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庆市綦江县南州中学/程锡云老师撰文说,解答历史材料题的方法可归纳为四步,即审题、读题、链接、答题。审题就是审读设问,明确问题要求是作好材料题的前提。审读设问包括:该题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等等。  相似文献   

2.
<正>审题能力包括审读设问能力和提取材料信息能力,在《审设问能力培养探究》(见本刊2014年第7期)一文中,笔者就前一种能力的培养粗浅地谈了几点看法,现就后一种能力的培养介绍自己的实践和体会。一、提取信息要领1.明确设问要求:提取信息的前提设问要求决定审题和答题的方向、方法,其中包括在哪些材料中提取信息以及提取哪些信息。【例1】(2014·广东广州卷·23)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谢碧筠 《高中生》2008,(8):37-37
一、审题本文以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的第38题为例,对如何分四步解答历史材料题进行具体说明。审题就是审读设问,这是解答材料题的前提。历史材料题设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材料型,即  相似文献   

4.
<正>政治主观题由立意、情境、设问和答案等要素组成。其中,设问不仅规定了答题大方向,更蕴含了解题思维路径,是需要重点获取和解读的信息。但是,考生有时候对设问往往只停留在对常规要素走马观花式的审读,忽略了对设问全面有效的逻辑把握,导致答题不全、不准、无效等。基于设问的问题逻辑,对设问进行细剖,问中求问,明确设问意图,根据设问中的明确要求或关键词提示,联想教材知识、生活常识  相似文献   

5.
符猛  蔡洁 《成才之路》2012,(34):86-86
一般而言,政治主观题设问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体、指向和设问的范围。准确把握试题设问,根据设问的要求组织答案,直接决定答题的成败。一、设问中的主体变式主体是设问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设问,主体不同,答题角度就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主体的设问变式。例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重视就业问题?"如果这一设问的主体(政府)更换为企业、公民等,答题的角度和内容就要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6.
孙海燕 《成才之路》2012,(34):86-87
一般而言,政治主观题设问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体、指向和设问的范围。准确把握试题设问,根据设问的要求组织答案,直接决定答题的成败。一、设问中的主体变式主体是设问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设问,主体不同,答题角度就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主体的设问变式。例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重视就业问题?"如果这一设问的主体(政府)更换为企业、公民等,答题的角度和内容就要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7.
认真审题有助于学生明确答题方向,关联对应知识,达成解题目的。审题要从题干、设问、备选答案三个试题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分析,兼顾试题整体、题干材料、设问语句、选项四个方面,从中揣摩命题立意,解读有用信息,细化答题方向,排除干扰选项,为答题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考生在材料解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除了该项试题的发展呈现材料来源广、信息量大、设问角度活、考查功能全、能力要求高的趋势外,一些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没有掌握一套实际有效的解题方法。一、"读"是解答的前提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  相似文献   

9.
<正>熟练掌握考点知识是答好中考试题的基础,而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则是关键。笔者根据多年教学观察和实践发现,初中生特别是成绩中等生问答题失分的主要因素是审题能力不强,从而造成审题不清,答案不完整、不准确或答非所问。审题能力包括审读试题设问能力和提取试题材料信息能力,下面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审读试题设问的能力。一、把握设问蕴含的信息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包括辨析题)、实践探究题等,一般会在材料后提出问题,即设问。审读设问时,应引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作文中,面对一则材料,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立意呢?我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步骤来审读材料,确定最佳立意.一、方法讲解第一步审读材料.明确三点:材料写了什么人?主要人物是淮?什么事?结果怎样?第二步概括主旨.在审读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材料所要说明的道理,即材料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概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开始比较多地进入各地的中考,但是,各地中考在试题题干的设计上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问题和指导语称为题干。命题者通过题干明确答题的要求,落实评价的目标;被测试者则要根据题干明确答题的任务。试题的题干包含设问的情境、设问的角度和设问方法等显性信息;同时,也隐含着命题的意图、答题的方法和方向、答  相似文献   

12.
罗珺 《考试周刊》2013,(28):4-5
高中政治主观题一般由背景材料及设问构成,设问一般包含"五种限定",在答题时只有弄清这些限定,才能准确分析问题,合理组织答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时政热点材料题的解答方法,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读。即认真阅读材料。第二步:画。一是画出背景材料中能提供解题明显信息的关键词,二是画出材料中一些特殊的重要的句子,理清答题思路。第三步:概。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把握材料的内涵。第四步:联。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同考点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即透过教材折射考点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题意、组织答案。  相似文献   

14.
“怎么办”类政治主观题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见题型。该类题的设问指向范围很大,没有告诉我们明确的答题方向和范围,解决此类题的基本策略就是“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结合题目的材料、所涉及的原理和热点归纳出答案要点。  相似文献   

15.
上次我们谈到了解答现代文主观题的基本步骤的第一步,今天我们继续谈谈第二步和第三步。第二步,审读题干,明确要求,连纲定点。完成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后,第二步就是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所谓审题,一般说就是了解题意,搞清楚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与问题,明确题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审好题意 每一个综合题都有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审材料,确定信息的提取方向,就是要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一般来说,试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不是可有可无的,往往都是解答问题的必要条件。认真审题,要不放过任何细节;确定有效信息与相关信息的联系方向;确定能力的考查方向,其次,解读地理图表,图表给出的信息可能没有文字给出的信息更加明确,但以图表给出的信息有一定的隐藏性。在对地理图表进行解读时,要将文字与图表文字、材料有机结合。第三,找出题干与设问问的连接点。阅读题干时,要时时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问题的信息,然后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根据解答文字题的要求和实际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了"五问",教会学生解答主观题,提高学生内在的思维品质和外显的表达能力。一、问话题,做到言之有的话题,是学科用语。问话题,就是确定所回答问题属于什么范畴。这是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开始,关系到答题方向是否正确。大部分情境材料没有明确告知主题,设问也没有明确规定答题范围,回答问题似乎无从下手。如果有意识地想一想情境材料属于什么话题,设问指向话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准确理解题意,明确答题的要求,是考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从语文的视角分析历史试题的材料和设问,是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也是高中文科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一、针对设问要求联系知识有的试题在设问中明确指出所要运用的知识,如2014年四川资阳中考卷第17题要求"请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扶'的理由",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有的设问明确指定所要运用的知识点,如2014年广东广州中考卷第25题要求"请用‘正确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谈谈李笑玲的感人事迹对你的启示"。有的设问虽然没有明确限定知识范围,但其中蕴含着与考查知识相关的信息。如2014年甘肃兰州中考卷第22题要求回答"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由"参加公益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理主观题的特点,以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的37题为例,探究地理主观题的答题策略:全面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审设问明确考查方向,规范答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