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十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不仅是媒体宣传报道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媒体的道义与责任所在。媒体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朱允来 《大观周刊》2011,(45):26-2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一个崭新命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政治主体的观念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总体上讲,需要从两个基本方面推进: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制度建设;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念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理想社会。在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时期,我们各级档案部门的档案工作者,如何利用档案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服务。一、档案工作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整体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夜翠生 《大观周刊》2012,(20):290-290,264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的四位一体。构建礼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何小红 《新闻世界》2009,(5):126-127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是一个随社会时代变化而不断充实和拓展的变化过程,它根源于、紧扣于时代脉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变化及其形成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突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观念,如和谐理念、诚信观念、生态观念等。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加强这些观念的教育和宣传,使之为广大群众所认同、内化,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一、和谐企业与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成员,创建和谐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价值理想.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与党中央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脉相承.践行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景龙  罗佳 《新闻窗》2008,(2):94-95
胡锦涛总书记在阐释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准和要求时,首先提到的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我国,惟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提出来的又一个奋斗目标.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互相协调的社会,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首先是人自身的和谐.而教育权利不平等和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凸显问题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下,赋予了网络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和谐社会赋予教育的和谐使命,实现网络教育的和谐发展,是网络教育支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所以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人的和谐发展,可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