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审美对象,就有不同的审美途径和审美方式。但从语文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来看,最主要的是教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造审美的教学环境,着力拨动学生“美感的琴弦”,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这样在教学的琴弦上才能弹奏也审美教育的乐章。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从以下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也表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陶行知先生曾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源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愈灵活、愈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愈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定位: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   我们所说的“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目标和任务主要是通过语文课教学,使学生具备创造的基本素质,如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技能、创造道德、创造美感等。创造型教学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富有启发诱导性的训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超群出众”的意义上实现人的创造性价值,达到创造力培养的目的。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强调的不是把学习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储存起来,而是拿去运用,去获得新知,一句话,也就是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增长创造能…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任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也表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陶行知先生曾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源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愈灵活、愈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愈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权利,在自主、积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点亮创造的火花.……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具艺术美感感染力的学科,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美感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建立。因此,语文学科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应措施,以优化教学、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6.
伍时安 《文教资料》2008,(19):129-131
人类创造的文字蕴涵许多美的因素,教师在字体设计教学中要做到寓美于学,充分挖掘字体的美,以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字体设计教学中的美感培养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一是认识字体的外在美--形式之美;二是理解字体的设计原则;三是感悟字体的内在美--精神之美.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鲜明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氛围。教师的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开拓语文教学的视野,提高语文教学的感染力,使学生从中产生艺术享受,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性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一、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思路要新颖,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教师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8.
一位伟人说过:幽默是教育最主要的和第一位的助手。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幽默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幽默可以获得美感享受,优化教育过程。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审美创造的心理过程。它表现为教师要使自己的构思与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  相似文献   

9.
林晓鸣 《文教资料》2010,(8):189-191
现今,大学生对教师的审美心理产生了变化,他们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盲目崇拜老师.过去的无条件接受教育变成了有条件、有要求,他们希望学习的过程具有一种美感。教学美感身藏何处?它不单存在于灵动的教学情境间;还在教师对角色的恰当设计上;在真情的不断传递中:在睿智的教学表述里。注意到教学美感问题将使提升教学品质变得更易实现。学生心目中的教学美感并非一成不变,要使之长久驻留于教与学之间,需要教师练好“三功”。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培养是不可忽视的,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渗透,让学生通过听、说、读、看等形式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和想象美。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让学生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显得特别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渗透美感,充分展示出教学内容的美学价值,以特有的数学美陶冶学生,那么学生就能充满美的情趣,就会产生表达美、创造美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寻求知识、发挥创造、享受愉悦和欣赏数学美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2.
正审美体验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以其为主线。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把其作为审美感知和发现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一、创设氛围,激发审美渴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客观环境,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运用很多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创造具有美感的艺术氛围,以及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具有美感的事物或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与获得  相似文献   

13.
<正>美感是人们从美的事物反映中而得到的美的快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语文教师只有善于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把形式美描绘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内容美输入到学生的心泉,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和神韵灵性。笔者根据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就语文课堂教学的美感,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设计,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美感和活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成绩和学习效率提高,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大有益处.优化教学设计须像古人写诗一般,清代袁枚说“一诗下改心乃安”,在“三角函数之任意角”的教学设计上,笔者进行过三次优化尝试,在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A1):37-38
诗歌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明珠,由于其短小的篇幅能够呈现给我们无限的内容,让我们为中华文化的这种诗歌魅力所折服。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诗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歌的阅读,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美感。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师会从对读音和停顿的训练、词语的品读训练以及对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不能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充分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美感。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探究如何使诗歌阅读教学的美感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体现,让学生在诗歌当中不仅体会到诗歌的文化魅力,还能有美的享受;让学生通过诗歌阅读提升自身的诗歌鉴赏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美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种美的因素。教师把自己的德、识、才、学、知、情、意、行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自己也因此而激情洋溢,生机贯注,意气、情思纷至沓来,创造出最佳教学境界。教师既是教学美的创造者,又是教学美的欣赏者。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产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认识、情感、才智、美感有机结合,深味学习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学生既是教学美的欣赏者,也是教学美的创造者。教学美具有深刻的美育力量。构成教学美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美感的实现是教师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教学活动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处于心灵愉悦的和谐状态。要完成初、高中语文教学美育的任务,关键是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感。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把握语文教学美感的总体特征;努力塑造教师美的形象:精心创设美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8.
课堂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有力武器,正如枪炮是战士的锐利武器一样,武器愈精良,战士就愈有战斗力。很难想象,一个语言贫乏的教师能够表达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能够创造出充满激情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学习的激情。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快乐轻松的学习,有效地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  相似文献   

20.
陈雪芹 《考试周刊》2009,(38):67-68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是指语文教学要有"情感,美感,语感"。语文教学能给学生一种"立体的形象",给学生极大的精神享受。这"立体的形象"就是情感、美感、语感完美的和谐与高度的统一。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蕴涵着情感、美感、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这一特点,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欣赏品评、体验领悟到一种情感、一种美感、一种语感,获得立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