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道家、道教、道学是中国哲学史上先后山现的三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和宗教流派。三者虽有联系但毕竟是有区别的。道家作为先秦时的一个学术流派,创始人为老子,继承人是庄子,合称老庄。其学说中心是“道”。老子第一个提出“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用“有”和“无”解释宇宙本源的第一人。道家之名,  相似文献   

2.
易渡 《红蜻蜓》2023,(15):22-25
<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社会上出现了大大小小上千种思想流派,士人们纷纷著书立说,其中形成了学派且影响深远的是道、儒、墨、法四家。道家名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道德经》又称《老子》,相传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全书共约五千字,分为“道经”与“德经”两部分。“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之友》2014,(5):F0002-F0002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约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另说今山东东明县),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相似文献   

4.
郭玥 《文教资料》2013,(35):18-20
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文化最重要的两部经典.虽然老庄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然而两者对于“道”所侧重的角度却有所不同,老子的“道”心怀天下,庄子的“道”专注个人.而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与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思维意识有关.  相似文献   

5.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创始人,也是那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以及文学家。可以说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一名重要道家学派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并与之并称"老庄"。庄子的《秋水》一文博学深厚,蕴藏了我国春秋战国使其道家学说的一些重要思想,其文学价值颇高。这篇文章中的"反其真"与"美乐之境"所体现的思想及文学含义一直是当代文学家研究的重点,本文根据此文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料等对《秋水》中"反其真"与"美乐之境"进行解读,以期更为深入地了解、认识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庄子(前350?-前270?)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曾做过蒙城漆园吏(专管收税的小官)。家境贫寒,曾“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履,槁项黄馘。”(《庄子·列御寇》)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在当时“百家争鸣”的学术流派中,庄子属道家,与儒、墨相对。他与春秋末年的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学派。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长短、大小、善恶、是非都是相对的,没有客观标准的;主张弃圣绝智,清静无为,顺乎自然,人类  相似文献   

8.
<正> 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老子和庄子是两位有着杰出成就的人物。他们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创立了古代灿烂的道家文化,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并且在世代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同志说:“老子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传入中国以前,古代哲学家中老子是杰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和学说,并把它发扬光大。老庄的辩证观点和朴素的唯物  相似文献   

9.
在老庄道家哲学中,关于“道”这一范畴,老子和庄子的认识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不同之处。老庄的天道观,从根本上讲,都是唯心主义的,他们认为“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在“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上也有基本相同的看法。但老庄关于“道”的认识也有不同之处,老子的“道”是形而上的本体论,庄子则将“道”内化为心灵的境界;老子强调“道”的自然无为,庄子则追求精神境界的超升;老子的“道”玄不可测,而庄子的“道”则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老庄“道”论之异同,对老庄后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源远流长,经孔子的发扬光大,渐渐凝结成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则看到了传统礼乐文化反人性的一面,打出了"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旗帜,从而建立起了一套反传统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老庄思想中的反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与儒家文化并存互补、流传久远的道家文化。在人物形象美上,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彻底否定了儒家礼乐美学所推崇的君子之美。  相似文献   

11.
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儒学就是一个学派,同中国历史上的法家学派、墨家学派、道家学派一样,也同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学派、社会主义学派、保守主义学派一样。实则不然,儒学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学术流派,而是中国文化的正统代表;或者说,儒学代表的就是中国文化。我们知道,法家学派、道家学派、  相似文献   

12.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流派,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创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流而为战国时关尹学派、文子学派、列子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等。道家全部发展史上,黄老学派最具社会政治影响,庄子学派则无疑是道家思想的中坚。道家学派中最为重要的著作有《老子》、《庄子》、《列子》、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前四篇古佚书、《管子》四篇(《白心》、《内业》、《《心术》(上、下》)、《淮南子》等。道家思想精深充实,特别是老、庄,他们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弊端,对人间的愚昧进行辛辣的嘲笑,他们主要贡献是在哲…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时期的诸多学派中,道家思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老聃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第一次提出了关于“道”的学说,把“道”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用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另一位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庄周则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使道家学说更加前进了一步。综观老庄的哲学思想,我们不难看出,“道”的论述在他们各自的学说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他们二者在“道”的论述上有些什么异同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求教于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相传老子是先秦时期的著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老子是谁?这在司马迁《史记》中已不能肯定。司马迁举出三人:一是相传孔子曾问过“礼”的周守藏室之史老聃,(《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索隐本]记载:“老子者,楚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聃,姓李氏。周守藏室之史也”)他比孔子年长;一是“老莱子,亦楚人也”,与孔子同时;一是“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是老聃。他见闻广博,相传为“博大真人”,过着隐居生活,《史记》说“老子,隐君子  相似文献   

15.
<正>《汉书·艺文志》云:“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战国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趋势,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各学派内部流派分衍,“儒分为八,墨离为三”(《韩非子·显学篇》);另一方面,早先似乎水火的诸子百家,则又相互吸收,呈现出合流之势。新道家学派便是在这种政治局势和文化思潮中应运而生的。战国末产生的新道家思想,渊源于早期道家而别于早期道家。战国中后期,道家之徒已然流派纷杂,但综其思想特点,大致可分为二类。他们分别执老子学说的一端,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类以庄子为代表,沿袭早期道家学说中“绝仁弃义”、“绝圣弃知”的思想,“全性保真”,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走向消极避世的道路;一类则执早期道家学说中“全性保真”的“术”,反其道而用之,研究“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为统治者提供“君人南面之术”(《汉志》),从而走向积极入世的道路。后一类人的学说,经“稷下黄老”诸子的养育,到战国末年,蔚然形成颇有影响的新道家学派,活跃于斯时,并成为后世黄老之学的思想先导。本文旨在论述战国末新道家学派的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   

16.
“推天道以明人道”是道家哲学展开的基本思路。就老庄道家哲学而言,基于“道常无为”这一“天道”原则,其“人道”思想主要表现为如何处理广义上的“人一物”关系,并聚焦于两个方面,即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人与功名利禄的关系,因而也就形成两种基本的“人道”主张:其一,“无为”而“利物”;其二,“无己”而“胜物”。在老子哲学中,“无为”而“利物”是其“人道”思想的立足点;在庄子哲学中,这一思想也得到多方体现,并进一步发展为“无己”而“胜物”的根本“人道”诉求。从当代视域来看,道家“人道”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智慧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角度看,以哲学、思想理论为主导的老庄道家创立于前(先秦),以宗教信仰为主旨的道教建立于后(东汉以降),随之而来的是道家与道教的融合、涵化、整合、熔铸,亦道家亦道教,亦道教亦道家。因此,从整体上说,作为思想学术的老庄道家与作为宗教信仰的道教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章分析了老庄道家自然主义的生死观与道教“我命在我”的长生成仙说,说明了在生死观上道教对道家思想的援引和衍化。  相似文献   

18.
一、自学要求:1、学习这则寓言,懂得办事要顺应客观规律的道理;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三个成语的意义.二、自学提示:庄子(约前三六九——前二八六),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人,曾作蒙漆园吏,大约与孟子同时,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老庄”.《庖(?)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养生  相似文献   

19.
道家,最初也叫道德家,因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作为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地位与儒家并肩,影响自然不言而喻。道家的起源与黄帝、伊尹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也可能与殷商文化紧密相关;春秋末年,以《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形成;战国时期道家兴盛并形成三派;秦汉时期或崇尚法家或推行儒家,道家则除了文景盛世之外整体处于被打压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魏晋玄学,让以老庄为主的道家思想复活,之后不断明行潜藏地影响着其他思想流派,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20.
道家与道教     
“道家”与“道教”仅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根本的区别。“道家”,是指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一个学术派别。道家之名谓,始见于汉朝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这一学术流派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则直呼“道家”,列其为“九流”之一。关于老子的“道”,在《老子》一书中,他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认为“道”是“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的,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以解释为客观规律,又有着“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老子的“道”包含着某些朴素辩证法因素,他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立,并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