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代书法五体大盛,书法名家与民间书法皆兴,书法理论与实践并行。唐代书法创造了后世无法逾越的高峰,颇具创世开宗的意味,亦有大包容,将儒、道、释三家思想文化浸溶其中,为推动中国书学的审美发展做出了独有的贡献。怀素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其草书笔势利落洒脱,用笔有力肆意。《自叙帖》是他对自己生平的一个总结和概括,书写大胆自由,行云流水,变化莫测,在章法和结构上创新又不失法度。基于此,主要以怀素的《自叙帖》为例,说明他对释道文化的理解和表现,展现了他的美学思想,并以《自叙帖》为例分析释道文化在盛唐之书中的渗透与交融。  相似文献   

2.
一、艺术的字与实用的字 书法与印刷体的区别 图1是一幅唐代大书法怀素作品的局部。(《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晚年的草书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笔画纯净明朗.笔势圆转活脱,飞动流荡。)  相似文献   

3.
<正>在父亲的影响和教导下,我自幼年起便喜欢上了书法。怀素的草书,就是我喜欢的古代名家书体之一。青年时期,我曾读写怀素的《自叙帖》十余年。从事书法教学后,我又多次以怀素的《论书帖》为范本,在草书授课时运用。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怀素的《论书帖》是一幅章法、结体法和笔法俱佳的草书精品,又是一篇书法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传世妙文。怀素《论书帖》,是其患风湿病四年时给朋友写的谈书法学习  相似文献   

4.
在父亲的影响和教导下,我自幼年起便喜欢上了书法.怀素的草书,就是我喜欢的古代名家书体之一.青年时期,我曾读写怀素的《自叙帖》十余年.从事书法教学后,我又多次以怀素的《论书帖》为范本,在草书授课时运用.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怀素的《论书帖》是一幅章法、结体法和笔法俱佳的草书精品,又是一篇书法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传世妙文.  相似文献   

5.
朱关田先生1986年在《书法研究》(沪)发表署名文章,对自来认为是怀素草书代表作的《自叙帖》进行了详细考证.朱文认为,《自叙》系后人伪作.在此之前,启功先生从“书”的角度,说今存《自叙帖》墨迹本自身留下了多处作伪痕迹,但并未怀疑帖的文字,帖的书迹.看过朱文,也想谈点看法.并向朱关田先生及海内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6.
怀素草书的文化精神,没有人研究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怀素草书的文化精神之源很有必要。一是从怀素籍贯姓氏说起,把吴兴钱氏同佛教的关系作为怀素书法的第一源泉,又从六朝以来东南一带尚书风气盛行的客观事实出发,认为这种尚书乡风是怀素书法文化精神的又一源泉;佛教与书风盛行,是僧人书法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前提和基础,而怀素的文化之根就是扎在僧人书法极盛的吴兴,吴兴僧人书法盛行是怀素书法文化精神的第三源泉。  相似文献   

7.
敦煌遗书伯2555写卷中的《怀素师草书歌》一诗,抒写了作者对唐代大书法家怀素草书艺术的高度赞赏,可借以考证怀素的生平及创作,同时也是一首颇具鉴赏价值的咏书诗。  相似文献   

8.
张旭、怀素均是唐代草书大家,尽管特色相近,风格同类,但又有着较大区别。性情上,张旭至情至性,怀素平和冷静;书法表现上,张旭追求情感的抒发,怀素则排斥感情;张旭追求动感,怀素则追求造象;张旭着眼于意,怀素则着眼于法度。风格上,张旭浑厚凝重,怀素简净爽利;张旭显得颠,怀素显得狂。  相似文献   

9.
怀素草书的文化精神,没有人研究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怀素草书的文化精神之源很有必要.一是从怀素籍贯姓氏说起,把吴兴钱氏同佛教的关系作为怀素书法的第一源泉,又从六朝以来东南一带尚书风气盛行的客观事实出发,认为这种尚书乡风是怀素书法文化精神的又一源泉;佛教与书风盛行,是僧人书法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前提和基础,而怀素的文化之根就是扎在僧人书法极盛的吴兴,吴兴僧人书法盛行是怀素书法文化精神的第三源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书法史上,怀素与毛泽东的草书是两座高峰。从师承怀素书艺看,毛泽东书法艺术有与怀素相近的一面;从二人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书学风尚及各自的学养、气质、阅历、对艺术的哲理性思考看,不尽完全相同,其章法和风格特色是怀素所不可企及的。  相似文献   

11.
名家書畫     
《中国教师》2012,(24):81
<正>钱建恒,1964年8月出生于山东莒县,书法篆刻家,擅长诗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天华夏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秘书长,《神州名家书画》杂志副主编,清华美院苗培红工作室助教,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理事,海军直属工作部干部。在书法方面,钱建恒初习唐楷,后攻北魏墓志,行书宗师二王,草书主攻十七帖和怀素自叙帖;在篆刻方面,钱建恒直追秦玺汉印,在传承基础上别出新意。钱建恒的书法、篆刻作品不仅在全国性的大赛中屡获殊荣,而且被许多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迄今为止,钱建恒出版有《钱建恒书法作品集》5部。  相似文献   

12.
唐代书法家怀素,以草书出名,是一代知名的大书法家。他的草书被称为“狂草”,尽情挥写,变化多端,充满着激越的情感和横扫千军的气势。怀素幼年时代便入寺为僧,他自幼喜好写字,入寺后便利用寺院生活的余暇时间,学习书法。他因为贫穷无钱买纸练字,就在寺院附近种植了一万多棵芭蕉。每天他摘取芭蕉叶练习写字,日渐一日,竟把满院的蕉  相似文献   

13.
怀素(737—799年)的狂草书,不但享誉后世,在当时亦已倾动朝野.李白就曾称赞他是“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又以“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等诗句,赞美其草书的激扬挥洒、除了李白,唐代著名的诗人如苏涣、戴叔伦等,都有诗歌推许怀素在狂草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其中,尤以任华的《怀素上人草书歌》最为特出。  相似文献   

14.
怀素在零陵     
关于怀素的籍贯、生卒年、生平事迹和书学道路等,目前书学界论述甚少,且分歧颇多。本文围绕所标论题,略述管窥之见。 (一) 关于怀素的籍贯和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先说怀素的籍贯。《藏真帖》云:“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其《自叙帖》又云:“怀素家长沙。”由于他本人的说法不同,古今亦有二说。古之《国史补》,《宣和书谱》、《续书断》等,说怀素“长沙人”;《一统志》、苏焕诗等,  相似文献   

15.
<正>怀素(725—785),字藏真,唐代有名的和尚,也是唐代书法家,以"狂草"著称,他的草书率意颠逸,千变万化,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史称"草圣"。怀素从小聪明伶俐,热爱学习,尤其喜欢书法,深得父母喜爱,他十岁的时候,却忽然萌发了出家之念,不顾父母的阻拦,出家当了和尚。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书法,在寺庙里,一边坐禅、念经、事佛,一边还挤出时间来练字,以求得书法技艺的不断精进。  相似文献   

16.
<正>打开怀素的《自叙帖》,你会被一种大气磅礴的气象所震撼,顿感有一种苍苍茫茫浩荡无际的情怀油然而生。好像这不是纸面,而是山海天地乃至整个宇宙空间;好像这不是墨迹,而是危石巨浪惊蛇走干戈厮杀的战  相似文献   

17.
正《论书帖》,是米芾创作的一幅评论草书的作品。米芾草书取法晋人,帖中他认为草书如果不合乎晋人格调,就会成为"下品"。从这幅作品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认识。如张旭的狂草因不合晋人"格",被米芾视为下品;而怀素也因时代所限,虽达到平淡的境界,但尚乏晋人的高古;至于高闲以下的书家,米芾则认为不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8.
<自叙贴>是唐代僧人狂草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品,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线条细瘦圆劲,外柔内刚,飘逸飞动而又骨肉停匀;结字优美而生动,章法前缓后急,上下贯通,一气呵成,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和不凡的领悟能力,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至今无人能超过他.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歌与书法的辉煌成就,成为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而盛唐气象又助成了怀素草书艺术的辉煌。怀素以勤学苦练、广取博师为基础积累了深厚的草书艺术功底,又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狂草艺术,既是放纵性情的自由挥洒,又处处体现出书法艺术必不可少的法度,真正做到了情与法的完美融合,从而奠定了自己千古草圣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0.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此一时期上续汉魏之隶意碑风,下开隋唐之楷体书韵,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羊欣,幼学书,兼善隶、行、草书,为王献之之后著名的书家。传世书法作品有《暮春帖》《大观帖》《闲旷帖》等。著有书法史著作《采古来能书人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