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毓春 《大学生》2012,(Z3):109
"大学校园是个不定向的加工厂,最初同样的模样,四年过后文科女变得美丽动人,而工科女则还是未经雕琢一般,黄面示人。"这是网络上流传的段子,讲述了工科女与文科女的大学进化史。大一时,我对这段子不以为然,我相信,只要努力,我这枚工科女可以进化到"美丽动人"。我们学校文理生比例三七开,工科类专业班上最好的情况是1/5是女生,像机械专业的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都是实行统一指导,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女大学生的特殊性,尤其是工科专业女大学生的特殊性,较少注意到工科专业女生与工科专业男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工科专业女生与文科专业女生也存在较大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使我们在开展生涯规划过程中有必要对她们实行差别补偿指导,以契合工科专业女大学生生涯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偶然的饭局,文科女研究生与数位工科研究生狭路相逢,深谙"狭路相逢勇者胜"道理的文科女生,未及发表意见,便被数发"冷箭"射得心口发凉,讪讪然任由话题在他们唇齿间流淌,开出莲花来。"某研究所宿舍的床有席梦思吗?"工科女生A问道。"别人选单位都问待遇、发展前途,你倒好,问有没有席梦思。"工科女生B说。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份,笔者在湖南长沙市内部分高职院校在读女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65份,有效回收率96.5%.调查对象涵盖了文科、工科和艺术类各个年级的学生,其中工科女生占35%,文科、艺术类女生占65%.采用无记名式答卷方式,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笔者还对5名工科女生和10名文科、艺术类女生做了较深入的访谈,以便了解更详细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工科院校,尤其是涉及到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不适合女生工作的学科,女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尤其的明显,工科专业男生良好的就业情况与女生的反差,使得女生在就业前期产生了过多消极心理,本文分析了女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多种心理困扰及其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助于解决女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6.
每年志愿填报期间,考生和家长都心怀期待又心情复杂.于考生而言,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重要选择,他们总会担心专业选择的"好坏"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未来理想的实现.在纠结着如何填报志愿的万千考生中,有那么一群女同学,她们对工科相关专业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总有一些声音告诉她们:"工科女生不好就业、工科女生工作压力大、工科相关专业...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年末,我遇见了蘑菇小姐。第一次见面后,我就对她说"我要把你领走",然后就把她领走了,我们两个人从此开启了"蛇精病"的快乐生活。工科男遇见文科女我和蘑菇小姐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款式"。我是慢性子,工科男,喜欢有规律的生活;而她是急性子,文科女,她的原则只有一个——看心情。我不喜欢洗衣服,而她衣服洗得很勤快;她不喜欢洗杯子,但我觉得把杯子洗得干干净净,心情也会明朗  相似文献   

8.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一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就业创业工作水平,通过对工科院校文科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的调研分析,从拓宽渠道、营造氛围、增强指导、加强援助、推动实践等方面探索了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机制,全面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为切实增强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小华  朱晓燕 《文教资料》2008,(33):211-212
对工科大学生加强文科教育,是由高校应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任务决定的.论述了工科院校开展文科教学的重要性、工科院校开展文科教学的方法,指出工科院校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工科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份,笔者在湖南长沙市内部分高职院校在读女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65份,有效回收率96.5%。调查对象涵盖了文科、工科和艺术类各个年级的学生,其中工科女生占35%,文科、艺术类女生占65%。采用无记名式答卷方式,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笔者还对5名工科女生和10名文科、艺术类女生做了较深入的访谈,以便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本次调查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高职女生性知识的来源及对性知识的了解状况,第二部分主要调查高职女生们对性的基本态度、想了解哪些性的知识及对学校性教育上的建议,以下是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从昭和五十六年起,有整整五年时间,我都在某汽车零件制造公司从事生产技术的研发工作。我大学当然读的是工科——电子工程专业。我之所以学工科,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我的理科成绩一直比文科成绩好。前些日子,我与七年未见的高中朋友会面,他一本正经地说起我的语文成绩:"不管我考得多烂,只要一看到你的试卷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12.
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艺术类院校文科和工科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进行差异研究,同时调查其在大学英语四级中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考试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文科专业和工科专业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元认知学习策略意识,但文科专业学生运用的频率更高。这是因为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运用元认知策略较多的文科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较工科学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就业状况,创新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机制,对提高学校整体就业率,促进高校各个专业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科专业在工科院校专业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获得的就业机会偏少、毕业生缺乏针对性指导是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通过全员参与、搭建平台、系统指导、全程服务、心理辅导等有效措施,全面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能够切实增强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效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工科女大学生与男性工科大学生、女性文科大学生的横向比较,以及工科女大学生人口学特征分析入手,对工科女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找到影响她们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帮助她们端正对自己学习效能的主观认识,进而为"大工程观"背景下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晓滢 《考试周刊》2012,(54):161-163
本文从我国高校工科、文科发展史角度分析了目前文科高校内的工科专业所面临的困境.比如文科院校内工科专业的特色不鲜明、高等教育与社会的需求不对等、师资队伍配置有待加强等,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差异化办学、打造精品工科专业、文工融合、创造特色专业等对策.为文科高校内工科专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使用华中地区一所理工科院校的调查数据,分析工科专业本科生在学习性投入和学业收获中存在的性别差异,检验工科专业本科生学习性投入对其学业收获的影响是否因性别而存在不同。研究发现:工科专业女生在学习努力程度、课外拓展学习、学习意义感、学习动力及感知到的学术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因素上均显著高于男生,但在生师交流互动、专业兴趣上显著低于男生;工科专业女生在校期间学习性投入程度更高,学习成绩更好,但对自我学习收获的评价相对较低;学习性投入各因素对工科专业男女生学业收获的正向促进作用也有所不同。对此,本文提出工程教育改革应重视工科专业女生的专业自信心和归属感的建立,以消除单一的男性主导的工科学习环境对女生学习及发展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电工课是工科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面向文科大学生开设"电工技能"课程是"文工交融"教学的探索。通过探讨"电工技能"课程的课程定位及内容设置,提出"电工技能"课程将工科的技能素养向文科课程中进行融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影响过一代青年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就业观。但对目前的工科类毕业女大学毕业生来说,其实这句话并不适用,反而在当下严峻的就业环境中,时常处在机会不均等和性别歧视的两难境地。本文通过对本科类院校工科女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探究其就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设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与就业市场需求的矛盾也逐渐增多,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将"控制论系统观"构建工科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系统模式、进化模式和元系统跃迁模式.为高校工业设计教学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及教学方案,推动高校工科设计类专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子寒 《高中生之友》2008,(18):11-12
据有关部门调查,从2005年开始,全国高考男"状兄"人数所占比例逐年减少。截至2008年,三年间男"状元"总体比例仅占37%,而女"状元"从1999年的33%上升至2008年的60%,上升近一倍,势头迅猛,令人刮目相看。有关人士分析,将来几年,仍可能会是高考女"状元"趋多的态势。在我国1999年~2008年的高考"状元"中,全国高考理科"状元"中男生约占55%,女状元约占45%,男生处于领先优势;但文科"状元"中,女生却占绝对领先地位——70%,文科"状元"似乎是女生的天下了。在今年高考中,全国60名高考"状元"中,女生36人,男生24人,男女比例为4:6,其中文科第一名中,仅有6名男生,女生占到了近七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