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都有承担责任的义务,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独自生存。责任感是人们前进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2.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6,(3):F0002-F0002,I0001,I0002
这既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既是对今天的要坟,也是对明天的。它旨在以奋发培养奋发,以精神培养精神,两代人一起努力,铸就人才辈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让朗诵飞翔     
佳文,如果不朗诵,就如精美的钢琴没人演奏。要朗诵,就得苦下心思,细细揣摩,读得就要像寒山寺的钟声那样神韵袅袅,不绝于耳。要想读好,我觉得,最好要配上乐曲。这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你对文本是真下了功夫的,不仅对内容烂熟于心,而且对文本的内涵和情感的把握准确、到位,有个性化的理解;二是你要对古今中外的乐曲有较为广泛和深刻的掌握。对前者,我深谙其道,对后者,我却是捉襟见肘如黔之驴了。  相似文献   

4.
《教师》2012,(15)
日前,安徽省宣城市召开对台工作座谈会,各县市区台办负责人、市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大家认为,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按照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各项对台工作成效显著。大家表示,一定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开创全市对台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一些概念理解不全面、不完整,解题时方法局限,只能用某一知识点解决某一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认识不够。不会或不去探索某一类问题的其他解决方法,思维受到限制,常用收敛性思维分析和考虑问题,从而影响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已知事物的反思,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极为不利。为此我用一道习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历史高考不完全是考记忆,也不完全是考能力,而是考理解,即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以及将这种理解正确表述出来的能力。如果说对历史的评价应立足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那么对历史的理解则更应该注重现实。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所谓对历史的理解,是指立足于现实对过往历史的认识及思考。因此,我们以“时事背景”引导对现实的观察,以“学科备考”引导对历史的理解,以“模拟演练”引导对历史理解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对任务型教学的宏观研究和实际运用十分活跃。然而,由于一线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缺乏正确认识,对“任务”及其内涵把握不够深刻,对任务的实施缺乏总体规划和部署,导致教学失当的现象也为数不少。因此,英语教师加强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与反思,对有效推进和发挥任务型教学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培植根本     
认识自我,探寻自我的人生意义,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作文的根本。认识自己,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哲学家说,我们对动物的认识对动物毫无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却有非常大的影响。一个中学生如果认为自己脑子笨,不是读书的料,  相似文献   

9.
审美活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感于通行美学原理对审美活动的抽象、直观理解和对审美意义的片面认识,本文力图从人类活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审美活动及其意义。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形态,它遵循人的活动的一般原则,即克服人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同时,它又是对实践活动的有限性的超越和理论活动对人的目的性的悬置的修正。因而,审美的职能就在于:一方面,它是对现实矛盾的否定和克服;另方面,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动,对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卫文  高永平 《上海教育》2008,(15):93-94
奉贤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次活动着眼于对奉贤建设情况的了解,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下的新奉贤的关注。本次活动的对象是七年级(9)班的全体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但是对社会关注程度不够。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新变化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交流,了解家乡的历史和现在,对改革开放和家乡变化产生认同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11.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和生活应该是浑然天成的。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异常敏感,对其中平淡无奇的事物常常能恍然有所悟,那么,他就会对文字所传达的情思有一种亲近感与共鸣,对文字的领悟是鲜活的、到位的,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好的感悟。因而,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应该基于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之上。  相似文献   

12.
张艺 《教育文汇》2010,(7):51-51
对一线教师而言,读书是最好的备课,最好的休闲,最佳的修炼。 对小学生而言,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可以体验我“读书,我快乐”的心境。  相似文献   

13.
对课是明清以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其内容就是学习怎样对对子,学习作对联。从宋代开始,对课己经是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一种基础课程,主要以“属对”方式开展。属对是由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句,字数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繁。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论述了比较教学法,通过对字词标点的比较,对句子的比较,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比较,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思维,使他们学活课文,深刻理解,提高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面孔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面对这些美仑美奂的建筑或欣欣向荣的校园,经常看到同学们感慨万分,指手划脚议论一番,有些同学到想将来当建筑设计师,但又担心图画太差,难于实现。而对美术感兴趣并有些基础的同学,吸引力较强。作为美术教师,对这些有意学建筑的同学,有因势利导的责任,也是对美术教育的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16.
《学前教育》2009,(9):53-53
于彦老师,你好!看了你的来信,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你有着自己的追求与向往,有着积极进取、对事业不断执著追求的信念。你对工作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向往,正是一名教师不可缺少的核心。我和你一样,在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要知道困惑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工作的动力,只要积极面对,不断尝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爱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情感,在写作中经常用到,比如对生命的爱,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世界的爱。这些词语并不多,也不复杂,但是运用得当的话,就可以给文章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18.
讲好历史课,备好课是关键。备课,不仅蕴含对历史的理解,也包含对教育的认识,更承载着教师的素养。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从历史高处眺望,从历史深处沉思,从历史细处雕琢,谈谈自己对备课问题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探究性试题既是对知识的探寻,也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因此,探究性试题既不是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也不是对文章艺术性的评说鉴赏,我们不能就文解文,而要对作品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进行发掘、探讨、解读和质疑。探究题强调有新见,答案不可能也不应该求同,只要能根据文本和有关原理,合乎逻辑地展开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学生最突出的道德问题之一就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淡薄,责任感较差。这种现状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我们在主体性德育理论、集体主义教育理论、自我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引导学生以负责的精神对己、对人、对事,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并初步探索出了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