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中课程的分科设置由来已久,即使是在大力推行新课程的今天,高中仍然以分科课程为主。正因为习以为常,教师们即使在教学实践中遇到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也仍然会沿着本学科的教学之路走下去,却很少从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分科课程,去分析分科课程的利与弊,去思考  相似文献   

2.
学科课程在不断的分化和综合中构成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确定课程分化和综合的关键,是必须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现有师资质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9,(1):91-96
海伊斯科普课程与分科课程分别是中西方各具特色的课程模式。海伊斯科普课程给中国学前教育带来了新思考,对中国传统的分科课程产生了极大冲击力。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海伊斯科普课程和分科课程这两种课程体系进行比较深入的质性比较研究,从历史演进、课程理论及课程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在海伊斯科普课程体系中获得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课程在不断的分化和综合中构成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确定课程分化和综合的关键 ,是必须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现有师资质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宜可采用比较宽泛的定义 ,即把综合、联系、沟通、衔接、交叉、渗透、关联等 ,纳入整合的范畴。分科视野中的课程整合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课程理念的整合与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课程结构设计 ,学习和教学方式的整合 ,课程评价的整合 ,课程资源方式的整合等。在分科设置课程的情形下关注并设计课程的整合 ,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结构调整的过渡步骤 ,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最终应该走向课程体系和结构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论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整合课程是在分科课程的“语境”中产生的。整合课程既是一种课程设计理论(理念),也是一种课程形态。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有历史的和人性的依据,两都是观照和解决人与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关系表现为:理论(理念)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时空统一性,两的区分是相对的。探讨清楚两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助于深化教师对综合课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将研究性学习课程与传统分科课程加以辨析,主要是突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理清二的区别与联系,使二相互渗透,在实际教学中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清朝末年建立中等教育制度至整个民国时期,普通中学课程设置屡次变革,尤以文实科分合最为频繁。本文梳理了此时期文实分科的始末,并对文实分合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期望通过反思对解决我国当代高中文理分科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清朝末年建立中等教育制度至整个民国时期,普通中学课程设置屡次变革,尤以文实科分合最为频繁.梳理此时期文实分科的始末,并进行归因分析,对解决我国当代高中文理分科问题可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理分科的反思与发展路径——基于课程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理分科作为一种课程设置方式,有其利弊,但总体来看,利大于弊。归结为文理分科的教育弊端,实质上是知识课程观自身的局限所致。新课程观作为一种更为进步的课程观,在理论与制度层面已经确立了在文理分科实施条件下,超越因知识课程观所致教育弊端的可能性,如何使新课程观从理念更好地走向实践,是实现文理分科发挥其自身优势、弥补因知识课程观造成的教育弊端、进一步走向完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理分科作为一种课程设置方式,有其利弊,但总体来看,利大于弊。归结为文理分科的教育弊端,实质上是知识课程观自身的局限所致。新课程观作为一种更为进步的课程观,在理论与制度层面已经确立了在文理分科实施条件下,超越因知识课程观所致教育弊端的可能性,如何使新课程观从理念更好地走向实践,是实现文理分科发挥其自身优势、弥补因知识课程观造成的教育弊端、进一步走向完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现有课程过于分化,课堂上传授的彼此孤立的科学知识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如何走出分科课程的困境,人们向综合课程探求出路。因而课程的综合化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 综合理科(Integrated Science Course,简称ISC),也称综合科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ISC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国家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都从分科的设置方式转变为综合的方式,或者采用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只有少数国家仍然坚持开设单一的分科科学课程."①  相似文献   

14.
芦苇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1):121-122,127
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功利的传统分科型艺术课程,其最大的弊端是使艺术教育中的情感和技艺、人文素养和艺术知识的分离,单纯追求某一艺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艺。分科型艺术课程已不适应当前艺术教育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扬弃与改革。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一轮初中科学课程的选择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在新一轮初中科学课程改革中,既设置了综合科学课程,又设置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课程。那么,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是选择综合课程,还是选择分科课程,以及选择后如何实施就成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从综合科学课程和分科科学课程的各自特点及课程实施的条件出发,结合我国科学教育现状及浙江省近10年来的综合科学教改实践,较全面地论证了新一轮科学课程选择的主要依据及课程实施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综合课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设想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现有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具体情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并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同时,从小学三年级起至高中三年级,在各年级设置“综合实践课”。这种课程设置,旨在从总体上改变单一“学科课程”编制,克服分科课程的缺陷,适当减少学科门类,增加课程的综合和学生实践的机会。这里拟就初中阶段“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分科背景下综合理科课程师资培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正成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综合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因其特有的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可,章从综合理科课程的生长点、综合理科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出发,分析综合理科课程内容体系与传统的分科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同及由此产生的初中综合理科课程改革的困难;综合理科师资的培养模式还在实践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做好现有自然分科教师的培训,据此提出综合理科课程师资培训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却又都是完整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从二者的内涵、关系以及整合三方面对其做出分析,以期对二者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实施综合课程模式教学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高职的教学目标,其课程设置应是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文理分科存在了这么多年,虽不尽完美,但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机制和功能已经比较成熟,在过去几十年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取消文理分科,难免会带来不适应和新的问题。在讨论文理分科与否之前,也许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更深入地思考,甚至必须首先明确:1.学生全面发展,是不是就意味着必须要学所有的学科,文理兼通、文理兼优才叫全面发展?2.基于全面发展和提高素质,学生的知识基础到底应该涵盖哪些范围?取消文理分科,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文理科课程简单相加?3.取消文理分科,考试怎么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