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铸件凝固过程中各换热边界条件的研究,建立了凝固过程的二维非稳态温度场计算数学模型;并运用了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得到大型方程组,并利用超松驰迭代法(即SOR法)解该方程组,据此,利用TurboC编制了计算机程序.上机运行结果表明,可较满意地模拟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铸件凝固过程中各换热边界条件的研究,建立了凝固过程的二维非稳态温度场计算数学模型;并运用了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得到大型方程组,并利用超松驰迭代法(即SOR法)解该方程组,据此,利用Turbo C编制了计算机程序.上机运行结果表明,可较满意地模拟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浇注温度、铸型温度等工艺因素对大高径比挤压铸件凝固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铸造大高径比铸件易产生缩松缺陷,导致其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明显降低;提高铸型温度和提高浇注温度不能有效地改善大高径比铸件的补缩能力;当铸件按顺序方式凝固时,挤压力有效地作用在液体金属上,可以消除大高径比铸件内的缩松缺陷,获得较高力学性能的铸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铸件凝固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内容,它的数学模型包括:数学方程、边界条件、初始条件、数值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高质量铸件,针对汽车底盘支架壁厚不均、结构复杂等特点,使用 UG 对底盘支架进行三维建模并使用 ProCAST 模拟铸造软件对底盘支架进行高压铸造充型及凝固过程数值模拟,有效预测压铸过程中出现的缩松缩孔问题位置。通过正交试验与 ProCAST 模拟软件得出 A1Si12Cu1(Fe)铝合金底盘支架压铸工艺方案为:浇注温度 680℃,模具初始温度 220℃,慢压射速度 0.4m/s,快压射速度 5.5m/s。通过压铸件生产实验及X-ray 探伤检测发现,优化工艺参数后可明显提高铸件质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生产中气体压缩机的汽缸、汽缸座、气缸盖等铸件出现试压渗漏报废量很大的现象,分析了灰铸铁试压渗漏形成机理;探讨了在铸件设计、铸造工艺、铸造过程质量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灰铸铁件渗漏。  相似文献   

7.
《滨州学院学报》2021,(2):68-72
以机床悬梁为研究对象,利用铸造CAE软件ProCAST对悬梁的铸造工艺进行模拟,并对铸造缺陷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铸件充型平稳,遵循由下至上顺序凝固,冒口区最后凝固;缺陷预测结果显示,顶部存在较小面积的5%以上缩松缩孔缺陷。通过数值模拟技术能够有效评估工艺方案,提高工艺方案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压铸技术生产的铸件存在不能热处理等缺陷,开发新的成型技术势在必行。从模拟软件、理论基础和应用现状三方面总结了计算机模拟在铸造成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20,(6):69-73
行星架结构较为复杂,且铸钢材料铸造性能差,因此行星架铸钢件浇注系统的设计对铸件的生产尤为重要。设计了阶梯式浇注方案,并运用模拟软件Procast对铸件充型过程的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浇注系统对铸件的充型能力充足,充型过程中钢液没有发生飞溅、卷气等现象;铸件充型快速、平稳,同时没有冷隔、浇不足、夹砂等缺陷,整体充型效果较好;阶梯式浇注系统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泥浆泵大曲轴的工艺技术改进过程,介绍了大曲轴铸造生产工艺条件.通过计算机模拟曲轴凝固过程,确定了合理的浇冒口系统,实现了确定浇冒口位置、大小过程的透明度.避免了缩裂、缩孔、缩松缺陷.减低了生产实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改进铸件结构,合理使用冷铁,消除了热裂缺陷,降低了铸造应力.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消除了残余应力,提高了机加工精度.中温浇注,频补冒口,热割冒口,注重细节管理,有效地解决了泥浆泵40MnB大曲轴生产中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的依据我们从湖南省铸造行业1250个厂点看到:中小型厂点(年产四千吨铸件)占总数的91.2%,它们担负着我省铸造生产的较重任务,(其生产的铸件约占全省铸件产量的75%).我校铸造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分配到这些中小型厂点工作的.这类厂点虽具有一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测定合金凝固时应力产生的瞬间动态变化,以应力框为设计依据制造出测试铸造合金凝固时产生应力的铸造合金应力仪。其核心是通过安装在测杆上的拉压力传感器测试受力变化以及利用热电偶测量合金的冷却曲线,通过数据采集和软件分析处理,精确获得合金不同阶段的应力和温度变化状态。该应力仪可用于铸造工艺及凝固技术的实验教学、科研及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3.
将机械制造基础理论课程与工程训练实践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达到理论课程主要进行引导、设计实践内容、并将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提升;实践课程主要提供平台、指导操作和实现设计目标的教学效果。以铸造工艺为实施案例,探索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方案、实施方法和教学效果,为其他内容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参考依据。在铸造工艺教学中,首先进行认知实践,学生通过手工造型浇注小工艺品而获得铸造工艺感性认识;然后,通过铸造工艺基础知识讲座学习铸造工艺原理、工艺和铸件结构设计;其次安排学生根据所学工艺知识自主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铸件的造型和铸造工艺过程。建立铸造工艺过程的完整知识体系;最后,通过项目设计制作将3D打印与铸造工艺设计及铸件结构设计与实施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通过在机械和材料控制专业4个班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14.
本结合铸造生产实际,针对铸件产生渗漏缺陷的情况,对使用浸渗技术挽救渗漏铸件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际的生产工艺方法,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5.
高炉水冷炉壁、转炉炉口水箱这类大型铸件其内部冷却水管的防渗碳检验,是这类铸件验收的项目之一.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为了检验这类大型铸件内部冷却水管的防渗碳质量,将每块铸件解剖进行检测,而是按照冶金行业标准,YB4073-91中5.8项规定的方式进行验收.即冷却水管与铸件本体结合情况及冷却水管自由渗碳层厚度,以单铸试块的检验结果为判断依据.本文从单铸试块入手,研究冷却水管在铸造过程中的工艺措施,观察解剖的铸后冷却水管和单铸试块本体的结合情况,分析冷却水管的渗碳情况及机械性能,为这类大型铸件批量生产时冷却水管的防渗碳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依靠六氟化硫气体进行绝缘和灭弧的高压开关设备,其使用的拐臂盒零件必须具有非常高的组织健全性以保证气密性要求.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该零件废品率一直居高不下(最高达70%~80%),铸造工艺难度大,成本高,主要问题是缩孔和缩松缺陷造成的组织不健全.前期的工作是优化、完善铸造工艺来消除缩孔和缩松,效果一直不理想;后期的工作是优化零件结构,并在铸造时保证正确的温度场以确保循序凝固,并充分补缩,即能从根本上消除了漏气的根源(缩孔和缩松),改进后铸件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计了一个专用装置研究SO2气体对稀土镁球铁件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SO2气体吸附在铸件的表面离解成硫原子后扩散进入铸件表层一定深度,同其中的Mg、RE和Mn反应形成硫化物,从而使石墨球化和稳定珠光体的有效元素含量不足,导致铸件表层出现异常组织。当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的呋喃树脂自硬砂生产稀土镁球铁件时,由于对甲苯磺酸在铁液浇注和凝固过程中受热作用分解出SO2气体,导致铸件表层出现异常组织,采用反应型或屏蔽型涂料可有效防止球铁件表层异常组织缺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大中型设备的机件存在着很多铸造缺陷,它不但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对生产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要进一步提高铸件的质量,就必须了解铸件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气淬粒化装置中高炉渣颗粒的凝固行为,采用凝固熔化模型、流体体积函数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模型进行了三维瞬态模拟。考虑炉渣凝固过程中的物性参数变化,主要研究了颗粒的凝固过程、相界面移动速度、颗粒温度分布及周围空气速度分布。结果表明:颗粒凝固过程中固相分布不均匀,迎风面固相厚度大于背风面,这主要由迎风面空气速度比背风面快所致;固相-模糊区界面和模糊区-液相界面移动速度先增加后降低,这是由于在颗粒凝固前期导热系数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凝固后期导热热阻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凝固过程中,颗粒温度由外向内逐渐升高,内部温度降低缓慢。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相似原理,采用自制实验装置,利用硫代硫酸钠在铸锭和连铸结晶器内的凝固,模拟了钢的凝固过程.该实验将凝固过程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以通过控制边界传热条件及冷却速度等参数得到不同比例的柱状晶及等轴晶组织,真实模拟了凝固系数和凝固速度随凝固层厚度的变化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材料液态成形原理、凝固过程及成形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