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探路手机媒体广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秋芳  唐林 《青年记者》2007,(3):132-133
3G时代山雨欲来,手机作为一种新型媒体,新的角色身分也呼之欲出。与传统广告相比,其为手机用户搭建了无处不在的随时连通的移动互联网个人终端平台。随时接触,随时传播,随时反馈,这一对一到多点互动、即时定向的便携移动媒体,让广告主发现了一片广告传播的新天地。世界第三大广告公司BBDD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罗伯逊认为:“手机将取代电视成为第一广告媒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马小强 《传媒》2016,(20):57-58
随着市场需求与消费动向的变化,广告营销理念也在不断革新,手机媒体作为移动端的主流传播媒介,具有便捷、智能的广告投放特点.目前,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手机媒体广告形成了短信广告(SMS)、定位广告(LBS)、植入广告(PB)和视频广告(VOD)等多种形式,这将为广告传播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3.
3G时代移动广告的营销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文雅 《今传媒》2010,18(10):51-52
手机媒体凭借其传播及时性、反馈便捷性,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第五媒体",这种一点对多点、定向传播的便携移动媒体正被越来越多的广告商看中,成为投放广告的一种新载体。随着我国3G牌照的发放,预计未来几年无线互联网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无线广告也将随之进入高速发展期。本文主要分析了3G时代下移动广告的种类与营销特点。  相似文献   

4.
牛玉慧 《出版广角》2016,(16):70-72
新媒体时代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介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实现了媒介与受众的互动。本文在分析互动广告的传播特点基础上提出互动广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新媒体互动广告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机电视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新闻传播学界对这一新兴传播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手机等移动便携终端可以使人类从固定地点接收和固定设备接收电视信息的依赖和羁绊中解放出来,实现即时的、移动的、互动的、流动的收视。本文从全球手机电视业务实现方式、发展现状、影响手机电视发展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通过翔实准确的数据和丰富的信息,阐述中国手机电视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我国手机电视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手机电视良性发展的条件是:广播电视技术与移动网络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广告互动传播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告互动传播的思想产生已近半个世纪 ,但只有现代互动媒体的问世 ,广告互动传播的概念才能形成并得以实现。广告互动传播的实现主要有两种 ,一是延时性实现 ,二是即时性实现 ;而在即时性实现中 ,网络广告、数字电视广告、手机广告成为三种主要的形式。由于媒体间呈现整合趋势 ,因此互动一体化也将成为广告传播的总态势  相似文献   

7.
昌蕾  李晶  苏箐 《报刊之友》2013,(7):60-62
2012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越来越多的手机网民以微博进行互动交流,使得微博作为一种平民化的使用媒介,正逐渐成为普通大众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借助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微博信息传播及微博红人商业影响力等问题进行研究,从品牌形象影响、决策影响、品牌评价影响层面,对移动互联时代微博的广告商业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由单向传播迈向双向互动,互动广告通过广告源与目标受众位置的调换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由于互动广告是新生事物,在城市营销中的应用尚有很大空间。本文着重研究了互动广告的特点、优势、表现形式,并试图将互动传播更广泛地应用到城市形象建设中去,探索新媒体形态下城市形象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手机,因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于携带,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前途令人憧憬。一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试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笔者认为,手机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集多种媒体的优势于一身,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讲,其便携性、互动性和即时性.以及一流的覆盖率,堪称媒体中的“第一媒体”。  相似文献   

10.
手机广告的优势本文中手机广告是指基于运营商的无线网络,利用手机唯一性、随身性、互动性的特点,以语音、短信、彩信和WAP等手机的功能作为信息载体,对手机用户进行的精确、互动的广告营销模式.手机广告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可跟踪性,可以针对分众目标,提供特定地理区域的直接的、个性化的广告定向发布.手机广告的发布效果可以通过互动的量化跟踪和统计得到评估.手机广告的具体优势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卢漪 《新闻世界》2013,(1):77-78
3G时代的到来,给予“数字互动传媒”以更强的支撑。手机,作为广告媒体,因其精准、低价及时传达信息的特点,得到了众多广告商的青睐。数字技术的发展必将对手机广告行业的市场发展和商业模式,都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CNKI2008年至2011年的手机广告文献资料统计,对手机广告研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张铭珊 《视听》2016,(6):13-14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终端、网络基础设施规模持续稳定增长,H5广告日益成为新媒体广告的一个重要传播形式。本文基于对H5传播条件、传播的特征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要提升H5广告的精准传播,应在技术上打造流畅互动体验,广告文本信息上巧用广告文案打造情感营销,在传播中克服技术短板,脱离单一的媒介平台独立传播。  相似文献   

13.
陈迪 《东南传播》2016,(8):136-137
微信在移动互联时代以高覆盖率渗透入人们的生活,微信广告随之迅速发展,成为广告传播效果研究的新平台。议程设置理论于微信广告中运用于大众传播、分众传播、互动传播和口碑传播四个方面,其中互动性的提高和传播权的变革是其区别于传统理论的主要之处。微信中的广告议程更侧重微观效果,能深入到态度和行动层面。强互动性影响了广告议程设置中传受双方的主导地位,继而导致传播设置权的竞争与流转。  相似文献   

14.
据专业机构预测,国内未来三年3G的商务应用将达到2万亿元的市场。①3G服务除了人们常说的移动上网、视频通话、远程监控、GPS、手机邮箱、移动搜索、在线互动游戏、手机钱包、手机银行等九大功能外,3G广告模式的开发,更是值得关注和研发的新型媒体资源。据硅谷动力的消息称,2008年全球移动广告的收入将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3亿美元,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收入将增长到48亿美元,未来中国和远东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广告市场。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是当前广告传播发展的热点。广告形态表现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传播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对媒体的生存发展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又对媒体的传播形象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利用数字新技术催生的网络电视、楼宇电视、流媒体、网络游戏、CMMB、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新媒体,从一开始便采用广告表现和非广告表现两大形态进行广告传播,这种是广告又是信息的新的广告传播形态业已渗透到生产、消费、交易等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6.
据专业机构预测,国内未来三年3G的商务应用将达到2万亿元的市场.①3G服务除了人们常说的移动上网、视频通话、远程监控,GPS、手机邮箱、移动搜索、在线互动游戏、手机钱包、手机银行等九大功能外,3G广告模式的开发,更是值得关注和研发的新型媒体资源.据硅谷动力的消息称,2008年全球移动广告的收入将首次突破1 0亿美元,达到13亿美元,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收入将增长到48亿美元,未来中国和远东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广告市场.②全新的商务体验、用户体验和巨大的移动广告市场呈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7.
手机的智能化和移动网络的发展,让人们体验到了移动端即时、便捷的特质,手机网民的数量在逐年递增,手机端广告也因此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推动下的手机端广告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故本文通过设计发放问卷和分析数据对手机端"双十一"广告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进行实证探究,旨在考察手机端"双十一"广告与消费者手机购物之间的相关性,并针对优化手机端"双十一"广告效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手机美图APP品牌不断丰富互动装置,提供“新颖”“合理”“人性”的设计,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品牌体验。同时,美图APP利用自身传播优势不断制造品牌运动。文章选择目前流行的手机美图APP品牌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手机美图APP用户的调查,研究了手机美图 APP品牌运动模式,总结出互动装置艺术对手机美图 APP品牌产生的影响,以及互动装置艺术在手机美图APP品牌运动中的两个应用价值,即品牌的个性价值与品牌的焦点价值。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2,(12):212-213
自1998年至今,腾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近年来,腾讯又敏锐地洞察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推出了手机QQ浏览器软件。手机QQ浏览器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便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腾讯十分注重手机QQ浏览器的品牌成长。在2011下半年,腾讯与央视三维展开合作,通过"影院媒体映前广告+阵地互动"的整合传播营销方式,继续扩大其在受众人群中的影响力。紧握"娱乐化"内核,时空二维重叠沸腾受众消费心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探索发现,是新一代年轻时尚群体身上最显著的品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捷 《东南传播》2010,(3):21-23
2009年算是中国的3G年,随着3G网络在中国的逐渐铺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已经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定居"互联网,手机网友成为我国互联网消费群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涉及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潜在能量的关键。本文将梳理国内移动互联网在传播互动空间打造方面的发展脉络,从传播学理论角度切入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互动空间发展现状,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互动空间打造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