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现代生活信息化节奏的加快与新媒介的日新月畀,个体与媒介展现为充满张力、动态发展的关系。手机媒介传播经历了接打电话、短信交往到达3G网络时代,不仅激发了沟通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更促进了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更迭。3G网络时代的手机交往从主体认知和人际交往方式两方面介入了人际传播,从手机出版、广播、影视、网络生活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大众传播。3G网络实现了手机媒介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转型,手机媒介文化也变身为大众传媒亚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雷蒙德·威廉斯是伯明翰学派最早研究大众传媒的学者。他的媒介批评理论,建立在文化唯物主义原则之上。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文化的主要实践方式,其发生与扩张同社会意向密切相关,隐匿着经济与权力关系。媒介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表征于报刊、电影、电视、广告等具体形式之中。民主式传播体制,更具协调、组织功能,对形构平等基础上的人类共同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手机是近二十年来最普及的通信工具之一,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与喜爱。文章分析了手机媒介文化的特征、发展现状及手机媒介引领流行文化的趋势。同时指出,手机媒介文化的形成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手机媒介文化也会随之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众媒介的消极文化倾向与媒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播社会价值观念、塑造人们的行为方式、反映社会生活方式的大众媒介,也必然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媒介管理的任务就是根据媒介传播的特点使之趋利避害,对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论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众传播媒介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同时,其各种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媒介素养教育内涵,透视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以引起人们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从而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更加有效地促进大众媒介、受众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类传播的历史伴随人类文明的历史。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从大众媒介到私人媒介,传播媒介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深度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虽然不同的传播学者对传播时代的划分方式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像传播已成为当今社会受众最广泛、影响最深入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7.
手机新媒介具有受众面广、普及率高以及信息传播更具人性化等特征,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的培养。当前,大学生应用手机媒介的行为日益普及,有一定的对手机媒介的信息分析判断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够理性、对手机媒介信息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不高、控制与创造能力缺乏、手机媒介伦理道德及法律意识薄弱等。鉴于此,高校应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参与手机媒介实践活动的平台,加强对大学生手机媒介知识、法律的教育和服务;加强对教师媒介素养的培训,将手机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嬗变,传统文化不断被取代或改变,新文化不断传播,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洋务运动时期的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化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等大众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第二教学园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及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当前广西区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广西区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改进。广西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电影自其诞生以来,就天生地具有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属性。现代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已成为大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全面地超越了文学、绘画、戏剧、雕塑、建筑、音乐、舞蹈和摄影等传统艺术形式。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和接受手段,现代电影逐步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合谋,并取代传统媒介,进而转变为一种全面影响社会生活的“文化生产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