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钟敬文先生是举世公认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同时又是一位独具学术个性的文艺学家。他曾在高等学校从事文艺学教学,在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的同时,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起,他就一直钟情于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写了大量的诗话,出版了不少文艺学论著,作为文艺学家,钟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放眼20世纪的中国文艺学,钟先生不是一般的文艺学家,而是特殊的文艺学家。他的文艺学研究,有独特的理论建树和鲜明的特色。第一,整体文化视野。他的文艺学是整体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学。他把文学看成是文化现象和文化产物,认为在文化领域内存在上、中、下三层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民间文化),要重视下层文化对上层文化的激活作用。文艺学不仅要概括上  相似文献   

2.
对文艺学"文化研究转向"论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讨论正把对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推向深入.反思之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学学科的危机并非因为审美活动已经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而主要在于对中国和世界当前文学发展的新现实、新思潮、新特点有所疏离,并对信息时代的大众传媒文艺、网上文学等新鲜的文学形态和体制研究不够.反思之二是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其某些思路、视角、思考方式、研究方法和合理成果,对文艺学无疑具有借鉴意义,但"文化研究转向"绝非解决文艺学学科危机的良策;文艺学在引入文化的维度时,千万不能丢掉了对于文学更基本的东西--审美的维度.  相似文献   

3.
蔡素霞 《教育教学论坛》2013,(46):161-162,22
精神分析法盛行于20世纪,它的分析方式为学术界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本文将对精神分析文艺学方法发展轨迹、对文学研究发展的贡献与其自身的局限性、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进行概括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的当代主要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内涵着总体性的和谐价值思想,主要表现为文学与整个社会生活语境的和谐关系以及文学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两个维度;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和谐价值观方面最大的特点与优势就在于它的辩证特征,即对和谐价值结构的复杂性、主体间性、能动性、动态性等的独特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构和谐价值构架的机制主要是批判性的、功能性的,即主要通过消除和谐的不利语境条件与和谐发展的阻碍来中介性地实现其和谐价值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2006年国内文艺学研究集中在"文学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受到重视"、"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趋于热烈"、"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进一步深化"、"文学理论教材改革引起注意"、"关于审美主义的社会批判的误区和消费社会的美学评价"、"文化研究向个案研究推进"等方面,它们共同组成了2006年的文艺学热点。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文艺学的内部问题,但它所带来的关于文艺学的讨论却涉及文艺学的一些本质问题,尤其是文艺学的边界问题和文艺学的文化转向问题。文艺学只能以文学作为自己的边界,把审美泛化这一原本属于美学、社会学的现象纳入文艺学的学科视野只会导致文艺学学科建设的紊乱,而以属于广义社会学研究范围的文化研究取代文艺学更是无稽之谈。文化研究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学研究,带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文艺学的文化转向只是以文化研究为工具,探究文学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索引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因子,二者是不能混淆的。而文化诗学的出现,则是对这一论争的最佳回应。  相似文献   

7.
文艺学作为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主干学科,学术传承悠久,学术积淀丰厚。几代学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使该学科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国美学"、"文心雕龙研究"、"红学"及"民间文艺学"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较为丰厚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9.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10.
徐缉熙,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34年生于江苏宜兴县。195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徐缉熙长期从事文艺学、马列文论、美学和《红楼梦》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开设“文学概论”、“红楼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学”、“中国古代美学”、“马列文论研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析学说与新时期文学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中国社会和文化思想上的改革开放性质,使得精神分析学说得以传入并影响了相应文学语境。文学语境的变化,又造成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诸多方面的现代性转换。文学语境还进一步改变了学界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态度,拓展了理论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早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给予《诗品》以足够的关注,它们尽力发掘《诗品》的理论品格,彰显《诗品》在诗话史上乃至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展示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文化侧影。它们的书写形象地展示了魏晋六朝文学在民国时期的接受效应,全面地展现了民国文人重新发现传统的力度,构成了民国文人深沉的魏晋六朝情结发扬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古文学观念何时发生,有许多探讨的方法,本文从分析文学主体和文学观念的联系入手,探讨了这一问题,作者认为,殷商是一个宗教思想占主要地位的时代,“鬼治主义”是其文化特色,巫觋是其文化主体,所谓“诗言志”只是达到“神人以和”宗教目的的祭祀之乐的一个关目,独立的文学活动并不存在,独立的文学观念也未能发生,西周重视人间世务,加强礼乐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敬德保民”,人文精神得到发展,“诗”成为天子听政以“补察其政”的政教工具,文学观念在潜滋暗长,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文化下移,学术解放,士成为文化学术的主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重视西周以来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典籍,以人文教化为基本内容的文学观念才得以产生出来,正是这种文学观念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文学观念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学创作和批评一度疏离了社会现实。并且照搬西方文学铆作技法和批评模式的现象一时成为潮流,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仍余波未息。而2006年的顾彬事件,引发了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危机以及民族文化的寻根渴望。笔者认为,弄清传统文论思想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现时位置特征。西方文论在我国文论领域的位置。方可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随着党对文艺政策的重新调整,文学创作实现了“人”的复归。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文化重新传入中国,文学批评亦不例外。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使中国文艺批评急于追赶“现代性”,一时呈现出众语喧哗的局面,从而使80年代文学批评具有了特殊的重大意义,然而,浮躁是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共同特征。进入90年代之后,文学批评成为个人话语言说的舞台,这表明了文学批评开始走向成熟。同时,这一时期的文艺暗伏着一股文化生态失衡的潜流。这一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警惕,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它是我们迈入21世纪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学是优秀文学遗产中最宝贵的文学之一,我国民间文学研究在古代已发生了自身的“前史”,五四以来文学先驱们也把视角放在民众身上,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但只是从启蒙角度来吸收民间文学的营养,并没有真正从文学史角度把握民间文学。解放以来,在毛泽东的民间文艺指导下开展新民歌运动,从民间寻找文化资源,但其中隐含新文学界的文学想象。80年代在重写文学史浪潮的推动下,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从史的角度对民间文学与民间有新的认识,但他竭力从民间文学中挖掘出来的也只是民间文学的“隐形结构”。因而,新文学史研究视镜中存在民间缺失,应呼吁对民间文学“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具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学内容的深广发掘或是在学艺术形式上诸多创新,也从而使学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有一本质的提升,这些都足以令世界坛瞩目。但学进入到上个世纪末,它对于我们民族的意义却正在发生着令人忧郁的变化,时代背景的淡化、思想容量的稀释、社会良知的弱化、审美力度的降低等都使得学意义在整体上被消解,人们更多的是将学当做是某种化快餐来消费。本的目的就是从现代阐释的角度对学意义的现状进行反思和分析,找到学意义被消解的症结所在,以有利于学在民族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致力于对翻译文学与整个文学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引起人们对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新关注,解释了一些以往的翻译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被译介到中国以后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创作情况,并以侦探小说这一特定文学样式在中国的发展证明翻译文学在本国文学多元体系中地位的动态变化与当时的文学创作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深化的过程。指出了侦探小说在翻译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原因,实现了多元系统论在文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思考和建议——我看30年文论发展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论的发展和成就有目共睹,我们的文论研究正在走上正轨,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但30年的文论发展过程中所显露出的问题,也许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首先是理论的引进何为的问题。引进西方多元化的新理论,除了思想、精神解放的意义而外,更为迫切、更为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尽快、尽好地建设自己的文化和理论,提高民族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其次是我们当下的文论发展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时至今日,我们文论界的学术同人确实应当群策群力,共同地思考和致力于建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合我们文化传统的文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重庆抗战时期文学既是重庆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战时重庆特殊的政治环境与文化环境,重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是战时重庆文学所凭借的重要文学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文学资源,成就了战时重庆文学的繁荣,也给文学史留下深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