵州新一轮新学传播热潮。贵州留学生大都在孙中山与梁启超间做出选择,受粱启超影响尤其显著。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两种观念,也由留学生传递回省,两种思想的碰撞从此在贵州拉开了序幕。留学日本的贵州学生为贵州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干部准备。  相似文献   

2.
在清朝政腐败、国难日亟的形势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周素园冲破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的樊笼,走上维新救亡之路,进而创办自治学社,领导贵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在贵州的统治.建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军政府被反动势力颠覆后,周素园为换救革命,流亡渝、汉、京、沪等地,辗转于南北军阀之间数十年,看到了军阀的祸国殃民,决心不再屈从军阀的要抉,走上重新努力探索自己人生道路和中国出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在清朝政腐败、国难日亟的形势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周素园冲破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的樊笼,走上维新救亡之路,进而创办自治学社,领导贵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在贵州的统治。建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军政府被反动势力颠覆后,周素园为换救革命,流亡渝、汉、京、沪等地,辗转于南北军阀之间数十年,看到了军阀的祸国殃民,决心不再屈从军阀的要挟,走上重新努力探索自己人生道路和中国出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贵州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贵州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潮以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贵州近代的新式教育以及新式学堂的兴办等因素是它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巴贝夫及其朋友邦纳罗蒂是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思想家和革命活动家,他们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在社会主义思想史和近代革命史上占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革命到现代科技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近现代科学革命可以概括为两次思想大革命,一次是从素朴自然观到以机械自然观为核心的“经典的”抽象科学理论的提升,一次是从机械自然观到现代科学思维的提升。科学革命是由新发现引起的,但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革命都与对新经验事实的新理论解释相联系,这意味着要摧毁旧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因此,科学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生了某些重大的变化,开始在社会上起着非常重大而特殊的作用。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现代科技革命,其实质是:科学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转化成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从而对生产力进行彻底的质的改造,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力革命。  相似文献   

7.
~~贵州早期革命先行者——黄齐生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战场,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佳,从学生、教师、学校多角度出发,使革命文化更充分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9.
革命定义历经变迁.马克思革命理论在其思想整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革命理论的逻辑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理论前提是其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理论旨归是其共产主义学说.革命在马哲、政治经济学、科社三大组成部分中具有其逻辑合理性及其理论的一贯性.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在其思想整体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贵州早期革命先行者——王若飞  相似文献   

11.
周素园创办贵州自治学社一是受晚清社会尖锐的民族矛盾影响,二是受“地方自治”理论的影响。周素园控制了自治学社的理论喉舌,为自治学社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在自治学社处于核心地位。在周素园的领导下,自治学社举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2.
周素园作为贵州毕节地区的红色文化名人,一生的思想丰富深刻,其中“同心”思想是最为典型的表现,其内涵包括:思想上同心同德:主动学习马列,接受并支持共产党的正确主张;目标上同心同向:彰显爱国心,渴望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行动上同心同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新时期应充分借鉴周素园“同心”思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素园与贵州自治学社的关系密切,而贵州自治学社是贵州辛亥革命的领导组织,其与同盟会的关系较为复杂。它经历了从立宪到革命的转变,但因时代和环境的局限,从自治学社与宪政预备会的斗争来看,自治学社的革命性值得研究,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到了黔西北重镇毕节,周素园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并随红军长征到了延安,之后,周素园一直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做贡献。通过对周素园长征事迹的再回顾,以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惜流血牺牲的长征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素园作为一个进步的爱国主义者,他矢志于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事业.面对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面对迷茫麻木的平民百姓,他著书立说,摇旗呐喊,以唤起大多数人的觉悟.他在其朋友及革命同志的帮助下,努力探索革命道路,在走过改良主义,民主主义之后,最终牢固地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积极投身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重要法宝之一,党的统一战线在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之时,也深深影响了数以万计的对祖国怀有深厚感情的仁人志士投身革命,毕节市七星关区历史文化名人周素园就是其中之一,周素园从一个旧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者与党的统战工作息息相关,周素园是统一战线成功的典范,给我们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周素园从一个封建地主阶级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接受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及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直到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无论条件多么恶劣,他都坚定地追求进步和光明。周素园与封建旧思想决裂,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追求光明、迎接光明,体现了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周素园重视教育 ,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即德育的作用 ,把它放在教育的首位 ,德育成为其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教育思想是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诸多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唤起了周素园的爱国心,为了挽救危亡之中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周素园投身到了当时中国的革命洪流中,在革命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一个封建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实现了思想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