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闲”生活     
我从美国回来之后,与一位滞留国外的友人通电话聊起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我对她说:"钱、权和闲这三样东西,我想要闲。"她听了不以为然,她理解我不追求钱和权,但不大理解我对"闲"的向往。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罗兰·巴特关于理想生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写下这个题目,不禁想起2013年春天里的一件事:我和小女去公园玩,她看到落到地上的桃花瓣满心欢喜,便弯腰小心翼翼地拾起,并将它们一一放到流水中,看着随风渐漂渐远的花瓣,她喃喃自语:"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在一旁的我见此情形,甚喜。小女如此深情专注、诗意盎然,这让我不由地想起我们将自己的名字嵌入诗歌,一问一答饶有情趣地背诵李白的《山中问答》的一幕——"我:问余(荻)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荻: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  相似文献   

3.
当初选择物流管理专业尤为草率,只因听人说物流管理是个新专业,就业前景还不错,于是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毅然填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那时我把她简单地理解为"对物品流通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不知道"男人婆"这个绰号,对一个读初二的女生来说,是赞扬还是贬损。可大家都这么叫她,她也很乐意答应。我想这绰号源于她的名字——"余赛男"。这已经就有横空出世、"名盖群芳"的气势。加上她很崇尚"我是流氓我怕谁"这句另类经典,自行模仿成了她的口头禅"我是男人婆我怕谁"。用班主任的话来说:"女生坏起来真的不可救药。"可她明知道我的名字、为人和性格都与她"八字不合",偏偏还要与我结拜金兰,于是我多多少少也了解她的一些轶事。  相似文献   

5.
一转眼.我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已有半年了。今天上午,校办公室里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客人——据我一向的直觉判断。此人是个女的.四十多的年纪,身体很富态,皮肤很白(可能喝太太口服液吧).一袭黑绒暗花的长风衣.掩饰不住的是生活的养尊处优。她正好坐在我的位置上,闲翻着报纸。我过去拿一沓学生作业本.她冲我点点头.接着脸上浮出一丝歉意的笑容。我也机械地  相似文献   

6.
农人说:"一花一世界。" 佛家讲:"一叶一菩提。" 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 缩了人生的真谛。 作为我最青睐的书--《智慧背囊》,她对于我 的意义已不是一本书、一个印刷出的厚本子,而是一 个比我年岁小,但又满腹经纶的"朋友"。她是一个 知心的朋友,我能对她诉说心底的话语;她又是一盏 指路的明灯,让我看到了前面绵延不断的路。我每与 她"交谈"一回,就对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诠释。不管 在欢乐的时候,还是在悲伤的时候;不管在高兴的时 候,还是在困惑的时候,她都跟在我身旁,与我形影 不离。而她又像一个老师,谆谆地教导我,告诉了我 人生的真谛。 《第一百封信》的遗憾,让我懂得了不管是对事  相似文献   

7.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契诃夫曾经巧用"拟人"手法写了篇耐人寻味的绝妙美文<我的她>: 我的父母和长官非常肯定地说:"她比我早出生."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只知道我的一生没有哪一天我不属于她,不受她的驾驭.  相似文献   

8.
王维诗《鸟鸣涧》第一句有“人间桂花落”与“人闲桂花落”两说,且对“桂花”的理解也不相同。文章拟对此进行考释,并力求从王维写此诗的文化背景及文字训诂的角度探明出现“间”、“闲”两说的原因,说明应是“闲”而非“间”。  相似文献   

9.
学完《泉水》(人教版)一课,我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把自己学会的字写在黑板上,展示给同学们看.郭敏第一个冲上讲台,她一连写了"泉"、"杜"、"股"几个字,在写"结"字时,只写了"纟",却怎么也写不出另一半来,急得汗都渗出来了.下面的同学把小手举得老高:"我写!""我写!"是请一个学生来帮她写呢?还是我提示她一下呢?我举棋不定,我怕这样做会伤了她的自尊心,打击她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0.
成熟时期的张爱玲,从情感到生活,从认识到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长期从事的文化研究工作,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她对小说的创作与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更使她朝着一条"平淡自然"的写实风格迈进.在<秧歌>中,"写出日常生活的况味"成为她最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老"泰山"     
咏慷 《老年教育》2002,(12):34-35
与妻子相识时我正走"背"字,不敢奢望"天赐良缘"会降临到自己身上,所以与她相亲那天,我很随意地穿了件"和尚衫",还不知深浅地将自己的"弱项"抖了个干净:"我这人性格倔强,尽得罪人,在‘文革'中多次挨整,时运不济……"未来的岳母瞅着我直撇嘴,未来的岳父却低声对她说:"我看没啥,小伙子厚道实在,和我对脾气."  相似文献   

12.
有一天,8岁的女儿看到电视里谈关于隐私的话题,就问我什么叫"隐私".我说:"就是不能对别人讲的个人秘密."她问我:"你有没有隐私?"我说应该有吧.她又问:"我爸爸有没有?"我说也应该有吧.女儿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小刺猬"     
以前遇到过很多调皮捣蛋的男生,这次我却遇到了比男生还让人费神的女生--小Y.她上课时总是斜着身子,翘着二郎腿;让她回答问题,她却故意说:"我没有听清楚,你问什么?"惹得其他学生哈哈大笑,别的学生在写作业时,她仍在东张西望,老师询问时她却说:"我都会了."检查作业时,她总是说:"忘在家里了."其实她压根就没做,当有同学惹着她时,她就会大声嚷嚷,甚至大打出手,连男同学都怕她,暗地里叫她"小刺猬".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常追求一种教育机智,这是不错的。教师的教育机智,更多的时候具体表现在他们对教育时机的准确把握、对教育方式的恰当选择、对教育技巧的娴熟运用。但是,这“机智”决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育智慧或一种教育技艺,而应该是对学生心灵的真诚尊重。我当然同样赞赏教育机智,但我认为,这种机智应该是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而不能是人为地“运用”。按我的理解,机智更多的是属于一种技巧,而这种技巧必须注入一种教育情感才会富有生命。换句话说,离开了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感情交融,任何“技巧”都不过是教师的“小聪明”罢了。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但一些教育者往往把这艺术仅仅理解成一种纯技巧的东西。其实,教育艺术就是心灵的艺术,它对教育者的要求首先不是技艺,而是对每一个学生的由衷的热爱和尊重。所以我说,比教育机智更重要的应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这一观点,源于我对自己教训的一次反思。一天早晨,我来到班上向一个女学生小马(化名)借改正液用,我发现她好像是在抄同学的作业。虽然我知道这个学生有抄作业的习惯,但我还是怕冤枉了她,所以当她把改正液给我拿来时,我小心翼翼地问她:“你刚才没抄同学的作业吧?”她说:“没有啊!您看,这都是我的本子。”她当即还...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波澜,掌握重点文言词语。2.解读"乐""闲"两字的丰富内涵,走进苏轼的精神世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理解"乐"和"闲"的内涵。难点:对"念无与为乐者"中"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街上见闻     
今天,我和爷爷在逛街时,看见一个阿姨把一袋垃圾随手扔到了大街上,我们就提醒她应该扔到垃圾箱里去。可她却说:"这关你们什么事?真是闲吃萝卜淡操心!"最后,还是我把垃圾扔进了垃圾箱。我想:有些大人真是缺乏  相似文献   

17.
一位青年教师在讲<我的老师>一课时,安排了语言训练的内容.其中的一个问题是,本课第二自然段"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话中"狡猾"一词应如何理解.这时一位同学抢着回答道,"‘狡猾'就是‘鬼灵精'的意思."这个回答似乎并不"规范",却很通俗、很生动,用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话,说出了很多人可意会却不好言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五一"长假,我走出课堂,应邀到幺婶衣店当了一天义务"售货员".通过现场实习,尝试了经商的滋味,收获可不小啊! 那天早上八点多钟,我就提前到幺婶的衣店"上班".她看还不到开门时间,就对我"战前练兵".她风趣地说:"新薇,当售货员可要把顾客当‘上帝'哦!说话热情、和蔼,做到百问不烦,百拿不厌,服务态度要好……"她边说边打开了店门.  相似文献   

19.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女儿有着深厚的爱.不用说,对于这样的"知道"女儿是第一人,夫人是第二人.我对女儿的爱,有时连夫人都"看不惯",时不时地提醒我:你这样护着她,哪一天离开了你,你让她怎样生活.然而,20年来,我从未觉得自己对女儿的爱有什么"过度",更不觉得太多.  相似文献   

20.
我的妈妈     
我有一位漂亮的妈妈.她一米六四的个头,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两道不浓不淡的眉毛,微瘦的脸庞透着温和与喜悦.在我的记忆中,她很少得病,整天手脚不闲,嘴也不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