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对近几年柳永及其词的研究做简要的回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柳永生平、思想性格、悲剧心态、悲剧成因研究;(2)柳永词研究;(3)柳永与其他作家及柳永词与其他文体比较研究;(4)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在文学史上如何定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柳永词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即:柳永词集源流的考辨,柳永家世、生平的考述,柳永词作题材内容研究,艺术特色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日本学者的柳永词研究对我国古典词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柳永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对20世纪以降百年来柳永研究的成果进行检索统计,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百年柳永研究的进程和布局进行了宏观考察和描述,在此基础上,又分从柳永生平事迹考证、柳永思想人格探讨、柳永艺术成就论述等热点、重点问题,对百年柳永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日本宇野直人的《柳永论稿——词的源流与创新》一书,是日本学者比较系统地研究柳永及其词的第一部专著.该书材料丰富,思考深细,见解新颖,研究方法出给人以新的感觉.此书一定会受到我国词学界朋友们的关注和欢迎.  相似文献   

5.
从剑拔弩张到归诸和平——柳永后世批评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也是整个宋代最具争议性的词人。对柳永的争议,主要是围绕其曾有的“浪子”身份展开的。大抵因为论者的立场不同,后世出现了两种剑拔弩张式的或横加贬抑或褒扬失度的评论和看法。但如果拂去政治的浮尘,较为平和地侧重以文学的眼光去看待柳永、权衡柳词,得出的结论就会比较地趋于公允。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学术史上清学研究比较盛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与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学术内在发展相关,更与学者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以学者群体为本位,来探究近代清学热的原因,不仅能清晰的反映清学研究的全貌,也可为研究当下学术热提供启示与借鉴。进入20世纪,梳理清学是近代学者的文化自觉和思维惯性使然;基于社会担当和"传道"热情,近代学者将目光聚焦于与自身密切联系的清学上;学术服务于政治是近代学者进行清学研究的本质,也是学术救国的展现;学者之间的学术争鸣,加速了清学研究的繁荣和深入。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柳永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学术界与文化界都兴起了一股"柳永热",自然也出现了不同观点的论争。从学术角度考察,在这股"柳永热"的背后,却也存在着潜伏的危机,这就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脱节与不平衡。在我看来,这种脱节与不平衡,必然导致柳永的被理解与被误解,这就是本文要论述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关注便不曾断流过,并且呈日渐升温之势.与此同时,学者对其学术层面的评论也是由浅层译介到深入探析,批评方法由单一到多元,高质量的哈代研究论文与专著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9.
朱光明  阎峻  宋真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5):28-31,115
本研究借鉴马尔科姆·泰勒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分析框架对《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008年所刊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借此以窥“我国高等教育学术研究之一班”。本研究从主题领域、研究方法或方法论、研究层次三个维度的具体指标对《评论》刊文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学者们研究较为集中在政策组织与知识学术领域,研究方法则以文献分析、经验综述和数量分析为多;研究层次上,则以院校、国家(地区)层次和知识理念层次的研究居多。  相似文献   

10.
张学松 《天中学刊》2000,15(1):62-65
<秦妇吟>于20世纪初重新发现,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热情关注.对该诗的研究,建国前侧重于校勘笺注,建国后侧重于思想艺术的分析评论,而对其讳因的探讨则是古今学者一直感兴趣的问题.对农民起义的态度、阶级分析的方法是学者衡量和评论该诗的主要尺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柳永具有独特的经历和个性,在俗文学蓬勃兴起的文化环境中,他专力创作俗词。俚俗的柳词带有市井的色彩,这些作品浅近俚俗,适应市民的情趣、唱出了市民的心声。本文从分析柳词俚俗化的特点入手,阐释了其对俗文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柳永是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新风气的重要词人,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他的词变"雅"为"俗",雅俗并重,为世人所广为传颂。柳永的词,不独有其羁旅行役词,妓女词,都市词,还有大量的恋情词。笔者对柳永的恋情词进行梳理和归纳,柳永的恋情词无论是描写江湖流落的孤寂,还是抒发别离相思的哀愁,都主要表达了对恋人的依依之情,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柳词抒情的本色。柳永的恋情词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以下3类:一是表现人们共通的情感;二是表现青年男女真挚的誓言;三是表现女子的纯真相思。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历来认为,宋代词论中苏轼鄙视柳永,而李清照又不满苏轼。事实上,苏轼对柳永的态度比较辩证,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与苏轼“以诗为词”的理论,具备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张炎《词源》提出“清空”概念,众多学推许它是清雅人格的象征,细经辨析,则应属于词法范畴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柳永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他既是才华横溢的风流词客,又是苦游于宦海的颠簸士子。他的词创作和从政之路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乐章集》中部分词就是其从政之路的写照。本文从柳永词作与其从政之路联系的角度上,论述了柳永在“狂荡”背后那不为人所熟悉的一面:积极于事功。  相似文献   

15.
柳永词新论     
对柳永词的评价,一般多肯定其对民间慢词形式的借鉴,而忽视其在题材内容上的拓展与创新,其实柳词在咏史怀古,议论说理,悼亡咏物,羁旅行役,城市风情,市井妇女等题材领域内的均有开拓,若说开风气之先,有的方面还在苏轼之前,柳永词反映的文化转型期的某些特点,更值得引起今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古代学者多从"体用"的角度对《诗大序》"未论赋比兴"进行解释,将风雅颂赋比兴并列,这就忽视了风在文中的特殊作用,也遮蔽了作者举风总论"六义"和由风兼论"四始"的用意。在"体用"法的分类下,"未论赋比兴"背后暗含"只论风雅颂"的对比,其实混淆了文中"六义"与"四始"的界限,是"四始"中论说风雅颂和"六义"中"未论赋比兴"的组合。此观点还暗含"应论赋比兴"的潜台词,以文学的标准衡量经学时代的《诗大序》。可以说,"未论赋比兴"是因忽视风之作用而得出的拼凑式结论,也是后世学者以今观古思维方式下的逆向发现。  相似文献   

17.
柳永是宋初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词人,他对词的贡献表现在一、内容的开拓;二、形式的创新;三、语言的质朴.柳永不仅敢于冲破前人的樊篱,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和意境,而且是一位在婉约派与豪放派词人之间铺桥筑路的词人.  相似文献   

18.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广为流传,其传播动力得之于:其一,柳永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创新中得到原动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其二,柳永敢于直面"雅"与"俗"的选择,并以主动的姿态选择"俗",满足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从而使其词得以广泛流传;其三,柳永成功利用传播媒介扩大其影响力,促进了柳词在北宋的传播与消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关系,论者多强调二者间的差异.评价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时,多倾向于苏轼对柳永的革新.这些对于柳永及其词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的大力革新者.柳永在苏轼之前的创造性开拓,对后起的苏轼有多方面的启发和影响,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消息相通.苏轼的大力革新,是以柳永的开拓为基础的.在宋词发展史上,柳永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正是从柳永到苏轼前后相继的开拓,使宋词摆脱了花间令词的窠臼,走向繁荣发展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以豪放词风见长的苏轼,其爱情词写得空灵蕴藉,婉转清丽。这种审美风格与花间词的婉媚以及柳永柔靡词风迥异。这与当时时代审美思潮的转变有关,更主要的是源于词人主观上对高风绝尘的雅化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