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马湖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由淮安市水利规划办公室主持实施,该项目从健康湖泊的理念出发,通过清除内源污染、减少外源污染、净化水体水质等措施,实现湖泊原有功能的恢复、水质改善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目标,创立湖泊生态保护新思路。在具体实施中,针对白马湖的现状,主要从清退围(圩)网养殖、恢复湖区水面,退圩清淤、去除内源污染,重点污染源截流改道、削减外源污染,植物生态修复、净化湖体水质,体制机制研究、形成湖泊管保新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实施。该项目获国家水利大禹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淮安市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等。  相似文献   

2.
自然水体的净化处理方法(专利申请号:200710135297.2),刘文杰发明. 本发明专利属生态环保领域,它提供了一种净化景观水、城区河道、天然和人工湖泊等自然水体的"直接净化生物修复处理方法".本发明应用了多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无需将污染的自然水体进行"异化处理",而是要在水体内直接净化和生物修复,它突破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科学、实用、经济、长效地解决了治理自然水体的问题,最终达到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和生态属性,达到"还水于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以及污染土壤的主要几种类型及其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提出生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顽疾,社会经济要发展,生态环境要建设,都迫切要求对受污染的河道水体进行修复治理,本文对河道水体污染治理工程的各种教术,包括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态-生物方法以及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近几年我国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我国污灌区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针对该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对各种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的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从面积为31平方公里、蓄水量6.04亿立方米的云南阳宗海——这个高原湖泊水体——中去除砷污染绝非易事。我们的水体降砷工作一直是在污染源未完全截断的条件下进行.一旦污染源彻底消除,我们采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沉淀吸附法一定能使阳宗海湖泊水体砷浓度降低到污染前可以饮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管理》2018,(5):46-51
水生态系统对维持人类健康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均面临着严峻的污染问题。随着新《水污染防治法》的再次修订与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深入推进,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逐步建立,为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提升水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然而,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仍然面临着排污权交易的法律政策依据缺位、管理体系不顺、缺乏水体污染的风险评价指标等发展困境。应当完善水权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组建生态环境部的同时整合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的管理权限,加强对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的发展引导,并完善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的相关技术标准。从而有机结合市场机制与行政管理两种手段,促进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的良性发展,加强水体污染的防控与生态修复,从而实现水体生态的保护和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快速扩张使得围绕城市的河流以及湖泊受到大面积持续污染。怎样抑制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深度恶化以及水资源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治理污染水体的实用性方法(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和自然净化法等),以期为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炸药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炸药污染土壤的主要修复方法有焚烧、堆肥和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其中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因处理效率高、见效快、条件可控、二次污染小、处理成本相对较低而倍受关注.本文总结了生物泥浆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特点,重点探讨了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炸药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如污染物特性、微生物、营养物、反应器的运行方式、反应器的运行条件,从而为生物泥浆反应器的运行参数优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是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生物修复效率的提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条件、目标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等角度概括了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现场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放大问题展望了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