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倡议和实践。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使中国军队开始走上近代化;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他建立了中国首例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他派遣了留学生,设立翻译局和各种技术专科学校,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科技人才。李鸿章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总局,亦称上海机器局。江南造船厂的前身。1865年9月由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设。它是洋务运动中举办的代表企业之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近代军火企业,也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使用机器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机器工业。  相似文献   

3.
张謇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先驱,他独立自主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意识,创建中国近代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勇气,勤俭办企业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工兴教,以教促工,教育救国的思想,经济立法和浓厚的风险意识,丰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韵以及注重生态环境的理念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第一实践者,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一系列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本文仅就他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改革军事制度、加强海防建设等方面的努力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5.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所西艺学堂,是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的滥觞。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西艺学校的主要组织者和实践者,沈葆桢在1867到1875年长达8年的总理船政期间,以务实的态度与精神,积极探索、努力寻求在中国近代工业、近代教育的起步阶段融合中西文化的新模式,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新路径、新办法。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实践西艺教育思想的人,是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与奠基人。  相似文献   

6.
唐山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摇篮,自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第一佳矿"、中国第一个铁路工厂、中国第一个水泥工厂相继诞生,北方瓷都崛起,以及电力、水泥机械制造、钢铁、纺织工业的兴办,这些都反映了唐山近代工业缓慢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近代历史上,顺德以一县之力成为与上海并行的两个缫丝工业中心之一。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的创立为顺德的缫丝业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顺德的缫丝工业由此迅速发展,高居广东机器缫丝业的榜首。本文通过数字的统计,描述了1874年顺德机器缫丝业发轫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这一段时间内,顺德机器缫丝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肯定了顺德机器缫丝业在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百年基业历史贡献开滦煤矿历史悠久,名声显赫,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便是由开平矿务局开办的,而开平矿务局则是开滦集团的前身。同时开滦煤矿也是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煤矿,是中国近代最早实行股份制经营的企业,除自办了中国第一条铁路,还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桶水泥——麒麟牌水泥、建造了中国第一个煤炭码头——秦皇岛港。不仅如此开滦煤矿还成立了中国企业最早的自营海运船队。因煤而兴的开滦,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中国煤炭工业源头"、"北方民族工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多世纪前,"状元企业家"张謇,用了不足30年,办起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教育事业之先河,创造性地经营南通城市建设并取得非凡成就,南通也因此被冠以"中国近代第一城""教育之乡"的称号。今天,"教育之乡"秉持"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煤矿第一井”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但在古代都是手工开采的煤窑,其第一井已不可考。近代煤矿指以使用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采煤企业。中国的近代煤矿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煤矿第一井是1876年6月开始开凿的台湾基隆煤矿的八斗子矿井。今天开滦唐山矿的1号井不是“中国煤矿第一井”,也不是中国近代煤矿第一井。但它在中国煤炭发展史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认为中国应走工农业并拳的工业化道路,重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坚信通过合作化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农业的惟一道路,并想通过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来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在这一时期的探索中。毛泽东规划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步骤、途径,其中一些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但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探索留给我们的,不但有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有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2.
实现现代化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悲壮的主题。但直到毛泽东时代才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先河。毛泽东是一位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的杰出民族英雄。他穷尽一身,苦苦探索中华民族摆脱贫穷落后,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途径。今天追寻伟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总结其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我国现代化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四个现代化”的长期历史过程。使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工业化的“一化”到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四化”,形成了著名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化理论。他的现代化思想,虽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但今天看来仍不乏真知灼见,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初始、起步、发展、基本成熟和成熟五个基本阶段,目前我国还处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将开辟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为我们由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向基本成熟阶段快速迈进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论述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联系.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必要社会前提;把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并选择中国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理念。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逐步构建起成熟完善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并基于此不断在实践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取得丰硕成果。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即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为使中国尽快走向富强,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其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这一思想至今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革命史的范式揭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根据,遭到了挑战。文章从现代化的角度考察其历史根据:现代化的全球性和不可避免性,使新中国无法脱离世界现代化潮流这一世界历史运动的主旋律;近现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失败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伟大成就与蓬勃生机,使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成为新中国唯一自觉的选择;现实的阻碍现代化因素进一步扩张的反现代化力量的存在,使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根据的现代化分析,有助于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本质。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因此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其合法性基础的诉求顺应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因此,党的执政合法性的获取是顺应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特殊需求而形成的。为适应这一要求,党必须不断调整其合法性基础,寻求新的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