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虽写战争,却通篇诗情画意,富有和谐柔媚含蓄之美,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让人陶醉其中。尤其是女性形象的刻画,使得《荷花淀》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悲剧,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学范畴,存在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中。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伟大诗篇,其悲剧美的核心就是诗人用理想的人格完美来苛求人的价值,要求人的生命不能有任何玷污与屈辱,并为之进行了空前的斗争。本文试图从作品所描述的悲剧性矛盾冲突、主体形象的悲剧精神及作品审美意象的悲剧性来阐述《离骚》的悲剧美,并认为《离骚》的悲剧美是它对后世的深刻影响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阿里山纪行》就是一篇美学价值很高的游记散文.我们在教学课文时应该利用文章中的美育因子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对于《阿里山纪行》美学价值的探讨,我们往往更多地聚焦于探讨它的语言之美、音乐之美、形象之美,如果说这些是这篇文章美的外在,那么情韵之美则是这篇文章美的内核.  相似文献   

4.
明清清言小品是一种特殊的散文体式,其体制精短、表达明快、文辞雅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意蕴之美、结体之美和笔墨之美。清言小品属于微型文学,是诗的散文,散文的诗,较之于普通意义的散文作品,它的语言更具美的特质和韵味。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40年代,战火纷飞的抗战文坛,一株静美的莲花飘然而出,其清新淡雅令人惊喜莫名。这,就是老作家孙犁创作的小说《荷花淀》(广东版《语文》第三册)。《荷花淀》之美,美在独特的审美情趣,美在“以小见大”的创作视角。作家拿起笔,写战争,远离了刀光剑影,隐去了鼓角争鸣,消解了激烈残酷的战争特质,消解了血与火的冲  相似文献   

6.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空虚美。这种空虚美的构筑源自于作者自身固有的审美意念,展现在作品悲美的主题和唯美的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7.
李秀华 《双语学习》2007,(5M):110-111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空虚美。这种空虚美的构筑源自于作者自身固有的审美意念,展现在作品悲美的主题和唯美的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人学,读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读经典名著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文学作品中,作家用自己特有的审美能力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来再现美、创造美。这种艺术创作活动又往往借助于美的形式和美的手段来进行、展开。形神兼美,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教师正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例如孙犁的《荷花淀》,在作家的笔下,淀上的景色是美的;生活在淀边上的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的心灵是美的;甚至那一场淀上伏击战,充满着战斗胜利的喜悦和勇御敌寇的豪情,也是美的;而作品的语言以及有张有弛、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又形成了诗的节奏和韵律,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在美的世界中最富有迷人的美的魅力的是艺术美。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升华,是美的集中表现,是美的高级形态。艺术美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它闪耀着艺术家的心灵智慧之光,燃烧着艺术家的炽热的情感。艺术美是艺术家从其审美理想出发经过能动的审美创造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化为富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品。这样的艺术品浓缩了现实生活美以及艺术家的审美理想的结晶。真正的艺术美总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我们说其艺术作品具有艺术价值,这是对该作品的艺术美的肯定性的审美评价。我国的《红楼梦》、《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0.
<正>美是美术作品中最能够吸引大众眼球的,对于美的感受过程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感觉,是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它通过美的造型、美的色彩、美的构图来表现生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一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绘画作品中的外在美和它的内在美,并将之感悟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传递给学生,让他们醉心于美的殿堂。一、引导学生感悟绘画作品的美一件绘画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美的造型、美的色彩和美  相似文献   

11.
朱静 《考试周刊》2009,(47):36-37
《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白洋淀地区军化的抗日斗争生活,表现了残酷激烈的战争背景下的夫妻之情、人性之美、家国之爱,并从中折射出如诗如画的景物美,疏密有致的情节美,生动传神的人物美。  相似文献   

12.
正《荷花淀》是当代著名作家孙犁在1945年创作一篇"诗化小说"。作为描写战争的小说,以其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散发着泥土一样清新芳香气息的高度完美结合为特点的艺术风格在当代文学史篇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无论是人物,还是自然景物,和其他描写战争的小说相比,都给人一种诗化般的美感,流淌着浓烈的诗意美。《荷花淀》是由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三个片断构成。  相似文献   

13.
徽州砖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安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砖雕所表现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视觉美感研究其意象结构之美,分析出它的讲究诗情画意的意蕴之美、神采飞扬的气韵之美、自然朴素的儒雅之美、寓教于美的教化之美以及世俗享乐的情趣之美。同时从这五个方面发现,徽州砖雕是一种富有精神与情感传达的艺术创造。从而揭示其背后深厚的审美内涵和精神文化价值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审美文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它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如情操美、形象美、社会美、语言美、表现方法美等,并通过“形象手段”的板书,运用这些因素点燃学生心灵美的火花,提高他们艺术美的修养,形成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二是按“美的规律”精心设  相似文献   

15.
绘本《迷戏》讲述了1937年抗战前夕秦淮河畔普通人家的生活画卷,作者用无声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静谧闲适的生活,带我们领略浸染在寻常生活中的京戏魅力,京剧艺人的精神气节之美,哀叹战争对美的摧毁,在人们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绘本所表现的,正是这些无处不在的美。  相似文献   

16.
有如战地吹来一股拂面的清风,又如荷塘中开出一朵脱俗的荷花,孙犁作于1945年的《荷花淀》为我们带来一幅纯美的战地画卷,它被誉为散文诗式的纯美小说。它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揭示了人物和生活的美,是孙犁小说表现美的极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精选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熔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于一炉,具有美的音律、美的形象、美的意境.通过对古典文学作品之美的体验,提升高职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荷花淀》是一篇带有审美趣味的小说,作为经典的美,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比如人物的刻画、情节的铺设、景物的描写都带有诗化的味道。一节阅读课不可能画面俱到,只能选取一点而带其他。如何针对一篇作品的特点选取有效的欣赏点是我斟酌再三的。因此这节课选取的鉴赏范围是小说的语言——体味《荷花淀》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9.
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第一次集体歌唱的《诗经》爱情诗审美特征进行初步探析,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诗经》爱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之美,努力呈现其难能可贵的美学风貌。这些爱情诗,既显示了人们对"人"本身审美观较为健康而清醒的认识,又闪耀着男女主人公人格美精神的灿烂光辉;既有谈情说爱方式的审美情趣,又有表现各种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诸如风俗美、形象美、意蕴美、意境美、含蓄美、结构美等等,彰显出美的活力,散发出美的芳香,展示出美的风采。《诗经》爱情诗艺术美内涵甚为丰富,加强对它的研究与开发,就能够有力拓展《诗经》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阐扬并提升《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与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战争,总会给人一种残酷的印象。关于战争的课文我们学过不少,而《荷花淀》的多媒体教学带给学生的印象却不是这样的。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先放映了一段关于抗日战争的影片: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近身搏杀场面。在这样雄浑壮烈的战争背景下,师生们群情激奋、热血沸腾。随后,舒缓妙曼的音乐响起,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荷花图,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这是一幅纯美的画面,色调明净,纤尘不染。上课之初的一动一静,我们并不知道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当老师像哈利波特变魔术一样展现这些画面的时候,同学们脸上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情,悬念就从这里一步步揭晓。这篇小说描写的是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老师让学生联想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等战斗影片,深化学生对《荷花淀》这篇小说特点的认识。《荷花淀》里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学生讨论后,普遍认为课文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课堂上就这样摆脱了以往的思维定势,转换了一个视角,来到了充满温情和人性美的荷花淀。随后,教师继续这种跳跃思维,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