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学生自杀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人类社会中最具悲剧性的行为,它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大学生正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自杀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并对大学生自杀现象提出一定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韦萍珊 《科教文汇》2011,(26):183-184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除了要寻查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方法和措施。所以,针对其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应该从学校、家庭、社会、同辈群体等角度积极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中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危害与后果极为严重.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自杀前的异常表现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提出怎样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珂 《科教文汇》2007,(10X):20-21
近年来,大学生中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危害与后果极为严重。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自杀前的异常表现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提出怎样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逐年攀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如何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对大学生自杀危机的有效预防机制,做好大学生的个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生自杀现状出发,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悲观心理、耐受力低下等内部心理因素,学业压力过大、就业前景迷茫、人际关系紧张及情感困扰等外部心理因素,共同影响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研究表明,要将强化大学生生命教育与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综合模式来减少大学生自杀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自杀是心理危机状态的一种极端反映。自杀主要不是取决于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着个人行为的外在原因。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自杀心理成因是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自杀干预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各个方面相互协作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据悉,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且逐年攀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首先分析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五大原因,提出了辅导员如何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习,查找不足,建章立制,深入实际,创新思想,发挥作用,构建对大学生自杀的有效干预机制,做好大学生的个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赵磊磊 《今日科苑》2009,(13):114-114
针对目前大学生自杀现象不断增加的现状,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几个关键因素,探讨辅导员在预防和遏制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大学生自杀意念和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在校学生3000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BSI-CV),结果:大学生抑郁、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分别为38.0%、1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一和四年级、医学专业、有抑郁障碍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且抑郁越严重,自杀意念发生率越高,抑郁6项因子(心情抑郁、易哭、绝望、无用感、无价值感、兴趣丧失)与自杀意念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自杀意念的发生与抑郁及其相关因子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事件5月8日~17日,短短数天内,北京已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今年年初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估算2006年度全国共有28.7万例自杀案例……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公民死亡的第五大原因。  相似文献   

12.
曾平萍  王玉洁  窦凯 《科教文汇》2012,(30):179-180
目的:为了解当代女大学生自杀态度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女大学生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采用分层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18名女大学生为被试,选取“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和EPQ(中国成人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测查。结果,女大学生对安乐死的态度存在城乡差异,女大学生的精神质存在年级差异,对安乐死的态度与情绪稳定性等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结论:女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不容乐观.女大学生自杀态度与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关联.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可在预防青少年自杀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百科知识》2007,(6X):1-1
5月8日~17日,短短数天内,北京已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今年年初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估算2006年度全国共有28.7万例自杀案例……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公民死亡的第五大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以及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干预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进行了浅显的剖析,以便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自杀心理"的阴影,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王玉鹏  孟献丽 《科教文汇》2007,(2X):204-204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以及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干预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进行了浅显的剖析,以便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自杀心理”的阴影,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张蕙 《知识窗》2007,(4):4-5
2004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在北京选取了11所有代表性的重点、普通和职业中学,对初一到高二年级的4622名学生进行了意外伤害和自杀相关行为的调查,发现特别想自杀的中学生占到17.4%,而为自杀作过计划的学生约占4.9%。而且,中学生的自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此,新华社作了这样的报道:因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失恋等原因,近些年大学生中自杀事件频发;因不起眼的小事杀人伤人,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常见于报端。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传承科学文化的主要载体,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思想状况、心理健康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然而近几年来,我们痛心地看到,这个本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高素质群体却出现了种种自杀现象,而且自杀死亡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03年,我国高校自杀率为十万分之二,2004年已升至十万分之十。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首位的死因。大学生正是处于此心理危机好发年龄阶段的高危人群。2003年武汉市高校开学仅三个月,就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12起,死亡10人。福建大学生自杀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文化》2009,(2):48-49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汶川地震后出现的群体性心理创伤等都在提醒人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分量。2008年10月,报载云南昆明一所中学在高一年级6个班推出让学生模拟写遗书教育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赞这是直面生死的教育,也有人忧这会诱导学生寻死。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08,(9):38-39
全国各大城市的高校,每年都会出现大学生自杀身亡事件。不管他们当时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而选择放弃生命,心理健康都是他们在生死攸关时刻面临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大约有1/5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同样,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有网瘾、失眠、抑郁、辍学,甚至有自杀倾向的孩子在高中生、大学生中屡见不鲜。他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本连年攀升的自杀率,本文拟通过四类不同的自杀群体分析日本人不同的自杀原因。日本政府只有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充分认识和切实把握,并分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自杀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