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期盼幸福的生活,包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其中",学有所教"是构筑百姓幸福的"基石",是百姓幸福之源泉。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让老百姓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我理解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建设一方文明。因此,教育工作将带着新的使命,带着百姓的期盼向幸福出发,  相似文献   

2.
伴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出现了"留校儿童"以及伴随离异家庭出现了"单亲儿童",这部分农村孩子和父母或父母中一方相分离,父母的缺位导致孩子家庭教育非常薄弱甚至缺失。采取改革户籍制度、给农民工以公平待遇和增加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因地制宜地布局农村中小学、完善学校教育补偿制度等措施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为广大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3.
教育发生的前提是什么?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也说是说,信任就是教育的前提。家长和教师在"相信"孩子方面是有默契的,但这个相信不是"信任",而是相信孩子会变坏。"我担心"是家长和教师管束孩子的零理由。"我担心再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4.
正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并尽己所能为孩子谋求"幸福"。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以为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为其投资未来就是在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则以为留下万贯家财是给了孩子最大的幸福。但每每问起当今的父母:"你的孩子幸福吗?"父母又似乎很矛盾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我们小时候没见过的,但他们的童年似乎缺少了心理上的幸福感。"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抛开各种社会因素,笔者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孩子缺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在于"定位"。 1.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不对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关键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为使儿女"成龙",父母们煞费苦心:胎儿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特长教育……孩子没了玩的时间,没了笑的机会,父母还觉得不够,恨不得孩子明天就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明星大腕……然而,许多父母却忽视了自己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影响与启蒙教育,不自觉地把自己一些负面言行的种子植入了孩子心田中,以至于使教育投资出现了零效益、负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道德民族",推崇道德几近痴迷,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生怕孩子有一丁点"不道德"。比如孩子说谎、偷拿父母几块钱,甚至只是因为嘴馋,未经父母同意偷吃几个小饼干,结果惹来大声训斥,如果再敢回嘴,那就只有自讨苦吃了。如此情形小时候见多了,虽然大多数时候没有发生在我身上,毕竟自幼喜欢看书,"知书"自然"达理",但长大之后,是否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道德洁癖"天然免疫,实在不敢夸口。  相似文献   

8.
吴珍梅 《师道》2014,(9):57-58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教育既然旨在促进个人和全人类的幸福,那么它本身首先应该是幸福的,这应该是教育的终极意义。近三年来,我校本着"办孩子喜欢的学校,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创办促进人民幸福的教育这一中心,扣紧"建设孩子喜欢的校园、争当孩子喜欢的老师、开设孩子喜欢的课程、开展孩子喜欢的活动"这一主线,努力推进"幸福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盛 《考试周刊》2009,(16):235-235
有人说,我们中国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独生子女则被称为"小皇帝",这不仅是中国父母教养"小"孩子的态度,而且是我们中国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整个家庭教育过程的"教养模式",父母不仅在孩子小时候"抱在怀里",就是长大了,更是照样"抱着"——"包办"孩子的一切,尤其在当今"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中更为明显。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衣、小便等)都被家长们好心地包办了,  相似文献   

10.
朱万民 《考试周刊》2009,(52):205-2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打工赚钱,将孩子留在家中,形成"留守一族",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近几年,"留守儿童"在农村学校学生总数中占的比重逾半数.这些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及教育者的关注,在生活和学习中成了一只只"孤雁".这一新生特殊群体的教育似乎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1.
张建中 《上海教育》2014,(33):42-43
"一切为了学生一生幸福着想,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是西南位育中学在创建之初就定下的办学宗旨。2008年,学校又提出"要关注每个学生成长轨迹",坚持为每个学生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终身学习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激发成长自觉",这个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命题,就是脱胎于对学校办学传统的提炼与校情的认知,与西南位育一以贯之的办学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公平"、"和谐发展"、"幸福教育"的发展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随之而来,幸福指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将走特色发展之路。本文针对农村学校存在的有悖于幸福教育的一些问题,从四个方面阐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陆瑛 《生活教育》2012,(6):71-73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在此理念引导下,学校要建立新型的"课程领导",形成独具个性的"特色群"课程,积极塑造"文化型教师",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汇》2011,(5):5-5
这些年有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流行语,成了不少家长和学校的至理名言。为了这个"赢",不少家长使出浑身解数,很多学校也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5.
时下,"感恩"突然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有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带生鸡蛋上学,体会父母呵护他们的一片苦心;有的学校专门设立了"感恩节";有的学校让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甚至有的学校以"剖腹产手术DV"为题材教育孩子感恩……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13,(12):25-25
近期,老师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频发,恶劣的体罚手段令人震惊,为此不少教育同仁呼吁:要"赏识",不要"惩罚",要多鼓励,少批评。但也有不少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大吐苦水,表示现在很多孩子娇惯,难管理,连批评两句都不行,教师"动不动就丢饭碗",以至于老师不敢管。《珠海特区报》联合珠海新闻网调查发现,完全支持"教师不准体罚学生"的网友比例仅为18%,其余82%的网友认为是否该体罚,要"根据情况,视情况和处罚程度而定"。支持对学生体罚的网友们还给出理由:"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有的孩子太溺爱了!"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惩罚教育"呢?请关注本期微博看台。  相似文献   

17.
《福建教育》2011,(10):4-5
新学年伊始,教育部等机构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开学第一课》以"幸福在哪里"为主题。聚焦中国孩子的"幸福",并面向全社会开展征集《儿童幸福成长宣言》活动,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  相似文献   

18.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作者张文质老师,是深受万千家长欢迎的著名教育专家,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1+1新父母"行动领衔发起人,"家庭教育中的120"。他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决不能势利。教育的真谛就是先教育好自己,才有可能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健全的人……",出版的著作有《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教育是慢的艺术》《回到每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19.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但许多父母却由此而陷入教育的误区之中:有的自己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他们以为满足孩子的需求就会给孩子带来幸福;有的为后代造房置产,以为留下万贯家财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望子成龙,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以为让孩子出人头地就会使孩子拥有幸福。……不错,满足需求,拥有财富、知识和地位,这些都是一个人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幸福本身。幸福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过程;幸福不是单纯物欲的满足,而是积极生活的整体状态;更重要的是,幸福不是别人所能给予的某种条件,而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主观感受。这也就是为什  相似文献   

20.
又有一批孩子要上小学或是升入中学,如果有选择的可能,什么样的学校是父母应当为孩子选择的?考虑的时候,学校的哪些因素是父母应当关注的?冉乃彦老师在他的QQ群里和家长讨论了这个问题。参加讨论的有的是家长,有的是老师,有的有双重身份;他们的孩子有的已经上学了,有的将要上学。他们的想法,或许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