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幸福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感觉。幸福有时来得匆忙,宛如突然而至的敲门.而人的心由于太过忙碌,被太多的世俗缠绕,有时竞感觉不到幸福的来临,常常与幸福擦肩而过。 一个人是否幸福,与地位、财富、学历、年龄、身处的环境、所在的背景并无直接的关系,幸福取决于心灵世界的丰富与纯洁。所以,一个心地善良、心灵纯洁、心思丰富且不断积极进取的人,就容易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2.
作者就在与大地的一问一答、在一耕一作中找寻到了那种稳定而满足的幸福感,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幸福的答案样板。幸福的标准确实很难衡量,如同一把奇怪的尺,丈量心灵的细微感受。它的刻度并非物质的富足与生活的声色陆离,而是一些令人心动的细节。丘彦明的这本《浮生悠悠——荷兰田园散记》记录着她朴实的田园生活,而其中漫溢充盈的则是那种幸福的感觉和丰富的细节。打量着满地肥硕的菜蔬,琢磨着餐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说:“人的心灵如一扇窗户,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环境,一个是心灵的窗里,一个是心灵的窗外。”心灵的窗里载满宁静、平和与安逸:心灵的窗外则充满压力、竞争和挑战。至于你处于窗里还是窗外,则取决于你的心态。在窗里呆得久了,会沉闷、烦躁。此时透过窗口看到外面的风景,好像格外新鲜、惊奇,有一种恨不得逃避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正读罢这本书,感觉宛如清冽的山泉,洗刷了自己心灵的疲惫与惶然,原来,幸福就在沿途的风景上。已经年过花甲的张广柱和王钟津,这对生活在北京的普通老人夫妇,不在家安度晚年,而选择了自助游的方式,游览了欧洲、北美、南美等数十个国家。他们的故事,已经出了两本书,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2,(34):22
本刊讯(记者韩阳)"史上最萌法师"热"高烧不退",在大众开心欢笑之余,延参法师不动声色地秀出与"萌"互动的另一面:以清新温情的笔意撰出心灵修行散文集《幸福想你了》,并由同心出版社在11月的秋爽天气中郑重推出。这是延参法师以心灵导师身份,用自己的多年修行和感悟慢火煲出的口味清淡隽永的"心灵鸡汤"。《幸福想你了》针对现代人的幸福缺失感,进行智慧、从容的开导,法师认为,其实,幸福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幸福是一种能力,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过程。法师从自身的幸福认知出发,将智慧和意境融化到一言一语中。  相似文献   

6.
满足物质欲望的数字指标不是幸福的标准,顶多不过是某种"幸福"的测度,如果幸福的标准需要在物质之外添加公民权利、道德修养、心灵自由的话,那么纯物质性测度显示的便不是幸福,而是不够幸福功利主义哲学家弥尔虽然主张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幸福的,而幸福便是获得快乐和免除痛苦,但他同时也说:"当一个不满足的人  相似文献   

7.
幸福的感觉     
<正>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体,足够多的钱财等等。在我看来,还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一份自己喜欢热爱的事业。很幸运我在档案馆里找到了这份感觉。30年前的夏天我走进了档案馆,并不觉得幸福,那时的我正在向往做一名新闻记者,仗剑天涯,天马行空才是我的幸福,而在档案馆我一个  相似文献   

8.
郑玉霞  孙文 《今传媒》2016,(7):141-143
在现代性背景下,个体心灵秩序的发展受到了时代的冲击,但其仍然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性存在心存向往.优良的心灵秩序作为现代个体幸福性生存的内在向度而存在,主要体现在德性、文化与信仰等方面.现代个体能够通过制度规约、信仰引领和文化自觉等方面的多维度结合,纯化心灵秩序,寻求幸福性生存.  相似文献   

9.
烦恼树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有时是晴天,有时会下暴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没有权利让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的烦恼而不开心。没有必要让自己生活中的暴雨淋湿别人心灵的花园。  相似文献   

10.
烦恼树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有时是晴天,有时会下暴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没有权利让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的烦恼而不开心。没有必要让自己生活中的暴雨淋湿别人心灵的花园。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和音乐,一个诉诸人的视觉,一个诉诸人的听觉;一个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具体性,一个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抽象性。电视新闻以其丰富的信息内容吸引观众,音乐则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观众。电视新闻有时需要通过音乐来增强它的视觉冲击力,音乐有时也需要通过画面来显示其潜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两种生活模式的巧妙混合,使一个文明共同体能够在连续性与活力之间保持均衡.它的人民的心灵也会更为丰富。这就是幸福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有时要了解一个人,可以去读他的文字;有时通过他的文字,也可以进一步去认识这个人。在我的感觉中,许多情况下,文与人是可以叠合在一起来认识和评价的。我和肖正德只见过一次面,那是1998年7月在兰州召开的《中国档案报》第三届通联工作会议上。我作为东道主,在会务上跑跑颠颠儿的,而  相似文献   

14.
CD     
《大观周刊》2011,(8):24-24
魏如萱/《在哪里》魏如萱的声音甜美而不甜腻,厚实但不厚重,有时会给人一种好像她浑身散发着压抑和沉重气氛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书香     
《蓝色天堂》作者:毕淑敏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定价:39元2008年,毕淑敏与儿子一道,自费四十余万,搭乘邮轮,完成从海路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但这更是一部心灵幸福散文集。每篇文章皆是美文,全书题材独特,知识丰富,如玛雅文  相似文献   

16.
我们这些年面临过很多问题,但我以为,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人正在丧失家园感 中国人的幸福和美国人的幸福有什么差别?西方人的需求从马斯诺理论可以看到,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严、自我实现,是由下往上,金字塔似的需求,几乎都是自我的心灵诉求。相对于西方心理学更多从个体角度讨论幸福,中国心理学或许可以超越自我与他人的对立,将个人与天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生活的信条     
生活因人而美丽,人因信条而充实。信条,支撑人性的基石。在“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晚会上,有这么一位老人,为了一个承诺: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一个不被外人所知的心灵上的承诺,放弃了梦想,牺牲了幸福,抛弃了亲情。他,就是陈健,当年奔赴东北农村的上海知青。为了坚守自己当年的承  相似文献   

18.
魔方是大多数人小时候玩过的一种智力玩具,能将人的思维带入到一种立体空间,充满神奇和智慧: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和向往的一种感觉。上海东方卫视巧妙地将二者契合在一起,孕育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情感类节目《幸福魔方》。顾名思义,就是用“魔方智慧”来寻找全新的幸福之门。  相似文献   

19.
1 一根羽毛,一根羽毛,或许太平常了,但组合起来,却是孔雀的艳丽彩屏;一缕丝线,一缕丝线,或许大普通了,但经纬起来,却是一匹光华的绸缎;一部好作品,使多少人笑之忘我,悲之落泪,究其竟,不过是一堆互不相连的方块字呢。然而,这么些方块字,凑起来,有的是至情至美,有的却味如嚼蜡,这是什么样的魔术啊! 妙龄人大概都有这么个感觉吧:外表美,心灵不美,当然不是好对象;心灵美,外表不美,却不能不是一种遗憾了。语言是作品的眉眼儿,纵然有一颗纯洁善良的灵魂,那何不就去修饰打扮,使天下的读者“一见钟情”呢?  相似文献   

20.
韩俊英 《大观周刊》2011,(41):130-130
1、语感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 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由于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必然是社会的人对其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全方面的直觉感受与判断.因而决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