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处北京城,同饮密云水。很高兴能在这繁华的首善之地与罗涛认识,并合作至今。其实与引力的合作也就是从2007年开始,虽然只有短短4年多时间,但在印象中感觉认识罗涛已很久了。原因我想很简单,罗涛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对自己的要求、对朋友的友情、对事业的追求与我虽然不尽相同,但也相差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告诫自己:别干很快就会后悔的事。可今天还是干了一件。因抵不过朋友老张的再三叮嘱,答应了他写一写我所认识的罗涛。回到家我就后悔了,我问自己:你认识罗涛吗?此言一出,众人哗然,还以为魏三爷说笑成习,这  相似文献   

3.
安平信先生写王兰柱先生,写得很真切!我曾在CTR和CSM两公司任职7年。我与兰柱,从CSM建立前后和他共同开拓市场,到后来我任CSM董事、兼副总经理,加上我去电通、群邑后和他继续生意往来,已经认识13年了。为此,我曾经跟编辑说:要是写兰柱,在中国非我莫属,可惜,我现在太忙,没有时间。  相似文献   

4.
不记得是哪年、哪月、哪日与罗涛认识,但现在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见面时的景象,朴素的着装,灿烂的笑容,激情的演说,当时就想真是天生的广告人才。丁桂儿脐贴一直作为亚宝药业的主打产品,每年几千万的广告费用,两个多亿的收回款,但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仍然不温不火。自从2007年与引力媒体合  相似文献   

5.
我经常在想,自己能够置身其中,完整地经历和见证中国收视率时代的从无到有和从小到大,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幸运。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勾勒出这一发展变化的轨迹,随着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兰柱接触、加深了解,我逐渐发现,原来兰柱自身的特质已经浓缩到了CSM当中。  相似文献   

6.
1951年4月11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后,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恩来在第二次文代会上,称赞这篇文章"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在讲话中他推开讲话稿,问魏巍来了没有,"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并郑重地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正是这篇新闻通讯,让"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7.
所谓吸引力,就是将别的物体、能量或注意力引到自己这方面来的能力.最早使用"吸引力"一词,应该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用以描述自然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现象这一规律的,诸如地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引力等等.然而,在社会生活中,也同样存在着吸引力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解释"吸引力"时要加上"注意力"一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遨游浩瀚的太空,是无数代中国人的梦想。如今,随着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的发射成功,这一天似乎已经为时不远。而通过新闻媒介,一个陌生的名字——北京航天城也逐渐凸现在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9.
永远有多久     
莫言这次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了我沉重的打击。我一直以为,我家豆豆继承了我的文学基因,如果加以发扬光大的话,那么百年之内,挪威肯定得把这奖给豆豆的。现在半路上突然杀出个莫言!实话说,我对这奖本身一点兴趣没有,是那700多万人民币奖金让我垂涎。我这三口之家挤在60多平米的蜗居里,豆豆跑几步就得担心被家具给磕着,做父母的没本事挣钱,就希望孩子发财。一想到那奖金能在北京换成多大的房子,我就莫名地兴奋,所以对莫言老师面对巨奖"一点儿也不兴奋"  相似文献   

10.
我的这位"发小"在广告圈素有"侠客"之称,盖因其无论对公司员工,还是客户所表现出来的那股山东人有情有义,为人热情、豪爽的风格所致。李白曾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入行十多年的罗涛在获得客户,服务客户上尽显雷厉风行、铁骨柔情的侠客风范,但在行业内却深藏身与名,埋头苦干,只为实现一个中国广告人心中的梦想。因此,今天用广告"侠客"作为本文标题,应该能够较为确切的体现出我对这位发小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47):18-18
"现在,我不要民主了,只想要回我的房子和店铺。"伊拉克费卢杰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说。他曾有4家店铺,在当地也算是富人,战争使他成了穷光蛋,连他身上的衣服都是借来的。"零售业里沃尔玛是一匹狼,但这匹狼是我们请来的,引狼入室就是引入竞争。"龙永图说。12月11日是内地零售业三年保护期届满的日子,从此中国将开始全面开放零售市场。  相似文献   

12.
<正>我曾从事新闻调查方面的工作十余年。对于曾经长期从事一线新闻工作的我来说,新闻工作,是一项神圣的职业。而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和灵魂。习总书记"11·7"重要讲话中提出"四向四做",这是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最好的注释。以"四向四做"为职业标杆,恪守职业道德,对个人而言,是立身的基础,强壮的法宝;对所在的新闻媒体而言,是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做大做强的保证,是创造辉煌的光源。一、讲政治,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刘万永 《中国记者》2012,(10):49-50
我得到的是另一个雅号:藏獒 "他是一个天生的斗士,向不公宣战是他的信仰;他是一个悲悯的义士,为弱小呐喊是他的本能.他所留下的那些文字,给了我们藐视黑暗、追求光明的勇气." 这是2009年腾讯网颁发"年度教育记者"时给我的颁奖辞. 一名年轻记者看到后问我:"你是不是从小就立志从事新闻工作?" 我说,我本科是学教育的,大二时还不知道新闻的5个W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4.
"你好,张涛!——赶紧说事儿!"这是在2012"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颁奖晚会最后一次带妆联排现场,敬一丹大姐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当时,我正站在舞台上,和台下忙碌的导演交流着节目的流程和环节的调整。当我听到这声招呼回过身来,看到敬大姐已经走到我面前,主动地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可以想象,我当时有些小  相似文献   

15.
据CSM媒介研究的收听数据,绍兴人民广播电台戏曲音乐频率的市场份额达28.4,在全国CSM收听率调查的25城市中,名列第五位(CSM《收听研究》2008第一期《2007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回顾》)。这也是25个  相似文献   

16.
正"有可以不说的真话,决不说假话。"这是很多报人的心声。当年的我,并不懂其中的"分量"。热情、冲动、挑战一切。直到从业,才了解到"带着镣铐跳舞"之下的别样心境。毕业,入职,工作满一年。从一个青葱少年摇身一变为社会青年,成为社会熔炉中的一个"因子";从一个新闻系小小的毕业生,摇身一变为省委机关党报驻站记者;从书本中走到新闻一线,直面社会的残酷与不公。这一年,那些阳光下的阴影,令我战栗。  相似文献   

17.
欧福泰 《新闻前哨》2012,(11):59-60
一次,我派一名年轻记者去采访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的情况。原想这篇新闻应该写得较为出彩,因为农民土地入股是个新事物,这样农民一边腾出身来去企业上班领工资,一边还可坐收土地所带来的"租金",增收之乐有谈的。过了几天后,这名记者将写好的稿子交上时,我一看,干巴巴的没什么"肉",也没有新闻细节,有的只是  相似文献   

18.
我这个人好读书,闲暇之余也写点文章,偶尔也有几篇所谓的“新闻稿件”,但遗憾的是,这些文章都没被报纸采用,结果我放弃了。说实在的,我真有些不甘心。正好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我自费去参加了培训。学习后,我向栏目编辑递交了一篇稿子。这可是我准备几天写成的,洋洋洒洒千余字的消息。没多久,乡镇经济版竟采用了我写的文字。——虽说只是摘用我稿子中的一点点儿,只有200多字,但这是对自己写作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自己的名字见报后,我兴奋极了,这毕竟是第一次见报,我真想把这个喜讯告诉我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一“豆腐块”文章实现了我新闻写作史…  相似文献   

19.
引力媒体在广告圈子里有些名气,编辑部本期有一个区域市场与区域媒体话题的稿约,我正式走进这家企业。一上午与引力的团队聊下来,跑了题不说,却触动了责任的神经,我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广告企业的未  相似文献   

20.
周杰 《报林求索》2009,(2):52-53
<正>我曾收到过很多礼物,因为搬家,大部分没有保留到现在。这其中包括一块"柏林墙"。10多年前,一个叫布利吉特的德国女人把我从北京"骗"到了波恩又带到柏林。布利吉特是我在三里屯酒吧认识的酒友,酒量惊人,10瓶"普京"(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