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飞扬 《新闻世界》2006,(2):15-21
江南春:走上纳斯达克的“神奇小子” 当江南春摁响纳斯达克开市门铃.一夜之间坐拥2.72亿美元财富,你会觉得他遥远、神秘;而当你得知在电梯间看到的液晶视频广告,就是他的“得意之作”,你又觉得他每天都在身边……  相似文献   

2.
花絮我本来是一个诗人 晚八点.在上海著名的文化街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屋里,江南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灯影书香里的江南春神采洋溢,威猛而不失儒雅,稳健中透着浪漫,一脸的笑容和率真很难让人把他和"日进斗金的传媒再造大亨"的身份联系到一块儿.他的爱好不多,除了看书写东东."也许我本来就应该是个写诗的文学青年,只不过现在蜕变而成了会创造生意的小资派.我想以后公司的具体工作不用我做的时候,我就专心思考创意.如果有时间,我还想写写文学和社会评论,最好将来还能写出类似于<英雄>的影视剧本来."  相似文献   

3.
星岛 《青年记者》2007,(7):25-27
继框架传媒.聚众,凯威点告.ACL媒体等公司之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代理商和互联网广告技术提供商好耶广告网络。也宣布“投身”分众传媒的怀抱。而一连串的收购故事,也使“收购狂人”江南春的名头随之水涨船高。本期“传媒骄子“关注《“收购狂人”江南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江南春在博客里写道:"分众是‘鼻子比脚步更快的一个公司,至少这几年来一直如此,我们总是比较灵敏地‘嗅’到未来市场的‘香气’.每向一个领域开进都在方向上有了足够的准备,这应该是公司快速成长的一个因素。"文学将贯穿生命始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江南春,一开始只能嗅到诗的韵味,但在他初弋商海之后,便认  相似文献   

5.
上海有条绍兴路.绍兴路上有家汉源书店.2002年春节的第一天,有个年轻人在这家书店里坐着发呆.他一言不发,目不斜视,从年初一到年初七,一连坐了七天.这个年轻人便是今天分众传媒的当家人江南春.  相似文献   

6.
方仁 《传媒观察》2007,(4):8-10
江南春,用一个3厘米厚的液晶显示屏圈下了一个几十亿的大市场,并成为身价20亿人民币的亿万富翁。成就他的财富梦想的正是美国的纳斯达克。  相似文献   

7.
江南春,1973年出生,被喻为“商界少帅”。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分众传媒创始人,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在此之前,江南春担任永怡传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2003年12月,被评为年度传媒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当代杰出广告人”称号。2005年3月,江南春被评为“中国广告十大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8.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6,(9):32-32
文人背景出身的江南春,能将剑拔弩张3年的最大竞争对手聚众收编,的确超出不少市场人士的想象力。他的成功诀窍是什么?请关注本期“传媒骄子”《江南春:做有创意的生意》。今年3月2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揭晓的首届全国创新传媒评选中,齐鲁电视台获得“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大奖,这是全国400多家省、市非上星电视台和山东传媒界的惟一获奖者。新闻茶座《执行力创造优秀媒体》,展示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电视人在事业上的追求。记者部落  相似文献   

9.
市场制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在2021开年新作《人心红利》一书中,以他的视角和经验阐释了当前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全新逻辑:2020年,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两个红利结束了:人口红利结束了,很多行业进入存量博弈;流量红利结束了,流量成本持续上升,流量天花板开始出现。由此,他提出: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人心的红利正在展开;流量红利已经消失,精神的红利正在展开……掌握人心红利就意味着掌握了互联网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之父”泰普斯科特(DontTapscott)在《数字化成长》一书中阐述了他对于传统媒体言论的看法:“在过去资讯垄断的权威时代里,人们无法找到真相,而掌握及控制资讯这就可轻易欺骗他们。”他同时也指出:“但在网络的世界里,一切都会透明化,极权和欺骗将不容易存在。”  相似文献   

11.
贾蕾 《网络传播》2010,(3):76-77
2008年3月5日,分众创始人江南春正式退居二线,他本以为,2008年对于分众一定是个最好的时候,在最好的时候卸任,把分众过渡成一个以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体系,自然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记者部落     
继框架传媒、聚众、凯威点告、ACL媒体等公司之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代理商和互联网广告技术提供商好耶广告网络,也宣布“投身”分众传媒的怀抱。而一连串的收购故事,也使“收购狂人”江南春的名头随之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13.
薄琥 《新闻前哨》2007,(7):74-74
新媒介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从名动江湖的江南春的分众传媒,到刚刚完成网游经营模式转型的陈天桥的盛大网络,都显示出新媒介的巨大生命力。传统的三大门户网站在经历了痛苦的蜕变之后,借力短信这根救命稻草终于走出了困境,而web2.0和博客、播客的出现,仍然在为门户网站的发展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4.
以“内容为本”的主流媒体如何获得关系资源市场制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在2021开年新作《人心红利》一书中,以他的视角和经验阐释了当前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全新逻辑:2020年,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两个红利结束了:人口红利结束了,很多行业进入存量博弈;流量红利结束了,流量成本持续上升,流量天花板开始出现。由此,他提出: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人心的红利正在展开;流量红利已经消失,精神的红利正在展开……掌握人心红利就意味着掌握了互联网发展的新动能。赢得人心红利的基础是获得关系资源,以构建圈层、培养属于自己或自己可以掌控的粉丝。那么,以“内容为本”的主流媒体如何获得关系资源呢?如前所述,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代发展进程中,对于社会及千行百业的“媒介化”再造是未来发展最大的“风口”。这就要求我们的主流媒体不要将自身的发展仅仅盯在内容生产与社会传播的狭隘眼界中,而应将其拥有的资源、精力和发力的重点投向“非内容”的社会与行业的“媒介化”重构中去。  相似文献   

15.
陈珺 《中国广播》2007,(9):62-64
作为高劼的搭档,对于这个“金话筒奖”得主,笔者先做个短评——憨厚又精明,挑剔又权威。 和他姓名里很多人读不准的“劼”字相比,“他的外貌实属影视片里中低档餐馆里的“群众甲”:高,胖,白,小眼。但不知为何他本人却经常为自己的“如花美貌”陶醉不已,每每自比临风之玉树。  相似文献   

16.
他出生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古老而善良的小村。村人也曾有过“野菜和水煮”的惨痛煎熬。也许应验了“幸运于灾难中孕育”这句中国古话,灾难的苦海里孕育着一枝婷婷的芙蓉…… 在他的眼里,故乡的每一棵小草都充满诗意,充满灵性。他喜欢听清越的笛音划过白杨林的小径,他习惯在朦胧的夜色里对着吐香的田野沉思。“查遍故乡的每一处风景/读碎那古老的乡情/才敢写下/惟恐在乡人面前犯下罪过……” 童心初前的花季时节,他恋上了诗歌,一首首清丽飘逸的哲理小诗从他那灵性的笔下缓缓流出,记下了一个纯真男孩的灵性思绪。从《十六岁的花环》到…  相似文献   

17.
老朋友说,形容吴宇森,最贴切的一个词是:浪漫。对于这个以拍摄枪战片和暴力美学著名的导演,更准确地说“浪漫”,更像是他在现实无奈的社会里,追求的不切实际的情谊和真情。就像暴力在他的镜头下,唯美而动人;情谊在他的故事里,坚贞而恒久。但他只能让它出现在自己的电影里。到了现在,电影里的这些浪漫,都变得艰难了。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冰冷又虚伪的世界”小宇生活了19年,他自称“从出生就注定被抛弃”,可网络上,他的朋友们却说他幽默和乐于助人,他们彼此交流自己翻唱的日本动漫歌曲,在那些动漫里,主人公总是美貌智慧而勇敢,经过重重波折和磨难总能打败邪恶的对手。现实里,他却轻而易举地败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19.
神农尝百草     
《大观周刊》2006,(29):53-53
神农氏,上古时传说中的炎帝,农业、医药发明人。神话中说他是牛头人身。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民间流传着:神农有一个水晶镜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出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  相似文献   

20.
王淑兰 《传媒观察》2005,(10):31-32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对特定的人群传达自己的产品信息、品牌信息,却发现广告必须通过大众传媒来完成。而江南春却创造了一个分众传媒的奇迹。作为分众传媒(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其身价两年之内就已超过6000万美元。分众传媒创立于2003年1月,当月就实现了100万元的营业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