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环王     
总有些火焰,在心底升腾,期待在未知的空间中释放。我们一日日走过,在等待中煎熬,在不堪回首的往事中挣扎。 最近一直在看有关蒙古帝国的书,所以每天神情恍惚时,眼前都会出现一望无尽的大草原,地平线那头仿佛又传来滚滚的马蹄声.如遥远天边的惊雷,由远及近,不停地翻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窝阔台、拖雷、拔都、蒙哥、忽必烈,建立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如成吉思汗所说,从中央出发,至东南西北都有一年的路程。蒙古人两次对欧洲的远征,留下了至今仍让欧洲人心存余悸的“黄祸”,那些伟大的名字,那段伟大的历史,至今依然让人心驰神往。 在伟大的背后,总有一些名字被历史所湮没。如果说征服俄罗斯的蒙古大王子拔都今日仍可在史书中惊鸿一瞥的话,那么另一个蒙古征服者,拖雷的第六个儿子旭烈兀则很少被人提及了,尽管他所建立的功绩丝毫不比他的父兄逊色。1252年,旭烈兀受蒙古大汗蒙哥之命西征波斯等地,1260年彻底征服古波斯及周边地区,并在此地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利汗国,恐惧的西亚人把旭烈兀和他的部队称作“上帝之鞭”,而在蒙古内部,这位伟大的王子则被称作“太阳之子”。 皇马今日的强盛在足球领域已经可以和当年的“草原帝国”相提并论,也许没有什么可比的地方,但心中却总是在想,如果很  相似文献   

2.
林亦秋 《收藏》2012,(21):68-75
满者伯夷与中国元朝统治者的关系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1227年至1279年间,忽必烈率蒙古军大举南进,先后灭掉了西夏、金、宋三个割据政权,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灭南宋后,元朝对附近的日本、安南(今越南北部)、缅甸、爪哇诸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1289年,忽必烈派兵到爪哇,要当时占据东爪哇的新柯沙里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蒙古是一个历经多年战乱多次被分割的国家。从蒙古开国君主成吉思汗到元世祖忽必烈曾经控制了中亚(包括中国)和大半个欧洲。1368年(元至正28年),从北伐明军攻克通州开始,蒙古元朝北撤并瓦解。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蒙古地区战事不断,有外国的入侵,也有内部贵族的内讧。清朝前期,蒙古地区统一归属清廷。清朝政府推行了盟旗制  相似文献   

4.
正藏传佛教,13世纪中期于蒙古高原开始传播,时至今日,蒙古族、裕固族等仍然信奉的是藏传佛教。16世纪下半叶,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迎进了宗喀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1578年阿拉坦汗和达赖三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会面,召开法会,在法会上索南嘉措被阿拉坦汗封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号由此产生。此后,在明、清两朝的支持和提倡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在藏  相似文献   

5.
林亦秋 《收藏》2012,(11):68-75
满者伯夷与中国元朝统治者的关系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1227年至1279年间,忽必烈率蒙古军大举南进,先后灭掉了西夏、金、宋三个割据政权,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灭南宋后,元朝对附近的日本、安南(今越南北部)、缅甸、爪哇诸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  相似文献   

6.
赵孟頫(1254-1322年),堪称我国元代最伟大的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署孟俯,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生于宋宝祐二年,卒于元至治二年,宋宗室。入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经程钜夫荐举,官刑部主事,后  相似文献   

7.
西行漫谈     
中国古代唐朝有一个叫玄奘的和尚,受唐王之托,只身从东土大唐出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吃尽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荣归故里,成为后人敬仰的一代高僧。 元始祖忽必烈率领蒙古铁骑西征欧洲,一直打到了现如今匈牙利的地界,俘虏抓得不计其数,一律用绳子套在脖子上以示其战败者的身份(据说沿袭至今便是西方男士引以为荣的领带),无论鞑子统治中国如何的残暴,忽必烈还是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改中华民族屈辱史的皇帝。  相似文献   

8.
桦甸县(今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中部梅(梅河口)吉(吉林市)铁路东侧,距铁路线上的磐石县(今磐石市)约50千米。民国时期和伪满时期均隶于吉林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管辖。12月1日建立民主政府,月底归中共吉林省永吉地委领导。1946年5月29日被国民党军队占领,7月归吉林省吉南专区。1947年5月26日,获第二次解放。1948年6月改  相似文献   

9.
数字天坛     
在北京古建筑中,最负盛名的除了天安门之外,就是天坛祈年殿了。从邮票枚数看,天坛祈年殿也仅次于天安门。早在1909年清政府发行的“宣统登基”邮票,即以天坛祈年殿为图。明朝在建北京城时,整体布局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皇权思想,有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以及分布在中轴线两侧的六坛,自南而北是天地坛(即今天坛)、山川坛(即今先农坛)相对,皇城东西是“左祖右坛”,即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即今中山公园),其北东侧是方泽坛(即今地坛)、外城之外东为朝日坛(即今日坛),西是夕月坛(即今月坛)。  相似文献   

10.
赵榆 《收藏》2013,(7):154-157
2011年10月15日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曾举办"丝绸之路"展览,在一个长30多米的巨型展柜中展出的长30.12米、高0.59米的《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引起巨大的轰动。因为这件《蒙古山水地图》手卷是中国古代文物的新发现,原图为明代中叶皇家宫廷绘制,地域范围从明朝的边关嘉峪关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写有211个明代地名,涉及欧、亚、非三大洲十多个  相似文献   

11.
项圣谟,字孔彰,号易庵。明代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因其曾在苏州太湖东岸胥口之南的胥山隐居,故又号胥山樵。因好松,故号松涛散人,还有烟波钓徒、莲塘居士等别号。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于清世祖顺治十五年(1658年)。  相似文献   

12.
江苏海安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临黄海,现为苏中水陆交通枢纽。邮政通信事业发展较快。 在汉初(公元前195—154年),开官运盐河(今通扬河),长195里,途经今海安,始开水上交通之先河。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建宁海县;唐初(626年),宁海县并人海陵县,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分海陵县为海安、海陵两县,至此始有“海安”名。当时海安有镇,海安县治海安镇;唐时,全国邮政交通已逐步发展,以长安为中心,分东、西、南、北4路邮政交通干线网络,全国共设官办邮驿1639个,海安属东路商丘,开封邮路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词中有云“一 天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何许人也,能获得世 纪伟人如此推崇?汗即可汗,亦作可寒、合罕, 是我国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政 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成吉思汗名铁木真,是我国古代 杰出的军事家、政冶家(图1.蒙古邮票)。铁木真1162年  相似文献   

14.
睡仙悟睡     
吴冲锋 《精武》2007,(4):35-35
陈抟(871~989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唐末五代时,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人,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在中国道教史上,他被列为“高祖”,地位仅次于老子。陈抟熟读经史百家,四处求仙访道,终于学得精深玄妙的内丹修炼术。传说曾与吕洞宾、麻衣道者为友。  相似文献   

15.
鹿棋     
鹿棋近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内蒙古阴山霍林河矿区金代界壕边堡等地发现和出土了一类由六条经线和六条斜线交叉成二十五个点的呈正方形的棋盘凿刻画和实物(见图)。1948年至1949年期间,蒙古人民共国和境地的蒙古古都哈刺和林的窝阔台汗宫中,亦曾出土过此...  相似文献   

16.
邮话窝阔台     
说起成吉思汗,众所周知这是历史上威震欧亚的元太祖,但是一讲到窝阔台,有些集邮者可能就不太熟悉了。本文要简述的窝阔台,其实并非位于西北大漠什么地方的一个地名,而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蒙古帝国第二任君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讲述窝阔台之前,先说说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原名叫铁木真,1162年出生于漠北草原。在历经艰难之后,他因英勇善战而势力壮大,1189年成为部落首领,其所在部落渐渐崛起,武力不断强盛,击败并征服蒙古高原其他部落。1206年,他召集各部落长老举行忽里台(议事会),宣布建立大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赵涌在线"邮品季度专场(四),在"蒙古邮政史专辑"中(中国国家邮政时期)登出了一件由乌兰固木寄出的实寄封,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实物资料,也是中国蒙古邮政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乌兰固木位于蒙古科布多地区的正北方,再北通蒙古(或称"西蒙古")的唐努乌梁海(勿朗海)地区,西  相似文献   

18.
澶淵之盟     
TP3《周信芳京剧艺术》邮资片第3图为"澶渊之盟",其剧情历史背景为: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辽)萧太后自恃武力雄厚,借狩猎为名,与圣宗率20万大军南下袭击京都汴梁(今开封),兵临澶州(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城下。澶州告急,京师震动,宋朝大臣王钦若、陈尧叟主张迁都南逃。寇准力排众议,坚持抵抗,并力促真宗皇帝御驾亲征。寇准挂帅征辽。真宗在劲敌威逼京城和广大军民  相似文献   

19.
统治我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帝国,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入关以前建立金国的时候,全族壮丁都是战士,共编为八个旗,一共不过九万人,连后来增编的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一共也不过二十万人。当时中国的汉、蒙、回、藏等族合起来大约有一亿左右人口。一个小民族,要统治如此众多的被征服的各民族,是很不易容的事情。清朝在征服  相似文献   

20.
简介元代文字图案花样团体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文字图案花样团体操见于杨允孚《滦京杂咏》一书的记载。滦京就是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滦河流经上都城的南面 ,距城不过三四百米 ,上都常被人称为滦京、滦阳 ,即由滦河而得名。元代是两都制度的政治格局 ,两都之中 ,上都是陪都 ,是元朝创始人忽必烈的“潜邸” ;中都(今北京)是正都 ,是当时元朝治理汉地的中心 ,至元九年(1272年)改为大都。正都和陪都对忽必烈来说 ,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每年四月 ,元朝皇帝都去上都避暑 ,中央各机构都派人随从。皇帝就在上都处理重要政务 ,八、九月返回大都 ,史称“两都巡幸”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