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洛阳伽蓝记》单纯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音单纯词多是在语音造词法的影响下产生的,相对通过语音造词产生的单音词来说,只是由音素的变化扩展到了音节的变化,显得更加繁复。从考察《洛阳伽蓝记》复音单纯词可以看出,这种复音单纯词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美感,但是却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外来词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来词的语言功用外来词首先是作为语言的存在被视作研究对象的,因此它在语言上的功用是首要的也是特别明显的。它补充了本族语言词汇的某些不足,强化了汉语复合式构词的趋向,促进了词汇的复音化和丰富化。作为汉语的异质词语,它弥补了本族语言构词方法以及能力的不足,并给本族语言开辟了另类造词的新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促进了附加式构词方式的发展仿译词以及某些音译词,尤其是日语来源词语用汉语语素翻译了许多西方语言中的派生词,其中许多词缀用意义近似的汉字确定了,这就给汉语带来了一种比“—子,—儿,—头”有更多实…  相似文献   

3.
汉语里每一个音节,除了由声母,韵母组成外,还有一个能够区别字义,词义的声调,这样就形成了汉语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汉语的这种语音特性表现在汉语词汇里为双音节化和四字格词语结构以及双声,叠韵的形式。汉语构词的这一特性应在翻译时得到关照,即:在英译汉时,不仅要译出词语的含义,还要注意兼顾汉语用词的声韵节奏,传达出原文的语音美。  相似文献   

4.
汉语三音节新词语与类词缀的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和双音节词为主,近年随着词汇的发展,三音节词语有增加的趋势。本文通过举例对汉语三音节新词语的语言现状和类词缀语义虚化及偏离原义的分析,试探讨类词缀和三音节新词语发展的相互关系。语义可偏离原义较远、构词能力强、可类推的类词缀较易与双音节词语组成三音节词语。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发展的。关于这种发展,就语言体系之构成而言,语言学认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者当中,主要是作为建筑材料的词汇的发展。至于作为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结构规律的语法,其发展变化是十分缓慢的。那末,语言的词汇是如何发展的呢?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对此,人们通常共有的认识是: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原有事物的变化,新事物的产生,人类文明颌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化,都要求语言用新的词语来充实它的词汇。例如,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原子”这个词,是随着人们对原子的认识而出现的,并且与认识进步的同时,又不断出…  相似文献   

6.
甘谷话、礼县话中有一些读音相同的音节,主要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舌尖前、后音与合口呼韵母相拼的一些音节,例如“租粗粟、竹出书如”等,学者们对其拟音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其声母部分与介音结合所形成的特殊音素争议最大。要真正准确地模拟这些音节,既要重视汉语语音声韵结合的规律,还要充分考虑方言中语音继承上的规定性、语音在生理上的制约性,因此要重视对等韵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对该方言现实状况的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音形式美的实质就是语音的和谐之美,它是语言运用者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所说的汉语语音(北京语音)是一个非常和谐的语音系统,具有层级与调适的特点,它是汉语音形式美、语音和谐之美的物质基础。另外,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通过双声叠韵等做到的"音节匀称",通过声调音高曲直变化形成的"平仄呼应"以及整体韵律和谐、词语双音化,都是汉语语音形式美及语言和谐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中古汉语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领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该项研究之中。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就中古汉语复音化成因这一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9.
关于vv和v一v的源流关系,王力先生、太田辰夫先生等都认为vv型动词重叠式是由v一v式省去‘一’而成,完成的时间在元代。而萧国政、李汛(1988)对现代汉语v一v和vv的差异作了较系统的阐释,提出:vv和v一v有描述、祈使和结构方面的功能差异。借鉴这一观点,结合近代汉语各阶段有代表的文献,就vv和v一v在描述方面、祈使方面和结构方面的对比发展作一个详尽的考察分析,希望能从中发现表少量VV式的真正来源,并对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容词和名词作动词重叠的形式演变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0.
云南汉语方言,属汉语七大方言的语音系统的北方方言,是汉族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内部发展规律服从于全民族共同语,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方言的特征;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探讨的,仅限于流行在滇西南临沧、思茅、保山、德宏等地的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汉语中来自英语的音译词日益增多。汉语吸收音译词的时候,在语音、语调、音节、用字上都不同程度地改造了它们的原貌。这些改造丰富了原词的内涵,同时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和汉语文化的容量。  相似文献   

12.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对某种语言词汇的研究必须要综合考虑音、义两方面因素。汉语词语音、义的演变过程颇为复杂,现在以"觉"字和"覆"字的音义变化为例,遵循词汇音义运动的规律,利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展示这两个词通过语音变化作为构词手段,形成新词的过程,为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最基础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王力先生曾说,掌握了古汉语词汇就等于掌握了古代汉语。事实的确如此。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汉语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词汇演变与发展不仅最快,而且也最明显。而其语法结构和语音发展变化则相对稳定,又易于理解,跟现代汉语有较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说,古代汉语词汇的掌握就显得异常重要。除了古今演变巨大外,它还有零散琐碎,不易记忆掌握等特点。例如“羹”字,在古代汉语中,它一般是释作“带汁的内”,《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有句话:“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羹”字词义就是上面的含义。对照上文还有“公赐之食。食舍肉”一句,就更能体会到它的本义。又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的语句,这是刘邦厚颜无耻的答语,其中“羹”字的含义仍是“带汁的肉”,并非现代汉语“羹汤”的意思。另外,“杯”也不能解释为杯子,应该释为“盘子”的意思,否则,就会显得刘邦不那样狠毒。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语音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高级阶段的语音教学内容要跟词汇、语法、功能等密切相关。本文对汉语音节、声调、叠音与拟声、双声与叠韵、谐音等汉语语音的主要特征表现进行"带入式"体验,并从中高级阶段综合课与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史教材中摘取典型范例,帮助学习者更充分、准确地理解汉语语音特征和表现手法,探寻增强语音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汉语描写词汇学》是刘叔新先生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针对共时语言学中的词汇与语音、语法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而作的词汇学专著.周荐在刘叔新创立的词的结构类型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并收录在《汉语词汇结构论》一书中.对两书的词的结构类型划分进行比较,找出《汉语词汇结构论》对《汉语描写词汇学》的词的结构类型划分理论发展之处.  相似文献   

16.
汉语音韵以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探讨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的构成以及发展变化状况.语音是稍纵即逝的,它不同于词汇、语法的独特性决定了汉语音韵自身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特之处,体系性、独立性强.同时,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主要依靠古代的文献材料以及谐声系统的文字.这种状况造成了汉语音韵的艰涩难学.于是,这一学科被视为“绝学”而使许多人对它望而却步,造成学古汉语而不学汉语音韵的状况.事实上,汉语音韵在古汉语学习和古典文学的研究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开设《现代汉语》课,是从1954年开始的.当时根据现代俄语教学大纲制定出来的现代汉语教学体例,把教学内容分为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四大部分.后来,又把修辞也放了进去,排列在后.直至今日,我们通常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仍没有离开这个框架.讲现代汉语课要谈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部分,当然是必要的,因为语言本身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可是,我们又另外增加了一个文字部分,并且放在语音之后来讲,这种安排就有点不太合理了.如果说印欧语言这样讲,还有一定道理.如俄语、英语等,文字是拼音文字,先讲语音,再讲根据该语音拼写成的文字,然后讲词汇和语法,还算是说得过去.不过这样毕竟割断了语言本身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有机联系,这本来就不是很合理的编排.而我们的文字并不是拼音文字,是表意体系的方块汉字,也安排在语音和词汇中间来讲,这就更显得不伦不类了.语音是词汇和语法的物质基础,这是语言学基本的常识.现在把文字插在了语音与词汇、语法之间,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文字也是语言自身的一部分,至少象(?)(?)语音到词汇,语法的媒介物,尤其不合理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搞教学特有的问题——学生语音基础差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由于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学得不扎实,所以,大部分学生的拼音能力很低,记不得声韵母,分不清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分不清前鼻韵和后鼻韵.不能独立拼读和拼写音节.因此在字音教学中教师十分吃力,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带读好几遍,甚至十几遍,弄得师生口干舌燥,上起课来十分费力.民族地区的儿童,成天生活在民族语言的怀抱中,与汉语接触的机会较少,汉语语汇极少、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显得十分陌生,听不懂汉语,学生更无法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老师讲课费力,学生听课吃力,这种难上加难的局势,势必阻碍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和现行九年义务教材的特点.下面谈谈进行语言训练的体会.1.语言以音节为单位,以语音为基础,因此语音在语言训练中显得尤其重要.九年义务教材汉语拼音部分继承了原统编教材的优良传统,同时又作了较大的改进.其编排特点有利于直呼音节.现在说说进行语音教学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发挥正迁移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从语音层面对日语与西班牙语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在语音上的共性主要有:相似的"基础元音音位"格局;元辅音比例接近1:1;存在辅音的清浊对立;都是音节节拍型语言;有着超快的语速;具有富有特色的"大舌音".从语言正迁移的角度探究其语音上的相似之处,有助于提高这两门小语种的学习效率与...  相似文献   

20.
“通”和“透”在唐以前分别是两个单音节词,到中唐时才作为并列短语“通透”出现在文献中,晚唐趋向成词,宋使用的频率加大,宋以后得到了发展.从短语的粘合到词汇化的过程中有语音、语义上的契机.运用词汇化的理论,历时性考察和梳理“通透”一词的历史演变及词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