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诗人访问海南时,被那婆娑多姿的椰子树所倾倒,想写一首赞美的诗歌。他苦苦寻思,怎么样比喻呢?它像棕相吗?像芭蕉吗?都不像!它就是它自己。火花一闪,诗人的情感被震憾了,挥笔写下:“椰子树像什么?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桐,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这首小诗富有哲理。实际上一种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发现“我”,认识“我”,塑造“我”的过程,那么“风格”二字也便是一个站着的“我”了!通讯员写作如果太像别人也就失去了自我,这道理跟前面说的那首小诗的写作一样,我对这些也有粗浅的理解。通过实践我也明白…  相似文献   

2.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3):28-29
没见过 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 女儿:“没有,妈妈。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陈蕾 《记者摇篮》2010,(6):68-69
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找到我,说她想做电视主持人。当我带领她参观了一间新闻演播室后,她紧锁眉头,极富表情地问我:“你们主持人天天面对黑洞洞的镜头,啥感觉呀?”面对黑洞洞镜头的感觉?做了26年电视播音、主持的我,竞一下子语塞了。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整理思绪。过了许久,我告诉她“在黑洞洞镜头前的感觉,有风,有雨;像风,像雨”。  相似文献   

4.
“我外祖父的照片,我父母结婚时的照片……然后,有了我,这是我小时候的样子。你们也许要问我怎么会有这么帅的父亲、漂亮的母亲?是不是弄错了?其实我长得还是有些像我母亲的。”7月17日,当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天津大学愉快讲述亲情故事的时候,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正在上海做“世博会大使”。  相似文献   

5.
从教六年来,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烦心事! 一开学,学校就“建议”每住家长的手机开通中国移动的“校信通”功能。当然。每个家长都接受了“建议”——入学报名时就已登记了手机号,跑得了吗!谁知短信一开通,手机爆满!全是家长发来的问候语。——唔?这条有点意思,  相似文献   

6.
自打怀了女儿——我希望是——之后,所有人见面便问安“格格”。儿子叫“贝勒”,女儿不叫“格格”还能叫什么?错了!像我们这样会给儿子取名叫“贝勒”的变态父母,怎么可能给女儿取一个毫无悬念没有创意的“格格”作为名字?  相似文献   

7.
久违了同学们刘冬手捧《北京档案》1998年第3期,我心潮起伏,思绪跌宕。久违了,我可亲可敬的同学;久违了,我曾立志为之奋斗的档案事业。伯群兄,你还像20年前那样语出惊人调侃众生吗?大张,你20年前那“火炬”般的长发如今怎么成了“一马平川”?吴老北,...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大树法则’?”我手捧文稿,问一个正在进行“提振信心”报道的同行。“就是说社会保障系统像一棵大树,为面对金融危机的百姓遮风挡雨。”她自信地向我解释。  相似文献   

9.
书店悄现为读者个性化配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 《出版参考》2009,(13):I0006-I0006
某公司的李某最近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公司为给员工“充电”,准备开设一个小型图书馆,由他负责去采购书籍。 几百号人的公司,该买多少书、买什么书,才能让上上下下都比较满意?他的烦恼没多久就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且将平淡孵辉煌高伟杰【吉林】5岁的时候,妈妈曾问我:“长大后你要做什么?”我答:“当大王。…9岁的时候,妈妈又问我:“长大你想干什么?”我答:“当老师。”18岁的时候,没有人再问我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时代安排我们统统去当农民。从此再不敢想当什么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11.
“我能在逆境下像娘那样面对人生吗?被划为右派后还会不会坚持入党的信念?有人说,这是‘愚忠’。但我理解娘,这不正说明那一代人对终生所追求的理想的执著吗?”  相似文献   

12.
“妈妈,我口渴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见到杨丹,正是幼儿网放学时分。“妈妈给你五块钱,去买瓶水。记住只能买水,不能买饮料或者可乐。”5岁的男孩拿着钱迅速跑开。五分钟后孩子回来,“妈妈,钱不够。”“五块钱还不够买瓶水啊?”杨丹觉得疑惑,但没有像别的母亲那样迅速去两百米远的小卖部问个究竟,而是又掏出一块钱,递给孩子。  相似文献   

13.
我刚刚说出“名人与新闻”这几个字,贾植芳先生就乐了:“小王,你找错人了,我不是名人,我是普通老百姓。”贾先生笑得快乐而爽朗,这使他看上去一点都不像83岁的老者。贾先生十分健谈,出语幽默,记忆力惊人地强,像一匹脱缰的马儿,时时跑回逝去的岁月里。他像讲笑...  相似文献   

14.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15.
19岁那年,在父亲的建议和策划下,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为当时中国著名的文化人拍照。1980年秋天,拍摄名单里出现了钱钟书和杨绛的名字。一个周日,我背了装着相机的挎包,手里拿着三脚架,早早地赶到了三里河。手敲在门上是轻飘的。“您找谁呀?有什么事吗?”开门的妇人个子不高,样子和善。说话慢条斯理,很客气。“我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我叫邓伟……我想完成一本中国文化人的肖像摄影集,想给钱钟书先生拍个照片……”“噢,这个事挺好的……不过呢,钱先生是从来不喜欢拍照的,更不喜欢上什么书或者是画报,像您说的名人录,…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人们掌握快乐的金钥匙,感悟快乐的真谛,打造快乐的人生,驱散心头的忧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快乐书》,以其轻松幽默的语调,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的烦心事,阐述了一个深刻而又浅显的道理——快乐是简单。《快乐书》的作者余惕君,人称“快乐先生”被卫生部聘为“全国健康教育专家”,  相似文献   

17.
蔡崇达  小艺 《新闻天地》2011,(2):40-41,32
20岁女孩闫凤姣在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爆红,随即被曝光了一批尺度激烈的“艳照”,从此销声匿迹。时隔几个月,闫凤姣终于愿意面对媒体,讲自己的故事。或许,这是2010年最离奇的真人秀。>>>“我能像没事一样地和妈妈笑吗?”那个下午本来一切都很好。闫凤姣尝试登录了一下她在《非诚勿扰》节目上公布的邮箱,“吓死人了,一开始一天几千封,到最后邮件根本打不开了”。  相似文献   

18.
“你想知道清(亲)嘴的味道吗?”……“我说的是清嘴含片。”……“现在你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吧。” 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时,我感到十分愕然,如此敏感的话题竟然做成了广告,仔细捉摸,方才“领悟”,原来这个广告不过是虚晃一枪,利用了同音字的不同写法,来了个“文字游戏”,把观众戏弄了一番。可这仅是个“游戏”而已吗? 吃多少含片是不足以大惊小怪的,可如此“通俗易懂”的“清(亲)嘴含片”,叫孩子们吃了后,会怎样呢?是不是像广告词说的那样“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呢?也许我只是在杞人忧天,可时下这句广告词已成为…  相似文献   

19.
书评选摘     
《中国图书评论》2011,(2):125-125
豆瓣网:陈丹青聪明在哪里?我的老师是张爱玲迷,不喜“望之俨然”,讲究“举重若轻”。他40岁后终于认真看鲁迅,我捉掇着问:“鲁迅如何?”老师顿一顿道:“他说话很好笑。”陈丹青第一讲“笑谈大先生”便谈鲁迅的幽默,好生眼利。  相似文献   

20.
说起记者的职业操守,在十几年的新闻实践中,我一直在琢磨:记者的品格像什么?换言之,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呢?有人说,记者像蜜蜂,像猎手;有人说,记者像矿工,像厨师;也有人说,记者像社会活动家,甚至给记者戴上一顶“无冕之王”的桂冠。当然,也有人说记者像“嘉宾”,整天赶场子、端杯子、拎袋子、抄稿子,忙于应酬;记者像“秘书”,满足于听汇报、抄材料,做官样文章;记者像“小贩”,凭道听途说,靠捕风捉影,不做实地调查,甘愿充当“二传手”。笔者以为,上述比喻无论是褒还是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