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就是信仰     
这是我眼中的现世:所有的利益都集中在大城市,在那里,铁石心肠的野心家可以大显身手,城市在侵略乡村,乡村则在模仿城市。,我们迷失在慢性自杀般的孤立之中,对我们的出生地茫然不知,切断了与过去的所有联系,被迫生活在匆匆忙忙的现实之中,像尘埃一样被吹向广阔无垠的平原。  相似文献   

2.
关于乡村和城市,有人说:“乡村是城市之母,城市是站在广大乡村双肩上的欲望乏都;乡村是金字塔的底层,城市是它的尖顶。”你认为呢?你来自乡村还是城市?乡村或者城市总是以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业和人生。关于乡村和城市,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相似文献   

3.
文题回放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你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4.
你热爱动物吗?你热爱资源吗?你热爱自然吗?你是环保一族吗?地球是我们和小动物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希望朵朵白云自由飘在蓝天,清清溪(xi)水欢畅流在山间,草儿青青,花儿绽放,城市和乡村处处都像花园……那么,为了你的梦想,行动吧!  相似文献   

5.
虽然身在城市,但很久都没怎么认真地读过"城市文学"作品了。我的阅读趣味更多地偏重于乡村叙事,包括那种乡下人进城式的民工题材,好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但我知道,这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学交叉地带,是算不得"城市文学"的。与这种趣味紧密关联的是,即使阅读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文学,我也偏爱那种讲述城市市民阶层生活和精神状态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时代迫使我们选择为友过去的一年,是素质教育探索出现全国性热潮的一年。各地的教改经验,化作碧海涛天的巨浪,奔涌在城市与乡村。这是人们饱尝"应试教育"之苦。经多年探索、多年积累的一次大爆发。毋庸置疑,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迫使我们做出的唯一正确的选择。9月,...  相似文献   

7.
所有的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听话,可是事实上,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此,我们专门到杭州市天长小学和文三街小学,采访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近50个孩子,让我们听孩子们说说。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的异质空间里,乡村走出的男性在物质上征服了城市,但在精神上仍因为"农村出身"而遭受歧视,他们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危机。阎连科的《和平战》和《风雅颂》以"两女一男"的情感关系模式展现了主人公由自身"农民"身份产生的焦虑体认和身份否定,他们将在城市面前的自卑转化为在乡村面前的自恋,以此达到对自我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小说都带着"桃花源"式的归隐情结,在表现这一情结时,沈从文与汪曾祺表现出诸多不同之处。沈从文着重赞美湘西人情事态的原始,而汪曾祺则着重渲染高邮水乡的和谐淡雅;沈从文憎恶都市人奢侈、畸形的生活,他通过都市与乡村的强烈对比,将自己深深寄托在湘西土地;汪曾祺则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城市,他的小说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小城文化;沈从文注重人物生活形式及文体形式刻画,而汪曾祺则注重人性本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林衢 《中学生电脑》2008,(11):32-32
你们的童年流连在拥有那片湛蓝天空的乡村.而我们的童年则是安葬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于是我们之间有了不同。你们别离了乡村,走进城市.于是我们相遇了。  相似文献   

11.
我们     
全国农村县域课改联盟、初中课改联盟、高中课改联盟相继成立了。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并表达大家心愿的话,那么,我以为,"我们"是最为合适的。"我们",一个普通的日常用语。不过,如今的"我们"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人称代词,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充满文化张力的概念。其实,也不是什么概念,而是更具亲和力、更具自豪感的团队认同。因此,"我们"是一种"我们感"。"我们感"首先是一种集体感,而这种集体感里透射出责任感、使命感以至力量感。联盟的所有成员,  相似文献   

12.
所有的老师都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能够写好作文,但不一定所有的老师都对我们参差不齐的语文水平了如指掌。另外,许多老师至今还不了解,小  相似文献   

13.
丁捷慧 《海南教育》2014,(16):93-94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喜欢这首歌里描绘对梦想的追逐、对希望的执着。或许许多人都有这样一双隐形的翅膀,只不过他们把这"翅膀"深深地藏于心灵的某个角落,或许这"翅膀"层层折起,从未展翼过。学生也是如此,有些翅膀已经初露端倪,想要得到搏击长空的力量;有些则是藏着掖着,自己都不曾意识到,更让旁人察觉不到。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信条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我们深信教法学法做法合一。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在论述近代乡村教育价值时,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指出中国乡村教育一方面要"适合乡村实际生活",另一方面要面向现代化,"与城市打成一片"。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教育具有"为农"和"立农"的双重使命,这对于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在论述近代乡村教育价值时,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指出中国乡村教育一方面要"适合乡村实际生活",另一方面要面向现代化,"与城市打成一片"。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教育具有"为农"和"立农"的双重使命,这对于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期话题有尊严地生活 在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有尊严地生活"成了2010年一个温暖的热门词汇。尊严闪射的是人心最亮丽的光芒,它并不借助其他事物而灼灼,其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  相似文献   

18.
徐敏 《上海教育》2011,(17):47-47
孩子们的暑假结束了,但是关于暑假的话题仍值得我们关注。上海市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一项针对中小学生暑期生活情况的调查显示,约有六成以上中小学生假期生活的一半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宅"在家里干啥?大部分"宅童"将大量时间都用于网上种菜、养宠物,织"围脖",玩"塞尔号"等。  相似文献   

19.
我校位于都市村庄附近,在校生中有80%左右都是农民工子女.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生活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美好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针对问题查找原因,研究对策,使这些"流动的花朵"在城市的"花园"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0.
李肇正的中篇小说《永远不说再见》中的"不夜城"的空间在城乡二元对立权力空间中,既是乡村空间的延续,也是城市空间霸权的产物。在这种空间中,文学只是城市权力话语的文学。对"不夜城"的空间来说,城市的社会空间是封闭的,文化空间是对立的。小说主人公成为城里人的希望既是这种空间格局的产物,又最终被这种空间囚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