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昭陵即唐太宗李世民陵,在陕西省乾县(原礼泉县)九嵕山.昭陵的营建,自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埋葬文德皇后时开始,至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入葬时方才完成.六骏是唐太宗在建立唐朝的征战中常骑的六匹战马.为了表彰六匹骏马的战功,唐太宗生前诏令石雕六马形象,镶在昭陵玄武门内飨堂的两廊.并自作赞语,欧阳询书,刻在马头部前上方的榜题处(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字迹不清).浮雕分东西两列,每列三座,西面第一匹叫飒露紫,第二匹叫拳毛騧,第三匹叫白蹄乌;东面第一匹叫特勒骠,第二匹叫青骓,第三匹叫什伐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昭陵六骏".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然而这些难以数计的国宝,却屡遭破坏,尤其是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文化掠夺、摧残,并盗去我大量文物。至今,这些文物还陈列在一些外国图书馆和博物馆中,仅在美国的中国文物就有很多。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的中国古书有四千余种,地方志两千种,家谱四千多部,少数民族文献经典以及数以千计的缮本古书,其中很多是孤本。陈列在费城大学博物馆里的中国石雕有昭陵六骏中的二骏,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作战时所乘的六匹战马的雕像。还有太原天龙山石窟中的多尊石雕。  相似文献   

3.
马年说马     
现代人似乎和马已无甚关联,但在古时候,马却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行军打仗不能没有马,交通运输也离不开马。因此人们对马情有独钟。唐太宗驾崩前还念念不忘要让他心爱的马给他陪葬,这就是“昭陵六骏”。古时武将都以得到一匹宝马良驹为自  相似文献   

4.
介绍昭陵的历史面貌,分析帝王陵寝的政治内涵,从历代诗人有关昭陵诗篇的内容中辨析唐太宗李世民身后声誉的衰微和昭陵形象的驳落,批判了所谓古代英明君主的残忍伪善与骄横。  相似文献   

5.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书画家金农喜欢画马。乾隆十五年,金农在吴门谢林村住时,见到隋代画家胡瓖的名画《番马图》,图中的番马骨骼雄伟,与驽骀迥异,引起他画马的兴趣。后来一个朋友从陕西省来,带来了著名的"昭陵六骏"的石刻图给他。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李世民做了皇帝后,为了表彰他在建立唐王朝的战争中所骑的六匹骏马的功劳,特命艺人刻像纪念。贞观十一年(637)六匹骏马刻成,显得姿态各异,雄劲有力。金农十分喜爱这  相似文献   

6.
西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古称长安,是世界闻名的古都。西安文物古迹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在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中,西安是建都时间最久远、历经朝代最多的一个,拥有辉煌的古代文化。“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以及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等,早已成为饮誉中外的游览胜地。西安  相似文献   

7.
马儿踏石来     
<正>随着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播,唐代风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电影中的马儿形象就很有特色,看上去既憨态可掬,又矫健有力。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这些马儿很有可能就是电影中的原型,你或许不知道它们各自的名字和来历,但你一定听说过它们的“合体”称呼——昭陵六骏。  相似文献   

8.
<正>《段志玄碑》,唐碑刻,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刻立。碑为螭首,高334厘米,宽105厘米,厚35厘米。碑额篆书"大唐故右卫大将军扬州都督段公之碑"16字,无撰、书人姓名。碑文为楷书,23行,满行65字,全文2000余字。此碑原在陕西礼泉县昭陵乡庄河村北段氏墓前,1975年移存昭陵博物馆,为唐太宗昭陵陪葬碑  相似文献   

9.
行书人生     
楷书严整,草书狂放;行书既有楷书的工整亦有草书的恣肆。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行书巅峰之作。唐太宗对他的行书情有独钟,亲自作《王羲之传论》,说“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据说太宗后来是用了一点小计谋,演绎了“萧翼赚兰亭”的故事才把那真迹弄到手;驾崩后,还把它作为殉葬品带进了昭陵。  相似文献   

10.
“秦中自古帝王州”,历史给秦川大地留下了异常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仅唐代帝王陵园就有十八处之多。这些宏伟壮观的唐帝陵园,沿袭了汉代功臣贵戚的陪葬办法,并特地颁布了诏令,把陪葬定为制度“庶敦追远之义,以申罔板之怀”.如唐高祖李渊献陵(在三原县)陪葬墓有六十七座。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在礼泉县)陪葬墓已知者多达  相似文献   

11.
葛彦伟 《文教资料》2014,(20):57-58
本文以传统民间美术对清昭陵石牌坊这一历史建筑形式及石雕纹饰作用的意义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和研究清昭陵石牌坊的纹样雕饰艺术特点及工艺,探求其特定的人文价值与艺术魅力。以清昭陵石牌坊中的纹饰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是对石牌坊石柱底部须弥座上神兽的研究,二是对石牌坊横梁雕刻纹饰---八宝的研究。清昭陵石牌坊迄今为止保存完好,雕工精美,神兽传神,里面集合了平雕、圆雕、浮雕、透雕等雕刻手法,纹样集满、蒙、汉多民族艺术风格,以及宗教传说图腾图样,刻画精致、生动绝伦。这为研究其艺术形式及满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礼泉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这里曾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墓冢昭陵气势宏伟而著称,而今又以盛产形美色艳、个大质脆、清香爽口的苹果而闻名。当记者走进这片热土中,一位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  相似文献   

13.
站立的马     
我们坐在客栈的二楼上,下面不远处有一座石桥。桥上永远立着几匹马,备了鞍子,挂着铃铛、红缨。马夫们嗑着瓜子,一面招呼过往的游客,“骑马了,骑马了,走茶马古道……”那些马伫立不动,低着脖子,就像石雕一样。我注视它们也已经有半小时了。  相似文献   

14.
清朝入关之前(1644年以前),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和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死后,分别葬于盛京(沈阳)东郊福陵和北部的昭陵。兴京(辽宁新宾)的永陵是清朝的祖陵。福陵、昭陵和永陵合称“盛京三陵”,又称“关外三陵”。除上述三陵之外,辽阳的东京陵也曾为“东京二祖陵”而显赫一时。东京陵与盛京三陵,合称“关外四陵”。 “关外四陵”与河北的清东陵和清西陵相比虽然规模较小,陵寝建筑群也不如清东陵和西陵宏大,但关外四陵永陵、福陵、昭陵的“始祖”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福陵和昭陵已融入地区中心城市,地理位置特别优越,又能与沈阳城…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从其诞生以来就以其特有的功能,推动着人类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发展。因此,古今中外的统治阶级总是十分关注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即使统一六国、称雄天下的秦始皇也丝毫不敢轻视文化教育的作用,“焚书坑儒”的“壮举”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代枭雄唐太宗李世民也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相似文献   

16.
唐人何延之的<兰亭记>是一篇对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全过程,及此序尔后的收藏、传世、御命临摹、著录及后殉于唐太宗昭陵的有系统地记叙的信史,桑世昌<兰亭考>及俞松<兰亭续考>,记载了<兰亭序>真本为温韬发掘昭陵时所毁以及传世至今的临摹各本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的文学主张继承了儒家学派“观风”、“立德”的观点,但他在创作实践上却沿袭着南朝诗歌的传统。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有三: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的不平衡,贞观政坛关陇贵族、北方士族和江左士族三股力量所代表的文化冲突,以及唐太宗本人宣泄内心矛盾的创作内驱力。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阿房宫赋》一对其中的“几世几年,剽掠其人”一句作了这样的注解:“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19.
寿山石是世界上独有的珍贵彩石,兼备“细、洁、润、腻、温、凝”六德,其质地之佳、色彩之艳,品种之繁、开发之早、论著之丰、影响之广,在海内外首屈一指。寿山石雕素以选料珍稀,构图严谨,雕工精致,绮丽夺目著称,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创新,寿山石雕已形成圆雕、薄意、浮雕、高浮雕、镂空雕、透花雕等工艺,并且产生了多个流派和不同风格。闽都瑰宝——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石雕艺术欣赏  相似文献   

20.
图片上的历史一位南国的学者来到我们西安大雁塔下,发思古之幽,有道是:“自古天威数汉唐”。汉虽“贱商”,却开辟了通向异域的丝绸之路。唐人以更加务实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皇帝的爱马“昭陵六骏”,其中有带箭(当然是敌手的箭)受伤的图景,因而受到鲁迅的高度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