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山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更为严重,这些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的“内战”在他们心里留下了阴影。他们整日生活在矛盾之中,有时甚至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并会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无端烦恼和焦虑。这些烦恼和焦虑使他们的性格不同于其他同龄人,表现在个性上分为以下类型:  相似文献   

2.
杨艳茹 《河北教育》2005,(24):39-40
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使我国城市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们价值观、婚姻观的变化及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孩子在再婚或单亲家庭中长大,这样的一个群体学生的性格往往趋于自卑、孤独、敏感,对这些“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单亲家庭初中生不断增多,还有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经商及劳务输出或父母长期处于分居状态由单亲或隔代抚养的“准单亲家庭”初中学生也不在少数。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而初中阶段不仅是青少年身心剧变的时期,也是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不仅是家庭教育最困惑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96):13-14
农村单亲家庭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由于性格、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特征,对他们的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老师应该采用多种转化方法,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形成教育合力,使这些学生向积极、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所谓“单亲家庭子女”是指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之中的子女。“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越好”。然而在今天,由于人们对于传统的家庭观念、道德伦理、婚姻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观念日益发生变化,单亲家庭子女造就的单亲家庭学生不断增多,这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作为教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着手疏导他们呢?一、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  相似文献   

6.
一、着力关键点:关注弱势群体 德育的难点在于转化-部分差生,因此要主动探寻差生的来源和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隔代抚养、社会抚养关系等比例不断上升。理论界把这些家庭称为“非常态家庭”。非常态家庭学生数已达到6%-10%。这类学生或经济困难、面临辍学;或性格扭曲、寡言少语;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观念的改变,单亲家庭逐渐增多,从而出现了“单亲”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爱的缺失,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本文重点在于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心理现象,并分别就单亲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对单亲子女进行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单亲家庭初中生不断增多,还有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经商及劳务输出或父母长期处于分居状态由单亲或隔代抚养的"准单亲家庭"初中学生也不在少数.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而初中阶段不仅是青少年身心剧变的时期,也是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不仅是家庭教育最困惑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学校,应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认为,人格通常理解为人的社会倾向性,即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的综合表现,不涉及能力问题,有时甚至用来单指一个人的品德。人格障碍,从心理学和病理学角度分析,是指介于精神疾病与正常人格之间的一种行为特征,也就是人格的畸形变态。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和人格形成期,由于教育、引导不力及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在人格的逐步形成中往往会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1.“依赖型”人格障碍。这些青少年学生由于长期在家庭的娇生惯养中生活,久而久之,生活难…  相似文献   

10.
秦丽 《黑河教育》2013,(3):69-69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持续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这里主要是指离婚)家庭学生的教育也成为当今学校面临的现实难题。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和失望,容易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笔者认为,加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论对孩子本人、家庭,还是对学校和社会,都十分必要。那么,学校如何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呢?一、加强与单亲家庭家长的联系首先,教师对单亲家庭学生应逐一进行家访,与家长见面,了解父母离异的原因,同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来,单亲子女有逐步增长之势,“破损家庭”的阴影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品德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令人担忧。在对全校26名单亲家庭子女的统计数据中。40%的孩子有自卑心理;37%的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相似文献   

12.
程璐 《文教资料》2014,(4):143-145
现代社会中,单亲家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许多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到了大学阶段对孩子的人格影响更有集中表现。单亲家庭的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形式、自身因素和社会处境等原因,不少人形成了自我封闭、自负好胜、缺乏安全感等人格特质。人格完善不仅涉及单亲大学生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了使单亲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构建起一个以学校教育引导为主导,以家庭和社会支持为依托,以自我心理调节为根本的有助于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完善的网络构架。  相似文献   

13.
单亲家庭学生是指父母死亡或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的那部分学生。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质的形成,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影响面较大。他们长期生活在缺损的家庭环境中,若不加以特别关注,极易在性格情绪、社会行为、学习等方面出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积极”一词包含“正面的;促进发展的”“努力进取的”两重含义。《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普通心理学课程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我们所说的“积极情感”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感激、坚定、自豪,并正面引导学生努力进取、促进其发展的态度体验。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特殊家庭”分为“离异和重组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笔者本文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分类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增加“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孤儿”以及“家庭结构完整但成员沟通有严重障碍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5.
所谓“破损家庭”学生,常指父母离婚、再婚,父母一方或双方去世,由父母一方亲戚、老人监护抚养的学生。“破损家庭”是一个社会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近些年来,“破损家庭”的学生逐年增多,在小学已形成特殊的群体。由于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心理发展不健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性格趋于自卑、孤独、敏感、固执;对家庭、社会产生不满;学习成绩下降,成为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子女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家庭幸福、美满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与起点。但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完整,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他们在性格上、与人交往中、生活中,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为了更好地提升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质量,我们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蕊 《宣武教育》2005,(4):41-42
“单亲家庭学生”是指父母一方亡故或离异家庭的学生。社会学家是这样解释单亲家庭的:因夫妻离异、分居或丧偶等原因而形成的、由父亲或母亲与18岁以下子女组成的家庭。文学家则这样形容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妈妈分手了,我的天空有一半塌下来;不论站在哪一边,我都将失去一半的爱。”  相似文献   

18.
朱怀堂 《教师》2014,(21):14-14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组合家庭等问题家庭也越来越多。问题家庭子女在心理、学习方面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是学校教育的难点,也是盲点。这些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往往与众不同,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和冷淡,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形成一种特殊性格和特殊心理。为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在改变,许多家庭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中国近二十年来离婚率大幅度上升,据有关统计,仅广州每年新增离异单亲家庭就超过一万户,全国的单亲家庭已达数百万之多,离异单亲家庭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单亲家庭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这些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有保障机制的家庭环境,儿童在父母的共同关爱与教育下能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有利于身心发展。然而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的残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单亲家庭逐年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更为突出,这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缺少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及理解,缺乏安全感及家庭的自豪感,同时存在孤僻、自卑的性格,容易形成极端性格.同时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差,有较多的抑郁症状,并且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为了减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出现,应该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培养其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