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西部民族院校音乐学专业建设角度探讨如何利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进行音乐学课程改革,从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形式的设计、课程结构的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将民族音乐资源更广泛的引入到音乐专业课程教学中,建立以民族音乐为"母语"的新型课程,以期能为西部民族院校音乐学打造学科特色,并为保护、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保护、挖掘民族艺术资源与建设地方高校音乐学特色专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根植于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地方高校的音乐学科专业建设,通过挖掘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的音乐教育特色课程,构建自成特色的课程体系,既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又有利于专业发展和增强地方普通高校的竞争实力.优化配置民族艺术资源,设置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课程、编制具有民族特色的教材、增强教师民族音乐底蕴、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于民族艺术个性构建音乐学特色专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高师民族音乐学专业以地方少数民族音乐历史、发展趋势等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音乐学科。民族音乐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全方位地掌握民族音乐的各项专业技能。本文从高师民族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点入手,具体探讨了高师民族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育实践,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师民族音乐学专业以地方少数民族音乐历史、发展趋势等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音乐学科。民族音乐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全方位地掌握民族音乐的各项专业技能。本文从高师民族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点入手,具体探讨了高师民族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育实践,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音乐学是对音乐的学术性研究,它是人类认识音乐艺术的一种方法论,由此产生的知识领域大致分为"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三个部分。综合性普通高校设置音乐学学科比专业艺术(音乐)学院更具优势。笔者就此对普通高校的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合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周婷婷 《考试周刊》2013,(22):18-19
作为综合性大学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民族音乐课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在教学中寻找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把学生吸引到民族音乐课堂上来,使他们充分领略祖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以及在欧洲、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大学当中,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已渐趋成熟;音乐理论家和音乐学家也在采用民族音乐学家的研究视角来观察西方音乐;《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辞典》的出版标志着民族音乐学的"长大成人"。该著作的新版对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巴厘岛、西格C版乐录系统、甲克虫乐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所、乐器图解法、录音设备、纪录影片等内容做了增补与变动。  相似文献   

8.
主位—客位和局内人—局外人的"双视角"研究方法在上世纪50年代的西方民族音乐学界发端,后来流传到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并在整个世界的民族音乐学领域内被广泛使用。该研究方法指的是在面对具体的音乐事象时,不但要以"局内人","主位"的身份深入文化内部感受该音乐文化。同时还要以"局外人"、"客位"的身份审视自己的研究对象。下面,本文将从何谓"双视角"研究法、"双视角"法在民族音乐学中的定义、"双视角"法在民族音乐学中的应用、"双视角"法在民族音乐学中的意义四个方面来介绍民族音乐学中的"双视角"研究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王耀华先生"文化脉络中音乐研究"的学术基理、"以人为本"的民族音乐学本质;重点讨论了王耀华作为民族音乐学家"在过去中研究音乐"的视角、"求同求异"的曲调源流考辩方法、开放多维的学术胸怀;认为其从"心"开始的本土传统音乐研究与扩展"同心圆"的跨文化音乐研究是双向激荡、互为启发的,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整合体现了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任亚 《河南教育》2008,(12):45-46
作为高师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在教学中寻找突破口,探索出一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把学生吸引到民族音乐课堂上来,使他们充分领略到祖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是每一个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首届"全国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与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客观描述,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梳理了民族音乐学科在中国二十九年的发展历程、民族音乐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本次研讨会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淳 《文教资料》2020,(7):116-117,90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音乐教育等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必修课程.在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中,“弘扬民族音乐”是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作者以教学实践为例,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教学尝试,提出针对该课程教学实施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二)音乐学专业:此专业主要培养音乐理论、音乐史、民族音乐的研究人才,以及从事音乐编辑、群众文化工作的人才.因此,音乐知识面要求较广,文化素质、艺术修养要求较高。音乐学专业只在本科开设,入学考试有乐理、和声、中外音乐史常识、民族音乐常识、视唱练耳、乐器演奏等六项。其中,乐理、和声、视唱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音乐院校及有音乐专业的艺术、师范院校)的民族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表演人才与音乐教育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怎样?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音乐界的重视.去年以来,笔者对我国部分高校的民族  相似文献   

15.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是我国音乐领域的艺术瑰宝。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众多民族几千年来的集体智慧结晶,包括传统民族歌曲、民间舞蹈、说唱音乐、传统戏剧音乐、传统民族器乐等艺术形式。中国民族音乐反映了五十多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形式,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有责任,也有义务深入研究传统民族音乐艺术,自觉承担起民族音乐复兴的重任.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音乐更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和高校音乐教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指出,音乐课程的理念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引领着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音乐既是听觉艺术,又是情感艺术,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作为艺术学科,音乐教学要体现学科特性,重视学生个体生命的多元价值,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利用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中学音乐课堂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利用民俗文化学习民族音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随着欧美音乐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民族音乐便与它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融合,跨界音乐的出现使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音乐相互包容与渗透,最终成为了独立于传统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之外的音乐形式。在这一音乐风潮的影响下,许多音乐人也开始了以民歌、戏曲艺等为载体的大胆尝试。本文以十三月文化公司旗下的音乐厂牌"新乐府"为切入点,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由崔玲玲著、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论》一书,主要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渊源与传统音乐的类别、渊源、形态等特征,并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角,统筹民族音乐文化价值、时代使命与历史地位,旨在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及相关音乐专业提供理论支持。本书打破传统论述民族音乐专著依据民族音乐形式编撰的体例,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整体考量,以民族音乐的社会功能为分类依据,考虑我国南北民族音乐宣扬与传承现状,对诸多民族的音乐仪式、音乐文化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一、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各类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育还是以西欧音乐为主,民族音乐为辅,尤其是在理论上,存在忽视民族音乐理论讲授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王艳 《文教资料》2009,(13):73-74
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音乐教师.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提升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本文从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听觉能力培养和审美素养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