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本文运用“风险社会”和“科学知识社会学”这两个理论框架说明我国大众在核电发展中的“不信任”问题.“风险社会”理论认为核风险的特殊性和科学的自反性是引发“信任危机”的关键.而“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认为专家系统把大众排除在核风险的定义和处理系统之外,忽略“非专家知识”是引发“信任危机”的关键.从对韩江上游拟建内陆核事件的案例研究结果来看,大众确实依赖专家系统来定义和处理核风险.而他们表达的“不信任”在现阶段并不体现为对专家系统的挑战,而是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使核电向着更为科学和民主的方向发展.两个理论对实际例子均有一定的解释度,且互为补充,但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风险社会的话语环境中,对风险及技术风险的界定是研究风险理论及规避技术风险的重要基础.在对风险的不同理解中,各种界定所共有的要素成为了理解技术风险的理论通道.以此通道为根基,对技术风险内涵把握主要有技术风险的客观实体派、主观建构派和“第三种观点”.正确认识三种把握方式的区别和联系是科学、合理地认识技术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展开,人类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的时代。现代风险在本质、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上与传统风险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它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风险社会”的来临,对传统的风险治理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符合风险社会需要的新型风险治理体制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最后以“非典”为实例说明了现代风险的特征以及风险治理机制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祝阳  雷莹 《现代情报》2016,36(8):14-20
网络搭建的“场域”成为社会风险的“放大站”,本研究旨在描述网络传播与社会风险放大之间的关系。在区分网络与媒体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网络传播特征与放大效应的关系。基于公共卫生事件,探讨社会风险本身就会产生的社会效应。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分析网络对社会风险的传播衍生出的次生危害。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关系的假设前提下,提出网络的社会风险放大效应的模型。需要理性应对网络在社会风险中产生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视野中的科技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天,代表着“理性”与“进步”的科学技术并未使人类生活更安全,相反带来很多风险。科技进步在今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风险的重要根源。科学进步就像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潜藏的威胁。文章从风险社会的视角探讨了风险社会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并对如何消解科技风险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6.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等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从企业财务活动角度,分析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对面临的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研究,给出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一般对策。希望本研究能够帮助企业逐步完善未来的财务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化解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7.
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催生了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在享受新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会对新兴技术所引发的未知风险产生一定的恐慌与抗拒心理,并经由特定的渠道进行扩散,产生风险感知的耦合效应。因此,掌握社会系统中新兴技术风险感知的扩散规律,对于新兴技术风险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界定了风险感知扩散的耦合概念,分析了新兴技术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的“耦合—演化”扩散机理,构建了风险感知的社会扩散量化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内、外部不同要素对新兴技术风险感知扩散的耦合影响及风险感知社会扩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个体对新兴技术风险的心理距离与公众参与新兴技术风险治理程度的增加,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叠加效应逐渐减弱,独立效应逐渐增强,风险感知的扩散效率逐渐降低;而随着个体对传播者信任程度的提高,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吸引效应作用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8.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概念如今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以工业化为动力的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更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风险.一些组织以风险应对为主要职能,为用户提供风险预警、应对和处理等服务,这类组织被称为风险应对组织.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介作为一个开放、多向、由用户自己生产内容的传播平台,在本世纪末蓬勃兴起.本文通过分析风险社会条件下的风险应对组织与社交媒介的关系,探讨提出组织与媒介正改变以往使用者与传播工具的简单关系,逐渐形成媒介决定组织可以传播信息内容的情况,并为社会中的信息流动提供了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随着创业概念的深入,更多知识层、理论层的空缺也日益显现,《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以及《沉没的船和错过的船:创业的风险模型》等书籍曾对创业理论进行过剖析,世事变迁,创业领域的发展迅速,需要新的理论,新的创业框架模型来指导创业,规范创业,规避风险。针对目前创业领域知识层面较为薄弱的情况,从五个方面深入分析,提出了企业创业的概念框架。除此之外,研究了当前创业的主要风险,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对当下的创业体系有所完善,达到趋利避害,降低风险之效。  相似文献   

10.
在逻辑理路上澄清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之间存在的互为因果性的关联机制,并在充分阐释采用知识图谱研究范式解析中国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的正当性基础之上,使用SPSS与Ucinet对超过2000篇以“社会风险”和“社会信任”为篇名或关键词的中文文献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从而透视到了当代中国在现实中所面临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问题的主要来源、发生领域、主要类型等方面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中国社会中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在类型、特征和性质等方面与西方社会的差异.据此提出,中国政府应优先建立“制度的信任”,才可能有效化解以整个社会系统不断增加的复杂性所意味着的持续增加的社会风险,从而保持未来中国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彭耿 《软科学》2012,26(9):44-49
在委托代理的框架下,从理论上研究了固定费率与业绩报酬激励机制对基金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分四种情况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基金承担风险的大小,发现费率参数的设计对基金承担风险的激励有着重要的作用。受限于中国基金市场中的数据,采用EG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四种情况中的一种,即固定费率相同的情况下业绩报酬激励机制具有更大的风险承担激励,经验数据支持这个理论研究结论。最后,针对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对中国基金激励机制的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化学品特别是高风险化学品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众健康的危险因素,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阻碍。如何在确保化学品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危害,是化学领域特别是环境化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系统总结了全氟化合物等化学品的风险识别、风险防范、替代品研发及评估等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如何通过绿色化学手段,结合高风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实现从根源上降低环境风险;并论述了高风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21世纪以来,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交织重叠,如何完善情报管理制度以有效的配置情报资源,成为统筹安全与发展的重要解决之道。[方法/过程]以美国情报管理制度为研究对象,结合事件系统理论、风险社会理论和相关研究,从事件属性、利益要素和风险要素三个维度,构建影响因素分析框架。通过引入22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情报管理制度变革案例,并借助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影响变革的动因进行深入探究。从风险与利益视角揭示了美国情报管理制度变革的三种组合因素及演进特征。[结果/结论]在情报管理制度的构建和改革中,我国应重视发挥制度优势,探索并设计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的情报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管理情报工作、优化情报资源配置过程,实现所期望的利益需求与风险控制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王运祥  甘燕飞 《学会》2009,(11):31-36
在经济改革最前沿的华南地区,存在着许多名目繁多的非政府组织(NGO),涉及劳工维权、环保、扶贫、教育、妇女、健康等领域。这些NGO的涌现有着国际背景和原因,而这些组织已在华南地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作用。它们之所以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是由于这些活跃在华南的NGO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不单单是它们自身发展会面临各种挑战,它们发展的过程所产生的潜移默化辐射力或冲击力对于维护现有的政治、经济,甚至社会治安秩序的挑战既是现实的也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时代境遇中,风险社会悄然来临,它是人类社会在科技的支撑下运转至今的必然结果,它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构架。资本逻辑的全球运行使得风险社会不断扩张,大众消费社会的风靡和虚假需要的膨胀分别是风险社会得以维系的主客观因素,创新的加快是风险社会得以持续的根本缘由。对风险社会基本逻辑构架的认知是我们深刻认知和把握当今时代的重要理论需求。  相似文献   

16.
网络隐私关注与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络交易的普及,消费者网络隐私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提出了一个网络隐私关注与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包括文化因素、制度因素、个人因素和风险因素,并针对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制度情境,对网络隐私关注和行为意向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肩负着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使命,培养提高他们的科技风险防范意识与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控制与化解科技风险是应对风险社会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提升高校学生的科技风险防范管理能力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培养模式,实践表明,BTEC培养模式运用于高校学生的科技风险防范管理教育,它是提高大学生科技风险防范意识与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完善和创新高校教师科技风险防范管理教育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部分,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群体,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商业银行的操作性风险传导的原理和规律进行探讨,为风险规避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骏 《未来与发展》2010,(10):34-38
近些年来,庙会成为许多地方搞活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然而这道大餐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非议,在某些地方甚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庙会文化面临的这种境遇来自于现代经济社会提出的挑战。在走向现代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人们观念的更新给庙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是个必然的趋势,精神消费在庙会文化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庙会文化生存空间的拓宽有赖于其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中国是网络化的社会,而学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伴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上网的学生将不断增加,也就由此衍生出了网络道德问题。如何让学生们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成为了我国教育界共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