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两部出版史是中国书籍出版社的重点选题,是国家“九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又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重点科研课题。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编纂工作,中国古代出版通史座谈会不久前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8省市的17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对编纂《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意义、指导思想、框架、组织机构和措施以及对《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学科定位等进行了讨论,认为应从出版角度来审视出版史。古代出版事业是很复杂的现象,要立足于事业发展、社会发展,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出版史的内涵和外延。《中国古代出版通史》应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反映古代出版事业的源流、演变和发展脉络,探讨古代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2.
《出版文化史论》(以下简称《史论》)是章宏伟新近结集出版的出版史论文集,分上下两编,上编研究中国古代出版史,下编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活动。 本书虽然是单篇论文的结集,却有统一的构思和体例,并不使人感到零散杂乱。例如:上编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两宋出版业的四篇考述,都包括社会概况、图书政策、图书形态或形制、编校活动、出版物、图书贸易等方面的内容(隋唐五代和两宋增加“刻书事业”),已涵盖构成出版活动的编辑、复制、发行三要素,颇符合现代比较公认的出版定义。上编还有《论毛晋》、《中国古代编辑发展历程》和《雕版印刷术起源问题》三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明、清出版业和古代出版技术的发展概况。读者从上编收入的七篇论文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出版业的发展全貌,上编也可以说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古代出版史。  相似文献   

3.
曹之先生《中国出版通史·隋唐五代卷》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隋唐五代出版史的学术著作。此书具有内容全面、条理清楚,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表以附文、图文并茂等特点,对古代出版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部物态文化研究的力作──《中国古代名物大典》读后李文青(济南大学图书馆)偶然于朋友处见一皇皇巨制赫赫然立于书橱之内,细观其书名,却原来是《中国古代名物大典》。前几夭曾于报纸上见一消息云;济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名物大典》获得了第八届全国图书奖,正...  相似文献   

5.
中国编辑学会于6月15—19日在浙江温州市举行第三次编辑史、出版史研讨会,也是该会有关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第五次学术活动。本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探讨20世纪我国编辑、出版活动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有关事件、机构、著作和人物的研究。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等10余个省市的出版业内人士和北京印刷学院、河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的教授、专家,以及《中国出版》、《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和《浙江出版》的编辑、记者,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吴道弘在开幕时作了中心发言。 研讨会集中探讨百年中国出版史的特点和作用及其分期等问题。关于如何认识古代出版和现代出版的异同,出  相似文献   

6.
研究出版史料需从搜集资料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宋原放先生将刊物名曰《出版史料》,我钦佩他的高明,因为研究中国出版史,资料搜集是第一位的事情。中国古代出版史就其业绩辉煌与历史悠久而言,全世界无与伦比,举世公认是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伟大贡献。可是,由于至今尚未做过史料的系统搜集工作,研究工作举步维艰。讲出版史,总是不能不讲古代出版物的流通与发行。王  相似文献   

7.
吉少甫先生的《书林初探》最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作者在1980年后13年中发表过的25篇有关研究出版史问题文章的结集。一部分是对中国出版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如论述中国古代出版事业的特点,近现代著作物的版权、编辑、专业作家、稿酬、版税的由来,《圣经》的翻译和出版,马列著作在我国的传播等,还有专文论及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田中庆太郎、内山完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典籍浩繁丰富。作为积累、传播文化的出版活动也源远流长。大量的特别是早期的出版活动文献资料散见于古代典籍和图书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很少有人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编纂,有些尘封已久的珍贵资料已经散失,十分可惜。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曾出版了一些有关中国出版史的著作。出版史家张静庐曾辑注了一套《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共八册,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重要参考书。然而,相当长时间,却少有这类著作出版。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出版事业的繁荣,出版理论的研究也出现了活跃喜人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 ,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 ,它不仅对世界学术有着独特而宏富的贡献 ,而且对于今天的出版、文化事业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而曹之先生的新著《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正是通过对古代图书编撰的研究 ,力图总结其理论与方法 ,古为今用 ,推动当代出版文化事业的发展。这部《中国古籍编撰史》主要围绕古籍编撰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古籍编撰者、古代图书编撰的内容、古代图书编撰的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该书是填补学术空白之作。从相近图书的出版情况看 ,该书是…  相似文献   

10.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实难释手。欣喜之余,深感有必要向新闻界同行作一介绍。据我看来,《明传播史》一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夏兴通 《出版科学》2008,16(3):91-92
出版文化史的研究,是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出书众多,对其书目资料的整理,多散见于一些出版史研究著作的附录,如方厚枢的《中国出版史话》(东方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书后附录的"中国出版  相似文献   

12.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曹之  郭伟玲 《出版科学》2010,18(1):109-111
我和宏伟是研究古代出版史的同行,读过他的不少著作。每读一次,都受益匪浅。最近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章宏伟著《故宫问学》尤使笔者耳目一新,该书堪称古代出版史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以为,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最早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出现了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从历史的角度看,最早问世的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应是商务印书馆1918年出版的《中国雕板源流考》,最早以中国出版史命名的著作是永祥印书馆1946年出版的《中国出版界简史》。《中国雕板源流考》的作者是孙毓修(1871~1922)。1902年,张元济先生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善本古籍,既能为编辑工作作参考,又能起到保存古籍的作用。1909年,商务编译所图书资料室改名为…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有时是很寂寞的,搞中国出版史尤其寂寞。尽管中国古代出版就其历史悠久与业绩辉煌而言,全世界无与伦比,无疑是对世界文明与进步的伟大贡献,可是始终不能成为学界热点,纷纷令有志者望而却步。光辉灿烂的出版史,好像被国人遗忘了。幸好,甘于寂寞、知难而进者,并非没有。多年前,章宏伟就研究中国出版史。他是十分执著之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不需要掌声,不需要鲜花,提要钩玄,寻幽探微,默默耕耘。现在,他将把多年劳作的成果,结成《出版文化史论》,奉献给读者。有此幸事,我心里高兴。在我国,出版史研究者至…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末 ,集中国印刷源流之大成的《中华印刷通史》(以下简称《通史》)的繁体字本在台北出版了。《中华印刷通史》的编纂和出版凝聚着海峡两岸众多印刷出版同仁的心血 ,是海峡两岸出版印刷同仁合作的结晶。一编纂《中华印刷通史》(当时称《中国印刷史》)的动议 ,始于80年代中期。1988年初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李兴才教授率团来京 ,笔者与李先生面晤并讨论了印刷史问题 ,彼此在“应从科技史角度研究和著述印刷史”等方面达成共识。为尔后用“大印刷史观”研究和著述印刷史奠定了理论基础。1993年12月 ,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奠…  相似文献   

17.
书业内外     
《中国书法史》出版工程竣工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江苏教育出版社精心打造的7卷本《中国书法史》出版工程竣工,书法的故乡迎来目前最完备的中国古代书法通史著作。在3月25日于北京举行的首发式上,与会专家盛赞其划时代贡献。江苏教育出版社历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出版研究》全面总结了新中国出版取得的伟大成就与经验启示,是近年来较为难得的一部研究新中国出版史的力作。全书内容兼具广度与深度,多有突破与创新之处,具有宏观站位与微观叙述、纵向梳理与横向互动、史料丰富与案例典型、逻辑严谨与行文典雅等特点。对《新中国出版研究》的内容和案例进行探讨,能够爬梳新中国出版史,不仅有助于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为落实国家“九五”重点图书规划,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编纂工作,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编辑学会和山东省出版总社于1996年11月26日至28日在山东济南联合召开了《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编纂座谈会。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宋原放、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高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余敏、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何卓新、山东省出版总社社长石洪印以及吴道弘、刘光裕等出版史研究专家共17人出席会议。会议对编纂《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意义、指导思想、框架、组织结构和措施等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冯田芳  赵慧闪 《出版科学》2011,19(2):110-111
由方厚枢先生编著的《中国出版史话新编》一书于2010年12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60多万字,共收49篇关于出版史的史料和资料,其中包括《古代出版史探索》《当代出版工作纪事》《历史回望散记》《缅怀故人》《附录》五部分,内容从古至今,点数了出版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成就,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