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教育"论--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构建“和谐社会”新命题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构建原则是:确认教育公平的独立价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法制做保障。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命题。“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和谐教育”的根基在于构建人性化的教育组织和制度,其中,特别需要再发现“非正式组织”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它对人的和谐发展固有的奠基功能,并以此改造、丰富和完善现有学校组织,把学校建成富有人性、充满和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与新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突出问题直接相关;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也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合理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积极回应。“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和谐发展关系的关怀。它对经济、政治、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要求我们既要从“价值”角度,又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其基本的教育观念。本文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对合理把握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的尺度进行了初步探析,并对如何实现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四川教育》2005,(11):13-14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已成时代主题。和谐是世间万物发展的力量。人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是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在这里,“学生发展是目的,教师发展是关键。学校发展是载体”。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筑学校教育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范式。构建“生态和谐、共济共生”的学校教育环境,创造师生在各自的生态位置上和谐相处、充分发展、快乐成长的机制和动力?一些校长的思考和实践,给了我们富于价值的启示。[编按]  相似文献   

7.
人是一种价值存在。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发展这一“永无止境”的过程中,人精神和人关怀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发展观念,坚持教育公正和教育人道主义,强化教育崇善和民主意识,增强教师自身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审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基本思想进行探讨,指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而社会的发展归根结蒂又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促进人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文中以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市场学和管理学等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提出其在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运用的若干原则,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高校德育教学中。本文试从“以人为本”与德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德育教学目的性与方法论的协调一致、“以人为本”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有效结合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深入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和谐发展。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刷新”和谐教育观。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就必须缔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满足师生各个方面的需要,完成每个教育环节的构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朔 《教育与职业》2007,(36):40-41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和谐,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校管理人员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它贯彻到人才培养、教职工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办学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应该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目前,对“和谐教育”内涵的理解,仍有待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阐释。笔者认为,和谐教育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发展需求相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不仅体现为教育系统自身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年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逐步被大学所接受。国内众多高校特别是民办二级学院纷纷召开学生工作会议,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认为“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具体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6.
简论"以人为本"与构建学生人性化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校园,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改革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构建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构建人性化学生管理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必须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必须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7.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就是说,教育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人的一切发展,教育要依靠人去实现发展。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群体,也包括个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是一个泛指的全称和特称概念。强调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强调教育的人文关怀本质,强调教育在人类再生产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我们必须“把人当成人”来教育。事实上,在过于强调教育文化传承功能的条件下,确实存在着某些“不把人当成人”来教,而更多地视为知识容器、视为教师的录音机或传声筒的现象。在沉重的应试压力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和谐社会的理想,确立“以人为本”的和谐价值理念。以人为本的和谐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与以往和谐论的根本区别。以人为本的和谐价值理念的确立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个统筹”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毫不动摇地做到“五个统筹”,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个方面,其结果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基本价值取向,探索“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文章认为,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是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践“以人为本”的现实内容和现实基础;社会制度的创新是实践“以人为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