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当代文学研究应当走出19世纪,走进20世纪。本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西思潮,一走进19世纪,一走出19世纪;一移向西方的理性主义,一亲近东方的神秘(直觉)主义,流程正相对逆。这种对逆态势在80年代被遏止,代之而起的是走进20世纪,中国的文学和文学批评继向“五四”以来的文学传统复归之后,出现了追逐20世纪西方人文思潮的方向性转换。本文先界定人文,再推究西方人文背景的世纪性置换,后推知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的转向,由此推导出当代文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西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表现的多为阳刚之美,而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表现的多为阴柔之美。这种不同,与西方文学属于海洋型文化而中国文学属于内陆型文化的文化传统和西方戏剧属于贵族文学而中国戏剧属于平民文学的文学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孙犁抗日小说具有独特的浪漫唯美风格。除受到魏晋文化和古典主情文学传统的影响外,孙犁还借鉴了以屠格涅夫为代表的西方浪漫文学和以鲁迅、沈从文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创作经验,因此,他的抗日小说创作完美地承载了历史赋予的革命使命。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一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6.
一 现代主义文学在本世纪20年代和50、60年代迎来了它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两次高潮,形成了一场反对西方传统文化、反对古典模式的大规模文学运动。在现代主义文学内部,尽管有着名目繁多、风格迥异的林林总总的流派,它们各自发表了许多“宣言”、“声明”、“纲领”或诸如此类的文章来宣布自己的文学主张,但都表现出一个基本的、也是十分鲜明突出的共同点:“反传统”。 从整体上看,现代主义文学的诸流派对西方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理性主义、以及基督教文明等等,都抱着强烈的怀疑和否定态度。2000多年来,由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人开创的雅典学派所倡导的理性主义、伦理主义和理想主义,经由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特别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们的推衍发展,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7.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问题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传统中国文学和现代西方文学为两大参照系,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问题为切入点和主要论域,着重讨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体精神、主体品格,以及主体思维和运思方式这三个问题。作者认为:就传统中国文学和现代西方文学而言,其主体精神可以分别概括为“它律性的自律”和“互约中的自由”。20世纪中国文学虽然在主体精神方面开始了“从自律到自由”的世纪性转折,但其发展路径和本质,则可表述为“自由与它由间一种摇摆不定和奇怪的混合”。与之有关的,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在基本品格方面所表现出几个较普遍明显的特点,即“忧患情结”、“否定意识”、“悲剧色彩”。此外,在思维类型尤其是方式方面,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它一方面承续着中国民族思维和文化的“象本位”传统,同时又受染于西方“符本位”的科学和理性精神,在审美“观照-读解-判断-表述”诸环节表现出以“符象互补、符象合一”为特征的思维和运思方式的转型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总是尽量地逼近自然,强调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幽深的美,是一种自然风景式的风格,与西方规格图案式和园林风格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由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气质所决定的。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教育青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诗人卞之琳的诗歌,以其将中国传统古典诗学特点和西方现代诗歌技法的结合而蜚声诗坛。卞之琳的诗歌对中国古代传统诗词在多方面有所继承,尤其在传统诗歌意象的运用方面,显示了丰富的古典意蕴。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卞之琳诗歌的古典内涵。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有两层涵义,一是公共经济学,一是制度经济学。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是古典政府经济学的鼎盛时期;19世纪中叶,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末,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政治经济学在西方渐趋衰落;20世纪30年代以后,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的一些现代经济学流派在某种程度上向传统政治经济学复归;最后,当代世界经济是带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决定政治经济学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由于同西方启蒙文化所处的根本不同的时代环境的限制和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缺乏自我批判精神,更由于启蒙文化在其开始就缠绕乃至依傍于社会政治变革,20世纪中国启蒙文化和启蒙文学刚一开始就面临着衰微的命运,或者走向革命,或者走向学术,或者走向闲适,或者被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儒商文学所取代。随着政治斗争年代的过去,启蒙文化、启蒙文学便失去了依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西方文学所创造的惊世骇俗的“写作的奇遇”,很大程度缘于反传统的现代文学思潮的推动。为有助于揭示文学发展的复杂性,在对文学思潮的研究中,需要对思潮与流派准确地加以区分。如何按照文学现象本来的状况展开研究,也十分重要。研究文学思潮时,绝对不能脱离作家作品,也不能受某些作家作品研究的限制。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出现,与本世纪西方文化思潮和哲学意识的巨变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西方历史发展带来的种种困惑人心的问题,以完全不同于这之前的文学传统的方式进入文学,使得本世纪文学呈鲜明的“内倾”状态。要正确评价以反传统为重要特征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其主要标准在看它们对社会意识和对促进文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它们的局限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把20世纪文学批评的成果运用于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可以极大地扩大理论视野,帮助我们从肤浅的介绍、描述转向更具理论形态、更有深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经济学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中国型古典经济思想消亡,西方经济思想传进中国成为主流经济学;50年代初期,西方经济思想退出主流经济学的地位,让位于从苏联传进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逐渐活跃,可能若干年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共同居于主流经济学的地位,20世纪中国经济学研究取得4个重大成果:⑴把从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定性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⑵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是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继承和双重超越中不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1990年代以来,一批学者将研究的目光凝注于新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的发现与揭示上,彻底改变了学界长期偏重于外来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将异域话语和他者影响作为催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唯一因素,却忽略民族文化与新文学关系研究的缺失,并取得了大量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7.
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主流意识始终居其要位。作为主流意识的现实主义文学,是在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欧州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三大理论的渊源流变与整合中,构筑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视角分析中国人乡愁产生的缘由和乡愁文学等。乡愁文学作为一种承载文化乡愁的载体,其书写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回归古典,是一种文化寻根。现代人拥有文化乡愁,意味着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乡愁正是传统文化的天然保护剂。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合力,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对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从文学的角度、按文学的标准来要求画者,考察和规定绘画活动的诸方面,并建立了完整的文学化的古典绘画理论体系。文学观念对传统绘画的渗透和影响,极为重要的结果是提升了绘画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原型批评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种重要文艺批评方法,80年代后传人我国内地,经叶舒宪、方克强等学者的译介和实践应用得以革新并趋向中国本土化。本文试图通过探究西方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影响及其原因。揭示“原型”与。意象”在人类学、心理学和哲学领域上意义的契合,力图打通中国古典理论话语与西方当代文论话语的隔离,拓展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