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优化实验课教学过程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课前准备工作实验课教学必须要上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的备课,也包括学生的预习.教师备课不仅要备实验课的理论知识,还要备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还要亲自操作几次.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的放矢,实验课教学就会非常顺利,有条不紊,学生也会按规程正确操作.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照抄照办的模式.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跳出课本找资料,学生为了熟练应用知识,日日夜夜忙做题,对手中的课本看得少、钻得浅.这样会导致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且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1.课前拟定预习提纲.在每单元学习前教师拟定…  相似文献   

3.
舒艳萍 《时代教育》2009,(9):152-152
如何善用课前的时间,一直是教师们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五分钟的有效利用,改变了教师一贯的主导地位,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学生摆在了教学的首位,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4.
一、存在问题前一阶段,我校开展了“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本次研讨活动中,我校部分教师开了实践课,教师们在上课时都设计了质疑这一环节。这一设计本身是为了鼓励学生提问题,这并无不当之处,但问题是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没能很好地发挥主导性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1.放任自流教师在学生质疑后不作引导,对有一定质量的问题不肯定、不鼓励、不分析;对低质量的问题也不指出。学生问到哪儿,教师就讲到哪儿,教师似乎成了学生的尾巴,跟着学生进行教学。2.不知所措教师在让学生质疑后,学生或表现很积极,提了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未考虑到的…  相似文献   

5.
带着问题读书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从每年所听的180多节随堂课来看,带着问题读书占到85%以上.这些课遵循这样一个通行模式:教师在要求学生当堂默读或朗读前,总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两到三个思考题,然后要学生带着问题读完全文;当读书结束后,教师开始针对思考题提问,学生根据要求回答.如教<丑小鸭>一课,教师在学生读书前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这个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丑小鸭受到了哪些打击?在打击面前,丑小鸭的态度是怎样的?3.这篇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教<山中访友>,教师设计的读前问题是这样的: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两题来自教材后的练习.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侧重于对学生的管理,依赖于教师紧凑、准确的传授知识,课堂的主角应该永远是教师,课堂的结构、节奏也应由教师主导完成.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多为课前提问,学生及时作业,得以所学知识反馈.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近期有幸观摩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型公开课.授课教师课前依据学情针对性地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下称任务单),要求学生课前看书完成任务单.课上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完成任务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任务单上事先设计好的例题,引导、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分析问题,学生在有所想法后准确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最终解决问题.本文作一简单阐述,以供同行们交流探讨.一、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一、生活再现上课前,教师给出了几张关于拉斯维加斯摩天轮的彩色照片,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安排学生观看摩天轮运转时的视频,并请学生猜测世界上最高摩天轮的高度和半径,并提出观察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从活动中初步判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水平.二、问题提出教师:下面我们来观看第一个问题.问题1:视频中摩天轮是匀速旋转的吗?摩天轮旋转一  相似文献   

9.
概率是中国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概率的学习往往存在诸多困难,这也使得教师面临许多挑战.教师要学会诊断和利用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概率.通过设计一个有关概率的情境问题,对48名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尽管职前教师都能求出情境中的概率,但是仅有少数能真正解释学生的错误;(2)职前教师对学生错误的解释,会直接影响他们教学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的真情投入,用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有效的提问与倾听,以问题启思、激趣;需要有效的交流,以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交流;需要多元平衡,学生探究与教师讲授合理平衡,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动态平衡等.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设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有效的设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是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研究性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一种教学方法. 为此,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充分考虑到每一个问题和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时,应从角度、难度、梯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启迪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2.
复习课,是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并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采用"问题—思考—分享"理念的分享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预学;在课中经历问题的提出、探究和分享过程,替代了原先教师讲解的灌输式教育.  相似文献   

13.
郑艳 《辽宁教育》2001,(5):28-29
前一段新闻媒体中报道了学生杀母、老师虐待学生等事件,这些案例的发生除了学生压力太重,学校教育方式太死板这些因素以外,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某些学生心理成长畸形、个别教师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必须以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心理素质好的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准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从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着手.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在上新课前,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预习,导致在课上跟不上教师节奏,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注意到了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来做好语文课前预习呢?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学生预习的必要性.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授课前,通过自身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来对所学知识做一简要认识和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明确上课的目的性.因此,很多教师都认为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电工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怎样更好地教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掌握得更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师在上课前要思考和精心准备的.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前指导的继续和深入,而又比写作前指导更有针对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对学生作文积极性的调动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关系甚大。但是,多少年来,尽管语文教师在作文批改上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依然存在着矛盾多、问题大、效益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教师在作文批改方面存在的问题1.教师忙忙碌碌而学生无所事事教师包办代替又劳而无功,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体现,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一、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的提高已经提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学校的工作日程。笔者多年从事实验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现就此项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培训前教师存在的问题1.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不重视。有些学校还存在着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组织不科学,实验前准备不充分,教师的演示示范不到位,忽视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实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一要求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讨论式教学”是在“问题”的引导之下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法 ,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活动 .正确认识和实施“讨论式教学”将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 教师在讨论中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必须思考以下几方面问题1 .1 讨论时机在什么时间讨论 ,问题讲到什么程度讨论 ,针对哪个问题讨论 .教师都要依据教学需要 ,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前进行认真考虑 ,精心设计 ,…  相似文献   

20.
课前师生分头进行课前准备。学生搜索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并研读课文,提出问题。教师选择并整合选择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学生品读在先,教师引领其中,学生再品味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