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真实性可谓是新闻界一个永远的话题。尽管大家都一直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但假新闻仍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在这些假新闻中很大一类是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不相统一。一位电视台领导在本单位的一次记会议上说:“其实我们这些领导很容易被你们记出卖掉。”这句话的实质讲的就是新闻真实性中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不相统一的问题。因为记提供给领导审查的新闻事实已经通过记的主观筛选,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抵制假新闻这个新闻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前,有必要回顾进入21世纪后的五年,在我国出现的典型的50条假新闻。这50条假新闻每年都公布在上海的《新闻记》杂志上,前四年揭露假新闻并予以排名,还仅仅是这家杂志一家,而在“评选”2005年的十大假新闻时,就有人民网传媒频道、《新闻记》杂志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三家参与。  相似文献   

3.
周婷 《青年记者》2014,(1):35-36
假新闻指违背真实的新闻。①假新闻年年有,并不断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有些假新闻,通篇看好像是符合客观事实的,然而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这种看似真实的新闻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并非因为事实造假,而是因为新闻中部分新闻要素失实或被遮蔽了。表现形式2011年对于"小悦悦事件"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公众对这件事情的思考被媒体报道引向一个极端:认为18个路人冷漠无情,见死不救,有网友甚至对肇事司机和18个路人进行"人肉搜  相似文献   

4.
杨清波  屈凌云 《军事记者》2003,(1):35-35,38
近几年,假新闻源源不绝,社会、经济、娱乐、科技等领域都难逃“此劫”。上海某新闻杂志特评选出了中国2001年十大假新闻,其中有最富有想象力的假新闻、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最让人作呕的假新闻等等。因新闻失实而引起的一波又一波娱乐新闻官司或扬言要打的官司也早已不成“新闻”。新闻报道应该真实,这是新闻工作应遵守的共同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可近年来,媒体假新闻层出不穷。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假新闻缘于激烈的报业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杂志2004年第1期刊登了2003年全国十大假新闻,这些新闻的造假技巧之高着实令人大开眼界。假新闻屡禁不止,某些新闻媒体连年陷入涉假之列,媒体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必然会出现新鲜事物,新的媒介技术,也在影响着网络环境,尤其是假新闻的出现对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在2018年,也是假新闻比较猖獗的一年,假新闻也出现了以下特点:社交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媒体忽视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真实缺乏核实、假新闻更加博人眼球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辟谣难。假新闻最直接的危害是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真实必须是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如何应对假新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核实新闻真实性、人工智能解决识别假新闻困境。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一旦离开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合法性根基,立即坍塌下来。因此,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真实性或客观性问题已经成为新闻行业安身立命的大问题,也成为折磨一代又一代新闻从业者的心结。但是,现实中新闻生产却难与假新闻绝缘,不论是出于主观原因,还是缘自客观原因,假新闻一直如影随形地追逐着真实的新闻。综观中外新闻史,真/假新闻的较量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在中国新闻生产语境中,对假新闻的抵制和阻击一直是十分坚  相似文献   

8.
真实性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古至今,中西新闻界对此没有任何怀疑。然而,假新闻始终威胁着新闻的真实性。在和假新闻的斗争中,在维护新闻真实的过程中,新闻学界从各个层面强调新闻真实的内涵、标准、必要性以及保证新闻真实的职业要求、操作程序与技巧等,并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概念体系。可以说,新闻学的根本使命就是解决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假新闻增多,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成为一个全社会瞩目的问题,业界和学界尤其重视,多有探讨。但多数章仍然停留在“从事实到新闻”的简单的反映与被反映层次,强调的是新闻“再现”事件的“原貌”问题,并未深入到事实的内部联系、事实与新闻的深层次关系等方面。快速发展的新闻实践却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难题,迫切要求理论界予以回答:为什么“要素”齐全的报道还会引起人们怀疑?为什么记“真实”地反映了事实却被斥虚假?为什么人们总觉得一些新闻背后似乎掩盖了什么?笔认为,这是因为一些新闻没有在“表层真实”的基础上实现“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近年来假新闻却屡禁不止。最近,《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分别对2001年来发表在各地媒体上的假新闻,进行了公开揭露。对假新闻进行披露不仅可以使广大读者明目清脑,更好地辨别假新闻,更重要的是使假新闻没有容身之处,最终杜绝假新闻。——编者  相似文献   

11.
真实性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古至今,中西新闻界对此没有任何怀疑.然而,假新闻始终威胁着新闻的真实性.在和假新闻的斗争中,在维护新闻真实的过程中,新闻学界从各个层面强调新闻真实的内涵、标准、必要性以及保证新闻真实的职业要求、操作程序与技巧等,并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概念体系.可以说,新闻学的根本使命就是解决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闻摄影全面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有些新闻摄影记者滥用、乱用PS技术,导致了一些假新闻照片的出现,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正确使用PS技术,把握好PS技术使用的"度",发挥好PS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守住新闻真实的底线,是新闻摄影记者在图片报道中不可忽视的原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今年第五,六两期连续发表了有关新闻真实性的两篇文章。《2001年被曝光的15条假新闻》主要是对假新闻的揭露和抨击。《新闻报道隐性失实分析及对策》则是从正面提出了一些新闻在表面真实的假象掩盖下,表现出的更深层次的不真实。从而提出了新闻真实的更高要求——本质真实问题。都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以,面对那些或任意夸大、或张冠李戴、或凭空捏造的种种虚假  相似文献   

14.
我写下这个题目,觉得其中似有一点歧义,还需要疏解几句。假的“真新闻”,就是这“真实的新闻”其实是不实的,这在理解上并无问题。真的“假新闻”,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这“虚假的新闻”其实是真实的;另一种即这“虚假的新闻”是货真价实的“假新闻”。我所谈论的“真的‘假新闻’”当以前一种理解为是。近年来,各地媒体上的假新闻层出不穷,人们啧有烦言,虽经《新闻记者》编辑部连续三年精心评选出“十大假新闻”,各地媒体纷纷批评,却毫无收敛之迹象。新闻之真假,看似一个简单的事实认定问题,但实际却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假新闻”有的是…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杂志在刊载2003年十大假新闻时,有个特别说明,说的是:非典肆虐期间,不少权威传媒的报道严重失实,“这些新闻和事实相差甚远,毫无疑问应列入假新闻范畴,甚至还有望被评为2003年度客里空最假新闻奖”,但由于它们“都是依据权威新闻源而发稿”的,造假的板子不能打在媒体和记身上,因此,拟“报请有关部门授予‘2003年度假新闻特别荣誉奖”’(见该刊2004年第一期)。  相似文献   

16.
易翔 《新闻窗》2008,(4):120-12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诸多属性中最刚性的本质的一种属性。它是新闻独特力量和高贵品质的主要源泉,是整个新闻大厦的基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违背真实性原则写假新闻的也不乏其人,他们不尊重新闻事实,编造假新闻的行为,违反了党和国家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起到了负面的宣传效应。那么,如何做到遵守新闻的真实性而不写假新闻呢?下面,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的特性,也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近年来一些假新闻却不断见诸报端,几成泛滥之势,这不能不说是新闻工作者的裴,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研究和探讨假新闻的成因及其防治办法,对杜绝假新新闻的出现,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真实性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党和政府历来对新闻的真实性非常重视,但各类假新闻仍不断出笼.《新闻记者》对2010年假新闻产生主体的研究发现:“涉假者几乎是清一色的新闻记者”.①新闻记者受过新闻信息采编的专业培训,理当成为新闻真实的榜样,为何还会产生假新闻?本文试从政府与媒介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假新闻存在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坏新闻     
不真实、不清晰、不科学、不适当的新闻,可称之为坏新闻。如今虽已不是假大空的时代,但坏新闻仍然不断滋生且多种多样,比如来源不明新闻、自策划假新闻、被策划假新闻、软稿新闻、断章取义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造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新闻大战日趋激烈,抢新闻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成了家常便饭.竞争意识的加强是中国新闻界的幸事.但与此同时,新闻的真实性在竞争中受到了严峻挑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记者的立身之本,尊重事实是一名记者的基本准则.但是有些记者和媒体,在新闻竞争的过程中,却剑走偏锋,有意无意加入到新闻造假的行列,使得假新闻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