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佩珊 《声屏世界》2007,(10):29-29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美目传情”,能让人领会作品的基本内容,从而产生感染人的魅力。什么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呢?通过多年的新闻实践,笔者认为好标题有一个自我鉴别之道:好标题应该具备准确、精炼、生动、通俗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深喉”费尔特成功隐身了30年,包括政府在内,从没人能确知他就是《华盛顿邮报》记的“线人”,这几乎得完全归功于记们的“就是不说”。对这种“有权拒绝透漏消息来源”的所谓“记特权”的法律争议,始终没停息过,但大约还是认同多。有意思的是,我查了一下,这个“就是不说”的“特权”,打从中国记远祖的时候,职业律条就曾经这么定过,原来并不是美国的发明。  相似文献   

3.
兴许是新闻学上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样一个著名的定义,所以许多记者对狗特别关注,很喜欢采写“狗新闻”。当然,这倒不一定是“人咬狗”,相反,是“人羡狗”。这固然说明了人类终于懂得了“狗道主义”,不再仅仅把狗作为美  相似文献   

4.
大海涨潮时带上来好多鱼,一个小孩拼命地往海里扔,老婆婆阻止他:“这么多鱼你能救得过来吗?”小孩边扔边说:“扔一条救一条!”听完这个故事后,我的心就像是一阵阵涌起的潮水撞击般久久不能平静……在经济大潮席卷下的当今社会,金钱的侵蚀,社会的冷漠,思想道德及文化素养的荒漠,致使一些人守不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和精神家园,从天使变成了魔鬼、由人变成了兽,在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面前,他们上演了一场又一场善与恶,美与丑的故事;可是也有一些人却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出污泥而不染,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甘于清贫、清苦、清寒…  相似文献   

5.
不知道喜欢多功能一体机的人当中会不会有人喜欢吃东北“乱炖”,如果有,那或许能说明这个人在IT与烹饪上都喜欢“整合、高效”之道。  相似文献   

6.
“鸳鸯蝴蝶派”是我国文坛自民国初年至解放前夕,绵延三四十年,并曾大显其辉煌的一个文学流派,但在过去一直受文学界、评论界的漠视。蔑视、非议乃至排斥,说它“驱青年于妇女醇酒之中’,“堕落于男女兽窟”(守常<晨钟>之使命》,把它完全等同于“色情“垃圾。建国后,所有现代文学史著作,包括一些高校中文系的讲授稿,仍然对它弃而不顾,偶一触及也都是严厉抨击,全盘否定,这实在很不公允。高尔基说:文学是一扇窗户,它能让人们看到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时至今日,我们该对“鸳鸯蝴蝶派”有个客观的、理智的、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7.
陈雪阳 《视听界》2004,(5):45-46
若以“文以载道”的传统模式来考察中国纪录片的当下状态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这个“道”并非为意识形态独家占有的话,那么其空间是相当广阔和多向度的。中国纪录片作为一种文本可以载“主流之道”,亦可载“边缘之道”;可以载“精英之道”,亦可载“大众之道”;可以载“机构之道”,亦可载“个人之道”等等,只要它们不僭越其现实空间的合法性,多种纪录片将能在其各自的“道”上奔驰。《空山》(1997)让人看到由于政府的积极支持,中国中西部贫困山区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可能性;《村民的选择》(1997)可以被视为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民主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能看  相似文献   

8.
"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就“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两个概念的范畴,阐述图书馆人应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使个性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和谐。  相似文献   

9.
对今年“春晚”的评价,名学、北大教授孔庆东的章比较有代表性,其中一句话:“今年的春晚尤其完蛋,总体水准已经降到了20多年来的最低点。”给我印象最深。据一家名网站的调查,70%的人认为今年的“春晚”不好看。为什么央视花大力气、大本钱办的“春晚”,评价会如此之低?许多人认为还不如平常的一台晚会。难道是导演水平低?不!能导“春晚”的导演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导。难道是演员水平低?可我们看看“春晚”的舞台,星光熠熠,大腕云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张宇驰 《大观周刊》2012,(24):166-166
在《道德经》中,有多处谈及“道”,但本文作为一篇论文的篇幅,不可能对所有谈及道的地方逐一讨论,只能选取两处有代表性的文本研究。本文重点在于指出“道”与“人”在《道德经》里的密切关系,“道”是人行,“人”是“道”成。不应该把《道德经》之“道”理解为脱离一切的形而上之“道”。  相似文献   

11.
常常听到一些新报人叹息道:“我怎么总是遇不到什么可写的新闻呢?而好些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为什么老新闻人能捕捉到,偏偏又从我们身旁溜走呢”。  相似文献   

12.
石平 《传媒》2002,(7):57-58
话说大宋徽宗年间,殿帅府老太尉去世。吏部经研究,上报高俅为新的殿帅府太尉。那徽宗本是开明天子,看罢奏折,不由得思忖道:“高俅本是我当端王时的随从,吏部见我喜爱他,才越级提拔。这岂不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遂提起朱笔批道:“荐贤任能,乃国之大事。吏部要改革选拔干部制度,做到公开公道公平。高俅任太尉一职,应予公示。”  相似文献   

13.
凡是阳奉阴违的人,大都会有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招数,这些人能将好端端的一个政策,一条法规,轻松玩弄于掌股之中。看到此君之对策,你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不得不对他的“应变能力”致以敬意。政策于上,严格执行,对策于下,轻松应付,这便是他的为人之道,行事之法。  相似文献   

14.
有言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反映在我们的报纸版面上、特别是元旦头版上能做到“岁岁年年面不同”,这是衡量记、编辑在特定佳日里有无“创新”意识的很重要方面,因为人们特别关注这一天的报纸,尤其是头版,上海人称之为撑门面的版面。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2月30日,我发在永州日报第三版上的一条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今年频频“中彩”:先是以最高票获2000年度永州日报好新闻一等奖,继而接着拿回了湖南省市州报好新闻、湖南省好新闻、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个一等奖,并正在参加“湖南新闻奖”的角逐。然而,知情的人都知道,这条稿子在发表时并不顺利,它能获奖,纯粹是我百折不挠“争”来的。永州,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人物———柳宗元,1200年前,他在愚溪河畔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近年来,永州的“异…  相似文献   

16.
阿波罗一飞在其博客“学林望‘道’”中对司书神“长恩”进行的考证,[1]引发了我的联想。据《致虚阁杂俎》,“司书鬼曰长恩,除夕呼其名而祭之,鼠不敢啮,蠹虫不生”。由于自然虫灾鼠患等不可预测的因素对于图书会造成巨大危害,因而在读书人、藏书人这一特定的人群附会其神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编辑先生: 您好!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央视10套看到“讲述”节目后,就被“讲述”的故事牵动了心。“讲述”的故事好看、好听,那些故事既有传奇色彩,又像是身边发生的事,而且故事的结构摆布、思想的提炼、内在的张力等等方面,既给人新闻写作思路的启迪,又让人从中感悟到人生中某些道理。遗憾的是:我对整个“讲述”栏目几乎一无所知,我很想了解“讲述”栏目从开播到今天的整个历程,我想“讲述”的历程一定充满故事。您能帮忙把他们的故事展示给我们及与我有着同样心理的读者吗?谨候!东楚晚报 孔晓红 2002年7月20日。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与档案部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人是需要向自然界学习的。即使从现在科学的角度评价,老子这个观点也是能站得住脚的。大自然日月轮转,四季变换,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确是平衡的、和谐的。《道德经》第二章中有言:“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看看大自然的大气派大境界是不是人的榜样呢?仍然是老子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与人道相比不但高下立判,而且凸现出人道问题的根源。根据《辞海》的解释,自然界指的是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人类社会是统一的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应该说人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  相似文献   

19.
所谓“无头档案”,是指查不到档案人下落的干部人事档案或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如有的人调离了原单位,人走档案未走,久而久之,人档脱节,找不到档案人下落,便成了“无头档案”;有的人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入伍,入伍前的人事档案仍留在原单位,退伍后又分到另一单位,时间久了,未转出的这部分档案因存档部门不知人调到何地也成了“无头档案”。 一、“无头档案”产生的主要原因 1、干部主管机关变动与档案的流动未同步进行。产生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第一,干部人事管理部门工作制度不健全,人员调动长期不通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人…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少年时在三味书屋读书,老师寿镜吾上课时出了个对题:“独脚兽”,叫大家对出下联。有的学生对“三脚蟾”,有的对“八足虫”、“九头乌”,鲁迅则对“比目鱼”。老师称赞道:“对得好,你们看,‘独’不是数,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却有双的意思,可见是用了心思对出来的。”相传,明成祖朱棣与大臣解缙谈对对子时说:“《论语》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